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縱觀目前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上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就記敘文閱讀教學的疑難問題進行探索,以期改善農村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 記敘文 閱讀教學 疑難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32-0136-01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而提高這些技能的關鍵就是要進行大量的閱讀。因此,學會閱讀,就顯得尤其關鍵。在農村,閱讀方面的教學雖然有足夠的教學理論,但是沒有一個形成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最終導致小學閱讀教學處于一個尷尬地帶。從全國各地區(qū)使用的語文教材來看,選入教材中的文章均涉及到了常見和常用的文章體裁,如詩歌、童話,小說等。那么小學語文教材也不例外,小學閱讀教學主要放在記敘文和說明文兩大塊,而其中記敘文又占了大半。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記敘文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在正確的閱讀方式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1.農村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存在的難題
(1)沒有抓住記敘文的靈魂
記敘文和散文一樣都具有其內在的靈魂。記敘文中有對事物的感悟,對景物的感情以及對人物的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把握住記敘文的靈魂,抓住“神不散”這一點,才能更好的把記敘文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然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都認為小學生無法很好地把握住記敘文的深層含義,于是僅僅圍繞著生字詞、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對文本進行簡要的分析和講解。雖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了生字詞,也知道了怎么去劃分文段和理解主旨大意,但是學生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文章的靈魂所在。
(2)閱讀教學淺顯化,缺乏深度
通常而言,作者借助于記敘文六要素來表達情感。例如一篇記敘文中如果存在人物,那么其間自然會有情感存在,這是因為人物和情感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但是很多時候精彩的文章都會將人物的情感隱藏在語言文字中,作者不會直抒胸臆,而恰恰教師在教這類記敘文的時候忽略了深層的含義,僅僅將分析停留在表面層次,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能夠直接看到成效的教學內容上,如識字和造句。
2.改善記敘文教學的策略
目前,國家對于農村經濟、文化方面的發(fā)展十分重視,從政策和財政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勵。同時,教育思想在新課改的推進下也不斷更新。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須要利用一切資源將語文課堂教學發(fā)展的更好。筆者針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記敘文教學所存在的疑難問題提出了以下策略對其進行改善,希望能有促進作用。
(1)聯(lián)系文本結構,循序漸進式提問
依據(jù)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教學時聯(lián)系記敘文文本的結構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提問,利用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放在教學過程中,從而無暇顧及其它。并且問題的提出也保證學生在聽課、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大腦能保持著思考的狀態(tài)。
例如三年級的一篇記敘文《科利亞的木匣》,文章的記敘順序是從科利亞埋木匣到找到木匣。根據(jù)文章結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科利亞為什么要選擇埋掉木匣這個方式?為什么找到木匣的是科利亞的媽媽,而不是科利亞?這些問題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是特別簡單的,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是要通過仔細閱讀才能找出問題答案的。由于問題緊扣文本,學生通過尋找問題的答案就一步一步地走進文本,把握了整體內容。但需注意的是,問題不宜多且碎,還需要指向性要明確。
(2)善于把握文本的“不合理”,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
作者在創(chuàng)作記敘文時通常會不按生活常規(guī)去創(chuàng)造,而恰恰是這些不合理,矛盾之處在引起讀者興趣,同時又使文章更具深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中的《給予樹》,文本中出現(xiàn)了很多有悖常理的地方,如:金吉婭她明明做了好事,但是從文中并沒有看出來她有半點開心的地方,甚至沉默不語而表現(xiàn)出難過。這時,教師應把握這個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引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來進行思考。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夠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進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知道了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文章中潛藏的問題,達到深度理解文本。
(3)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提升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文本內容,提升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四年級中一篇記敘文《鳥的天堂》,教師帶領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寫作內容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去感受。如:從這篇文章中你學到了什么?教師不給出標準答案,可以進行引導,從環(huán)保、寫作等方面均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實際所學而談談真實感受。通過這樣多角度分析,讓學生在面對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會從寫作技巧、思想感情等多角度去欣賞文本。
3.結語
總而言之,學會記敘文閱讀,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農村小學可能會因為條件而限制了學生的閱讀,作為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盡最大的能力讓學生得到更起好的教學資源,為他們將來能夠更好地發(fā)展而努力。只要教師能夠將注意力放在記敘文閱讀這個重要版塊上,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就一定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史海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的重要性青[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11)
[2]白世國,“三段”教學思維策略與作文水平提高[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5(03)
[3]楊曉林,重視開展閱讀教學,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
[4]張標興,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
[5]賴云雅:小學語文實現(xiàn)閱讀教學高效化的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