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數學知識內容過于枯燥、抽象,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教師應該加強生生、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從根本上促進小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交流;學生發(fā)展
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改革,小學數學教育逐漸形成一種以發(fā)展學生個性為主,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共同發(fā)展的教育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如何促進小學數學課堂交流有效性的提高逐漸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當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對此,為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交流有效性的提升作探討。
在小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交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使學生獲得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總的來說,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該課程的學習需要很強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而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過渡時期,高質量的語言表達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帶動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思考。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在提出問題后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將能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提出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是因為學生處于認知系統(tǒng)的修正階段,學生對某一數學問題進行再思考,通過長期性的修正,認知系統(tǒng)將逐漸完善,其思考問題的能力也逐漸提高。除此之外,數學交流活動還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優(yōu)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為了解釋某一個數學問題而進行自我表達,而這種自我表達又往往需要很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能夠很好地組織語言,完美地進行自我表達,自我展示。另外,學生經過長時間的交流后,達成最終的共識,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過程,在最后達成共識后,交流者之間能夠獲得一種情緒上的滿足,從而帶動數學課堂氣氛的活躍。
(一)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教學氛圍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課堂交流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并逐漸演變?yōu)樾W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良好的教學氛圍也成為開展數學課堂交流的首要基礎。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記憶力更強。而在緊張的氛圍中,學生往往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出現(xiàn)思維堵塞、記憶力弱等現(xiàn)象。為解決這一問題,增強數學課堂交流的有效性,教師應致力于建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交流,勇于交流,營造一種完美的教學交流氛圍。首先,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多與學生就數學問題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點。課下,教師也應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多了解學生的想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帶動學生主動地加入到數學課堂的交流活動中,提高課堂交流效果。
(二)加強語言學習,掃清交流障礙
語言是交流的基礎和載體,是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較小,詞匯量較少,在面對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時,常常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導致交流障礙的出現(xiàn),影響課堂交流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語言教學,促使學生能夠更加規(guī)范地、清楚地進行思維與想法的表達,排除學生的交流障礙。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認知水平),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與手段。在低年級階段,教師應該以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為主,讓學生從最基本的語句開始練起。例如:在低年級階段,教師可以以圖片的形式進行題意的表達,以圖片進行某一生活場景的展示,在學生觀察后,讓學生進行題意的表達與描述;在中年級階段,則可以利用 “因為……所以……”“先……后……最后……”“要求……必須先求……”“根據……可以得到……”等邏輯性詞語來進行數學言語的組織,逐步加強學生對數學邏輯性關系的表達,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與三角形面積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來完成三角形面積公司的推導(因為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且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為S=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為S=底×高/2??傊?,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步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最終完全掃除學生的交流障礙。
(三)構建交流載體,組織數學交流
問題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載體,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進一步揭示問題的本質,帶動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但受到知識能力的限制,大量的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過于片面,不利于自身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此時教師可以以問題為手段進行數學思維過程的展現(xiàn),將解決數學問題的多種思路呈現(xiàn)出來,通過對比優(yōu)化,促使學生獲得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引導,進行適當的點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小學數學交流得到深入。例如在學習“合數質數”這一章節(jié)時,通過給1-20各數的因數進行分類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什么是質數?”可能有的同學會說:“有因數1和它本身的數就是質數?!边@一回答很明顯存在漏洞,但教師不應該直接指出,應該繼續(xù)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思考。教師可以再問:“8也有因數1和它本身,請問它是質數嗎?”通過這一問題提示,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前面回答中所存在的漏洞,從而得出“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是質數”這一結論。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教師適當的提示與學生的積極思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數學知識的教學難度,學生也能夠通過積極地思考,進行數學概念與規(guī)律的理解與概括,從而促進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加強交流訓練,提供交流契機
數學交流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它需要大量的訓練,如果訓練時間較短,它的作用往往不能得以清楚的展現(xiàn)。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加強交流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例如,為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尤其是在應用題中。如“甲乙公司生產同一批商品,甲公司每天生產50件,乙公司生產的產品數量是甲公司的3倍,請問乙公司比甲公司多生產多少件產品?”對于這一類型問題,教師不需要讓學生求出具體的數值,僅需讓學生分析該問題的解題思路即可。只要學生清楚地表達出該題目的解題思路,剩下的問題也就跟著解決了。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交流的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在交流過程中,契機把握非常重要,一個完美的、恰當的時機往往能夠進一步提升課堂交流的效果。課堂交流的契機必須建立在教學需要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狀況,捕捉時機,提供契機。通常情況下,以下情況是提供交流契機的最好時機。首先是在學生有不同見解的時候。當學生對某一問題抱有不同見解時,教師不能直接給予否定,應該試著與學生進行一次更深層次的交流,并從中捕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見解。其次是學生出現(xiàn)解題錯誤時。學生進行數學試題練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這些錯誤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他們學習的真實情況。例如在學習“分數”這一內容時,對于“小于5/8的真分數為4個”這一問題,很多同學可能會判斷為正確。這是因為他們僅考慮到了分數中分子的變化,而完全忽略了分母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因此他們認為只有1/8、2/8、3/8、4/8這四個真分數。但其實,隨著分母的變化,還可以有無數個小于5/8的真分數,如5/9、1/3、3/11等。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說出他們的思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所存在的錯誤,從而對癥下藥進行解決。
總之,在小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與數學性質,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帶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數學交流的作用,展示出其價值,最終促進小學數學課堂交流有效性的增強,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基礎。
[1]王衛(wèi)國.理清改革思路,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數學教法課改革初探[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02):62-63.
[2]劉樹楓.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0(15):43.
[3]張麗君.互動式教學模式課堂實踐探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4]何文元.數學教學中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學與管理,2005(26):64-65.
[5]張倩.小學生數學言語表達能力的現(xiàn)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6]武墨超.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J].知識經濟,2016(1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