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研究伴隨“教師作為研究者”的理念而產生,日益被中小學所推崇和倡導,是一種新興的校本研修方式,但中小學教師開展此類研究活動時,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從轉變觀念,讓教師充分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獲得鼓勵,激發(fā)參與小課題研究的熱情;接受培訓,掌握小課題研究的程序與方法;注重過程,做好小課題研究的資料積累這四個方面,提出改進策略。
中小學教師 小課題 改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25-0095-01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作為研究者”的理念已經越來越被教育工作者所接納,小課題研究應運而生。雖然小課題研究是目前比較適宜于中小學教師的研究方式,但進行此類活動時,尚存在著一些問題。
1.當前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不想做——不了解小課題研究的意義
有些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將自己的教育行動與研究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錯誤地把課題研究看做是增加了一項工作。課題的選擇不是為了改進工作,研究的內容也沒有在自己的工作內容和范圍內。殊不知,小課題研究就是以個人教學中的小問題為研究內容,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從而進行的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小課題研究,可以達到有效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學成績,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2)不會做——不知道如何做小課題研究
首先,選題常常表現(xiàn)為切口大。比如 “素質教育下的作業(yè)改革”,這個選題被戴上了“素質教育”的帽子,作業(yè)改革包含的范圍也比較寬泛,是作業(yè)布置的設計要進行改革?還是作業(yè)批改形式的改革,亦或是作業(yè)評語的改革?因此,在選題時,務必貼近實踐、扎根學生,具體明確,切口要小。其次,在尋找解決方法方面,沒有事先的學習和思考,更沒有找到多角度的解決辦法。課題研究內容中沒有預設問題和答案,沒有把“研究內容”分解為“與具體工作相關”的系列化問題及其解決步驟。課題立項后,容易隨心所欲,可做可不做。小課題申報后,要對“課題方案”進行具體化研究,分解問題及預設對策,形成“問題鏈”、“策略鏈”,即描述具體問題和操作方法。
(3)不會展現(xiàn)——不知道如何物化研究成果
許多教師常常困惑自己做的小課題應該如何向別人呈現(xiàn)?小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有課題課,還有論文、研究經驗總結、學生成果介紹、教學錄像、教學案例等。比如某教師展示了《洲際導彈的自述》一課,該課不同于一般的說明文閱讀課,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基于小課題研究內容,重點突出和體現(xiàn)了課堂小結的特色,幫助學生掌握課堂小結的方法。通過一節(jié)課讓學生清楚自己解決了什么問題?方法策略是什么?此外,還可從成績分析、學生參與課堂角度或者學生作品等多角度、多載體展現(xiàn)課題研究成果。
2.改善小課題研究現(xiàn)狀的相應策略
(1)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教育科研的重要意義
中小學教師要在工作崗位開展個性化研究。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前提是教師首先應認識到活動的意義,從而產生小課題研究的興趣。對一線教師來說,小課題研究并不高深。它屬于一種應用性研究,或者是行動研究,也是一種“草根”研究。只要通過研究能使自己的教學行為變得有效,則是一種有效的小課題研究。教師自己最清楚開展研究后的課堂是否有變化、有進步,這是任何專業(yè)科研人員都無法替代的。
(2)獲得鼓勵,激發(fā)參與小課題研究的熱情
俗話說:“鼓勵使人進步,打擊使人落后。”無論在東方國家還是在西方國家,人們都把由衷的夸獎和鼓勵看作是人類心靈的甘泉。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重,工作壓力大,開展小課題研究,需要得到鼓勵和支持。學校領導不僅要在精神上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小課題研究,而且還應提供物質鼓勵,以保障研究效果,使小課題研究不流于形式。比如,出臺科研政策,提供科研獎勵,從經費、時間、管理等多方面支持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從而營造濃郁的科研活動氛圍。
(3)接受培訓,掌握小課題研究的程序及方法
小課題研究興起時間短,有些中小學一線教師不了解這類研究活動,誤把小課題研究等同于已有教育經驗的復制,拘泥于原有的研究程序,缺乏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有的選題大而空,脫離自己的教學實際,缺少針對性和可行性。有的教師研究方案缺少科學性和客觀性。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專門組織中小學教師學習。培訓既可以外請專家進校培訓,也可以開展本校教師的經驗交流。通過專門的科研培訓,幫助教師了解科研方法,熟悉科研程序,開闊視野,啟迪智慧。
(4)注重過程,做好小課題研究的資料積累
每一個小課題的研究過程,恰恰也是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教育新形態(tài)的過程。研究中常使用行動研究法、案例法、觀察法等方法,會出現(xiàn)大量原始的、真實的案例,這些都是形成研究成果的重要素材,能通過多種形式進行物化。小課題研究重在一個“實”字,不僅資料要真實,過程也需要扎實,這樣才能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因此,教師應隨時記錄,收集研究過程中的原始數(shù)據和資料,尤其是一些有意義的具體細節(jié),從而使課題研究看得見。
小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能有效改變過去教師不會做研究和不想做研究的現(xiàn)狀。它作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能幫助教師熱愛教育研究,而且能改變原有的教學行為,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從而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參考文獻
[1]趙興民,姜志堅.中小學教師小課題研究的選題方法[J].教育科研論壇.2009(9):22.
[2]汪國祥.小課題研究中的問題和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