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是幾年前,在四川省美協(xié)主辦的一個展覽上,我正饒有興致地在展廳里瀏覽。轉(zhuǎn)過一個墻角,一幅六尺的山水作品驀地闖入我的視線,頓感眼前一亮,如清風拂面。畫中煙嵐疊嶂,云水舒卷,叢林顧盼,阡陌交通,好一派世外桃源景象。這詩般的意境,清新的畫風,典雅的氣息,令我凝神駐足許久。我心想,作者若無內(nèi)心的虛靜平和,豈能營造出這樣的意境?此人定是位恬靜儒雅的高士。于是,我記住了一個名字——康杰。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緣,在好友唐中建先生的引見下,我終于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高士”。我不斷地與自己揣度的形象相對比,大體都頗為契合,唯一不同的是這位“高士”并不高。他中等個頭,不胖不瘦,一身休閑便裝,輕松而精神。方方的臉龐,鼻梁上架著一副高級知識分子才佩戴的眼鏡。透過那層薄薄的玻璃片,目光炯炯,淡定從容,眉宇間洋溢著一股清朗之氣。下巴蓄著的一撮胡須,無聲地告知我們他藝術(shù)家的身份。那日,同行的幾人一席暢談,甚是歡愉,就此我對康杰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人們常說,“畫如其人”,但凡有造詣的藝術(shù)家,其作品也是其本人氣質(zhì)的寫照??到苷沁@樣,其作品溫婉清新,典雅潔凈,一如其人,謙和質(zhì)樸,內(nèi)秀勤謹。
在隨后的交往中,我們漸漸成為知己,我便有機會欣賞到他更多的作品,對其人其畫也有了更深入的解讀。
我常常想,對山水的熱愛應(yīng)該是康杰與生俱來的一種基因、一份情懷。在他的文章《我與繪畫的緣起》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的童年充滿了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上世紀70年代中期,康杰出生于川北梨鄉(xiāng)的大山之中。在那里,他度過了耕讀相伴的苦樂童年和青蔥歲月。讀書、放牛、農(nóng)活,構(gòu)成了他的童年三部曲。無論歡喜悲傷,還是惆悵期望,都有綿延無盡的大山和他默默相伴,不離不棄。大山寄托了他的希冀夢想,包容了他的快樂憂愁;大山給了他淳樸的品質(zhì)、堅毅的性格,更賦予了他博大的情懷。他雖然憧憬山外的世界,但也割舍不斷對山的依戀。以至于每每見到大山,他的心中總會涌起莫名的澎湃與激越。原來,這份大山情懷,早已融于他的血液,流淌在他身體的每一處細胞。是??!老屋門前的山埡、坡上的松林、學堂的洋槐,還有兒時上學的小路……這些都時時從他記憶的最深處涌上心頭,喚起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濃濃的山水情結(jié),如今又融解在他的畫中。所以,我們總能從其筆下感受到一絲淡淡的鄉(xiāng)愁。
1996年,康杰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西南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帶著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他離開了生活近二十年的川北大山,南下霧都重慶。在那里,他用四年的時間,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對宋元明清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精研與臨習,這為他今后的藝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畢業(yè)后,他在成都一所中學任教。應(yīng)該說,這份工作專業(yè)對口,生活也比較安定。但由于對繪畫的執(zhí)著與癡迷,2005年他毅然辭去公職,賣掉住房,只身前往位于杭州的中國美術(shù)學院深造。兩年的求學中,他得到了童中燾、孔仲起、何加林、林海鐘等著名畫家的悉心指點,逐漸藝理明晰,技熟道通。幾經(jīng)努力,他順利完成學業(yè)歸來,定居成都,開始走上職業(yè)畫家的道路。2013年,康杰又成為國內(nèi)著名山水畫家劉樸先生的高足。此后,他更加進技于道,完成了自我藝術(shù)修煉的“破繭”,全面構(gòu)建起個人的筆墨語言體系且日臻成熟。
康杰的作品根植于傳統(tǒng)經(jīng)典之上,既有北宗之氣魄,又有南派之秀逸。在傳統(tǒng)上,他師法諸家,尤其傾心于漸江、石田翁、云林子,又上溯董北苑、巨然僧,深得“倪漸”之清疏幽遠,又蘊含“董巨”之秀潤平和。同時,他飽游沃覽于名山大川、平野村落之間,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品味,用筆墨去抒寫,從中探尋傳統(tǒng)與生活的契合點,進而升華到筆墨與心性的溝通?!吧酱ㄅc予神遇而跡化也”,他以親和自然的理念、奇崛的圖式,大膽探索,不為古法所絆,將中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筆墨精神與時代審美進行有機融合,完成了“筆墨當隨時代”的自我演繹。他筆下的山巒、叢林、亭臺樓閣、房舍畦徑,均是對我們生活中自然物象的藝術(shù)升華和情感提煉。
他的畫中散發(fā)著濃郁的書卷氣息,格調(diào)高雅,彌漫著恬淡、寧靜的美。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所追求的是一種古雅、崇高和恬淡的意境,與小橋流水卻又有所不同。他從生活中最普通的山川、樹石、房舍、阡陌中擷取素材,再用自己的生活感悟,將其營造出詩意的浪漫、古樸的典雅,意境空曠博大、深邃幽遠。如作品《巴山深處》(榮獲首屆“我眼中的生態(tài)四川”美術(shù)作品展優(yōu)秀獎)在大開大合的氣勢中,群山巍然卻又平易近人。幾處現(xiàn)代農(nóng)家小樓以及聚散排列的電桿點綴在青山白云之間,卻絲毫沒有與畫面氣息相違和。隨著蜿蜒的山路,視線向畫面縱深延展,將觀者帶入一個清曠幽遠卻又無比親近的世外田園,有如天外之音穿越時空悠悠而來,蘊含著畫家超然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精神價值取向。
在康杰的山水畫里,我讀到一種久違的清新與浪漫。正所謂“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他的作品,既有采擷于自然的平易,又有藝術(shù)的升華,編織出一個現(xiàn)代人遙不可及卻又極其奢望的夢。正是這種如詩的意境,帶著我的思緒一次次走進他營造的山水田園,享受其作品筆墨所映現(xiàn)的恬淡與清朗??到艿倪@一番探索,我個人認為是成功的,他既觀照了傳統(tǒng),又觀照了生活,更觀照了自己與生俱來的大山情懷。
寫到這里,看看窗外,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霧霾籠罩著川西盆地,陰沉沉的天空壓得人喘不過氣。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何處可以安置疲憊的身心?品一杯清茗,隨手翻閱著康杰贈我的一本畫集,悠游于他帶給我的山水世界,亦真亦幻,那是一個不染塵埃的精神家園?!吧剿?,歸去來兮?!逼鋵?,我們要的,真的不多!
康 杰
筆名江舟,齋號“好學堂”“停云閣”,職業(yè)畫家?,F(xiàn)為四川住業(yè)畫院副秘書長,四川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政協(xié)書畫研究院山水畫專委會委員,四川省工筆畫學會會員。
2000年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2005年至2007年深造于中國美術(shù)學院研究生院,受教于著名山水畫家童中燾、孔仲起、何加林、林海鐘等。2013年拜著名書法家黎光成先生為師學習書法,2013年進入著名畫家劉樸的山水畫高研班研習山水,2016年拜著名畫家秦天柱為師研習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