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杰
摘要:在低年段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往往因為自身活潑好動、自控力不足等特點造成學習效果不理想,課堂預期效果不達標。教師應該結(jié)合小學生特點,從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為此,本文重點討論了如何結(jié)合小學生特點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特點;教學效果;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造型力;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9-065-1
低年段的小學生猶如早晨的太陽慢慢地透過云霞,露出他那早已脹得通紅的臉龐。這一階段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夠初步進行判斷和推理,但思維水平總的來說仍是非常低的,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樂于表現(xiàn)生活,幾乎人人愛畫畫。但是因為他們自身的生理特點,肌肉發(fā)育尚不完全,對手指和手臂的控制還不是很熟練。所以他們常常因為造型的不好看而得不到老師的表揚或是同伴的贊許,久而久之就開始不愿意畫畫,對美術課有了抵觸的心理,最終導致教學效果差。針對這一問題,下面就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介紹。
一、保持課堂秩序
低年段的美術課堂相對其他文化課的課堂,從課堂氣氛來說是輕松愉快的,學生都比較放松。所以課堂上比較容易散漫,教師說話學生有時候會鬧。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教學策略。例如課堂上有好幾位學生同時舉手回答問題,教師只能喊一位同學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勢必會影響其他舉手想發(fā)言的同學的積極性。怎樣才能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不要灰心繼續(xù)舉手發(fā)言呢?這就需要美術教師的教育機智,教師可以在第一個同學回答完畢后,請其他同學補充,這樣就能照顧到一部分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可以在下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請他上臺來參與活動。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不會被降低,教學效果也得到顯著提升。
例如有的學生畫完作品后喜歡和前后左右交頭接耳,影響課堂秩序。教師可以讓畫完的同學上講臺來介紹自己的畫作,這樣,又沒有很死板地批評學生,又能讓先畫好的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將他的思想和其他同學們進行頭腦風暴,還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堂好的美術課,導入十分的重要,教師使用多媒體,在導入階段播放圖片、視頻、音樂等,有助于學生快速的進入本節(jié)美術課的內(nèi)容中去。
例如小學美術課本中《春天的色彩》這節(jié)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學生需要通過欣賞大量的春天圖片,體會春天的獨特顏色。教師應通過給學生觀看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春游照片,來回想起自己在春天里的活動。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機智地進行組織教學。比如開頭可以先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耳熟能詳?shù)膬焊?,請同學們猜一猜這節(jié)課我們要上什么內(nèi)容。學生一下就會感興趣,積極地思考,聽著歌聲看著歌詞,回想起自己的春天故事;有的同學還可以跟著旋律唱一唱,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同學們的參與度也會提高,注意力也把握住了。放完歌之后,立馬通過多媒體展示大量的春天的美景,引導學生從歌聲走到現(xiàn)實的生活,原來在歌聲中的靜物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樣就為下一步教學很好的展開了鋪墊,學生就可以從導入階段接受的信息中提煉關于春天的色彩。導入階段多媒體及時的運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意識,使之能創(chuàng)造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這樣一來,課堂效果立馬呈現(xiàn)。
三、因材施教開展教學
每個小學生都是有個性的,有的學生喜歡色彩,有的喜歡素描,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個性特點出發(fā),有的放失地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長善救失、獲得最佳發(fā)展。
例如美術課本《下雨啰》這節(jié)課,本身就是個開放式的題目,最后的作品呈現(xiàn)肯定是多樣化的,教師在課上就不能束縛學生的思維,而要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和其他同學的作品后,啟發(fā)學生自己喜歡那種表現(xiàn)方式就去做,教師只給他們操作上的指點。有的學生色彩把控力比較好,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引導他用藍色的水彩筆畫雨點綠色來畫大樹。有的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強,可以指導他們運用多種材料完成創(chuàng)作。用淡藍色的色紙來表現(xiàn)下雨時的雨滴,將剪紙做成的小人貼在紙上,再剪一把橘黃色的小傘給小人拿上,既突出了下雨啰的主題,又增加了畫面感和豐富程度,最后再加兩只雨中的小動物增加趣味性,完成作品。正是教師結(jié)合了每個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因材施教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學生才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創(chuàng)作作品,提高本節(jié)美術課的教學效果。
四、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
低年段的美術課堂上,教師應注重抓學生的素描訓練,因為素描可以提高學生的輪廓準確性和整體性,有效地防止形體的似是而非。學生的素描基礎打好了,表現(xiàn)力也就提高了。因此,在在觀察物體時,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關注整體性,保證繪畫輪廓的準確性;要不斷地強調(diào)在處理局部時要顧全大局,對整體進行比較分析;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表現(xiàn)方法,切實提升教學效果。
五、實施形成性評價
美術作品是對本節(jié)美術課最后的成果展示,對它的評價十分重要。它影響著學生的積極性和下階段努力的方向。教師需要發(fā)揮教育機智,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在課堂學習中進行指點和評價。例如課堂的小練習階段,可以每完成一階段就及時的進行評價討論,是學生能夠馬上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鼓勵學生下次能完成出更好的作品。
綜上所述,教師首先要結(jié)合低年段小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策略保持良好的課堂把控;其次,教師要因材施教,并注重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從自身的提高中獲得美術學習的快樂,從而配合教師發(fā)揮出最大的教育合力,最終促使美術教學效果的穩(wěn)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