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所以說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對于任何國家的人,我們都是以禮相待。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我們與其他國家友好相處呢?那就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品德了,早在幾千年錢,我們偉大的哲學家孔子孟子就提了禮義廉恥,也就是我們的品德修養(yǎng),講求做人處事的道理和維持秩序的法則。品德在當今社會對于學生來說可以說是一張名片,有良好的品德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取得優(yōu)益的成績,才能在社會上擁有立足之地??梢哉f品德和社會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良好的品德有利于學生在社會上的發(fā)展,也有利于學生在社會上交到更多的朋友,社交面廣對于以后自己的發(fā)展也是很有幫助的。而良好的社會風氣對于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具有很大的幫助,社會風氣的好壞對于學生品德好壞的養(yǎng)成起著極大的影響。正是這種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一門叫做《思想與品德》的課程就出現(xiàn)了,它貫穿在小學、初中、高中。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品德培養(yǎng)應該是在小學的時候,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最重,學習能力最強。小學生對于《思想與品德》這門課程的認識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品德素質(zhì)。那么如何加強小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提高品德素質(zhì) 積累社會經(jīng)驗 樹立正確三觀 加強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32-0132-01
1.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
《道德與社會》要教給學生的中心思想就是道德素質(zhì)的重要性?,F(xiàn)在的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但是道德素質(zhì)卻在極速下降。馬路上一個老人摔倒外地,人們冷眼旁觀,沒有一個人上去扶,他們心里想著,一旦上去扶了,很有可能會被老人訛詐。那么我們學生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呢?學生的第一反應當然是上去扶,要相信人性是美好的,扶倒地的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也可以說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在一些熱鬧商店門口常常能夠看到一些乞丐在行乞,路過的人往往熟視無睹,他們不愿意去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那么學生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力去幫助這些窮苦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學習《品德與社會》這門功課就是要告訴學生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提高了,那么自己就會經(jīng)常做出一些讓自己引以為傲的事。
2.積累社會經(jīng)驗,豐富社會生活
長期的應試教育對于家長教育孩子的影響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一個學生的成績很好,那么他就會成為大人口中的好孩子,享受的待遇就會變得很好。如果一個學生的成績不好,那么他就會成大人口中的壞孩子。那么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真的能決定這個學生的好壞,真的能決定這個學生在今后的人生中發(fā)展的好壞。答案肯定是錯的,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當然不能決定這個學生在以后成就的高低。《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就提到了社會經(jīng)驗的重要性,一個學生要想在以后的發(fā)展中有所成就,智商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很高的情商。而如何提高學生的情商呢?那么就要在社會中去尋找提高情商的方法了,社會經(jīng)驗積累的越來越多,學生的情商就自然而然的越來越高了。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體驗各種社會生活,讓孩子多和其他孩子交流。在工作中,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幫幫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盡管這種幫助微不足道,但是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可以讓孩子提高處理事情的能力,這種能力經(jīng)過日積月累,不斷壯大。最后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解決許多困難。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形成正確的三觀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小學生,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強,而且小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思考能力,一旦小學生形成了自己的三觀,那么這種三觀將伴隨著他們一生。所以在小學期間就應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許多學生因為忽視了《品德與社會》中所要教給學生的三觀,導致學生形成了錯誤的三觀,學生之間經(jīng)常互相攀比,胡亂追星,有的學生為了追星甚至自殘,很多同學沒有理想,整天無所事事。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一旦蔓延開去,對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毀滅性的。學了《品德與社會》后,學生會樹立遠大的理想,會尊重偉大的科學家,會相信科學,會了解社會的本質(zhì),會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4.加強心理教育,促進身心發(fā)展
許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就進入到了叛逆期,在學生的叛逆期間,學生的脾氣會變得很差,會經(jīng)常和父母吵架,如果處理不當,學生的心理就會變得扭曲,學生和父母的關(guān)系就會變得僵硬。這時學習《品德與教育》這門課程就會變得額外的重要,因為這門課程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的心境變得平和。它告訴學生父母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偉大。
5.總結(jié)
《品德與社會》中的內(nèi)容可能會比較感到乏味,它不像數(shù)學那樣充滿神秘感,也不像體育那樣充滿趣味感。但是只要學生認真的去學習它,正確的認識到這門課程帶給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深入的理解這門課程的含義,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門課程帶給你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道德素養(yǎng)。
參考資料:
[1]盧家楣,從事心理與道德的教學,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心理科學》
[2]徐國梁,致力于國民道德的提升,從事道德教育《人性與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