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作為連接家園合作的橋梁,是家園溝通及取得一致教育立場的重要渠道。本文從常規(guī)家長會存在的問題做出改變,通過“變變臉”讓家長會充滿儀式感,“加點料”讓家長會更加有滋有味,“弄出動靜”讓家長會大放異彩等行之有效的新舉措,把家長會開到家長的心里去,從而提升家園共育的效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家長會 家長 老師
【中圖分類號】G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32-0030-01
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家長會作為聯(lián)接家園合作的橋梁,是家園溝通及取得一致教育立場的重要渠道。開好家長會,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合作,進而提升幼兒教育的效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幼兒園每學期一次的常規(guī)家長會,往往形式單一、內(nèi)容固化,不是專家“說教式”的講座培訓,就是老師給家長提要求講配合的 “一言堂”。專家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家長坐著安安靜靜地聽,完全不顧家長的需求和感受。久而久之,家長會形成一種幼兒園家長會不過如此的錯覺,從而引起家長參與家長會的積極性降低。同時,這也讓老師感到非常的無奈和疲憊,家長會味同嚼蠟,變成是不得不開的“雞肋”。
如何打破常規(guī)、改變形式,扭轉(zhuǎn)家長對傳統(tǒng)家長會的刻板印象,提高家長會的實際效果呢?大膽做出改變,把家長會開到家長的心里去是行之有效的新舉措。
1.“變變臉”,讓家長會充滿儀式感
如果你是家長,你希望參加一個怎樣的家長會?老師如果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和立場來思考,就會做出改變,貼近家長的內(nèi)心需求。改變無趣的會議通知,改變蒼白的環(huán)境布置,改變單調(diào)的內(nèi)容安排,改變死板的過程形式,這些都讓家長會“變變臉”,變得有趣、溫馨、生動、輕松,變得充滿著靈動的儀式感,從而給家長一種被尊重、被歡迎的美好感覺,重燃對家長對家長會的熱情與期待。
一個普普通通的家長會,帶著儀式感用心去準備,就會給家長不一樣的感受。比如家長會開始之前,如果老師和孩子一起制作精美的邀請函,準備感恩的小禮物,正式又周到,會讓家長感到倍受歡迎,一下子就拉近了家長與老師的心里距離。家長來到了,如果讓孩子們擔當小禮儀接待和指引,看到孩子們自然又親切地忙前忙后,家長就會不由自主地被打動。會議就要開始了,如果提醒家長的溫馨提示是這樣寫的:如此良辰美景,您的手機調(diào)到靜音了嗎?一看這么幽默風趣的文字,家長自然就會會心一笑,瞬間調(diào)動起了歡樂輕松的氛圍。會議休息時,如果能為家長貼心地沖泡一杯熱茶,提供幾份暖胃小點心,會讓家長感到無比的溫暖和放松,像一家人相聚一樣親近與愜意。家長會結(jié)束之時,如果共同朗誦一段美文、合唱一首歌曲或者拍攝一張?zhí)貏e的合照,這些傳遞著“我們同在一起”的形式將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一樣的感想和回憶。
2.“加點料”,讓家長會更加有滋有味
首先,從形式上,改變老師講家長聽的單一形式,發(fā)展一些新穎的互動形式。例如,玩一個趣味游戲、聽一個學習故事、看一段活動視頻、唱一首趣味兒歌、讀一篇教育美文等等,把在家長會上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思想巧妙地融進去,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變得生動活潑、有趣有效。其次,從內(nèi)容上,不局限于老師提要求講配合,增加一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接地氣活動。例如,比拼廚藝,邀請家長自制拿手好菜進行分享與交流,暢談孩子的飲食與健康;展示美照,探討給孩子拍照的技巧,用圖片和文字記錄童年的美好瞬間;分享故事,交流育兒心得與方法,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貢獻智慧等等,以家長為主導,讓每一個家長參與其中,發(fā)揮作用,體現(xiàn)價值,讓家長會變得更加多元有意義。
所以,老師不妨時常給家長會這道“家常菜”“加點料”,變成有滋有味的“特色菜”,增添新奇感和新鮮感,以滿足家長的胃口,抓住家長的心。
3.“弄出動靜”,讓家長會大放異彩
想要把家長會開到家長的心里去,不單單需要用心去營造一種儀式感,也不僅僅是盡心去完成一次策劃,更重要的是要體現(xiàn)老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yè)水平。怎樣“弄出動靜”,展現(xiàn)老師的智慧和強大?
(1)從會議主題內(nèi)容“下手”。不同年齡班級不同學期,家長會的主題內(nèi)容應有其針對性和側(cè)重點,并提煉成關鍵詞句呈現(xiàn),做到概括直觀,一目了然。例如,小班:用愛澆灌 靜待花開;中班:聚焦故事 真誠分享;大班:攜手共進 做好幼小銜接。不管分享怎樣的主題,討論怎樣的內(nèi)容,想要家長走心,都得講述孩子。分享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鮮活故事,解讀孩子的游戲和學習,探討支持孩子發(fā)展的方法及策略。當家長發(fā)現(xiàn)老師真正讀懂了他的孩子,家長便會成為老師最好的伙伴。
(2)在會議形式及環(huán)境上“做文章”。根據(jù)不同的會議主題內(nèi)容,可以采取不一樣的形式和創(chuàng)設不一樣的環(huán)境。例如,以溝通交流為主的“家長漫談會”,可以選擇在幼兒園的圖書館、教研室等場所進行,準備一壺暖茶、幾份點心,擺上小鮮花,來點輕音樂,或大家席地圍圈,或三三兩兩錯落有間,輕松愜意。在這個時候,你說我來聽,便能說出真心話,聽進心坎里。又如,以分享興趣或解決問題為主的“家長沙龍”,當探討“家長如何撰寫孩子的觀察記錄”時,班級課室便是最佳場所。家長能從班級環(huán)境看到老師及其他家長所寫的觀察記錄,也能從照片、作品等看到孩子生活、游戲、學習的故事和痕跡,身在其中,耳濡目染,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從內(nèi)心出發(fā),創(chuàng)造“哇時刻”。家長會不僅是聽和講,還能“吃喝玩樂”。例如,會場桌面上擺滿了酸奶、水果茶、棉花糖、蛋糕點心等,家長以為走錯了地方,不料這正是老師、孩子和家委偷偷精心準備的驚喜,每一樣都是孩子親手自制。又如,孩子事先寫(畫)出對爸爸媽媽最想說的心里話,利用卡片傳遞的形式讓家長讀出孩子的心聲,也是非常走心。家長或開懷大笑,或反省沉思,無不被深深吸引與打動。這樣的驚喜“哇時刻”,看似隨性,實則走心,精彩又美妙,不需要老師特別去說什么,家長用心體驗就能完全明白老師的用意,看到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在幼兒教育的道路上,老師和家長不是獨行者,而是同行者。把家長會開到家長的心里去,用心交流,真心相伴,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才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