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周敬文 周 林 宮舒萍 劉月玲 楊 柳 高 昌 韓 京 張 軍△
【提 要】 目的 了解濟南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流行病學特征,為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 收集2011-2016年濟南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資料,采用ICD-10編碼進行死因分類。結(jié)果 2011-2016年濟南市居民惡性腫瘤年均粗死亡率是165.24/10萬,標化死亡率為96.95/10萬,居死因順位第2位。2011-2016年濟南市女性宮頸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APC=17.47%,P=0.045)。15~44歲組惡性腫瘤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APC=-3.25%,P=0.026)。各惡性腫瘤除乳腺癌外,均呈現(xiàn)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的特點。男女前3位惡性腫瘤相同,為肺癌、胃癌、肝癌。肝癌在各年齡組均在前4位,是15~44歲組第1位死因。白血病是0~14歲組的第1位死因。肺癌是45~59歲及60歲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2011-2016年濟南市男女惡性腫瘤PYLL平均分別為42644.08人年和22031.58人年,均居全死因PYLL首位。男性肝癌AYLL、女性乳腺癌AYLL分別居男女惡性腫瘤AYLL首位。結(jié)論 肺癌、胃癌、肝癌、白血病、女性乳腺癌和宮頸癌是濟南市惡性腫瘤預防控制工作的重點。應采取可行的措施,降低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惡性腫瘤已成為影響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1],同時也是近年來濟南市的第2位死因。為了解濟南市惡性腫瘤死亡的流行病學特征,對2011-2016年濟南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資料分析,以期為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學依據(jù)。
死亡資料來自各級醫(yī)療機構(gòu)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tǒng),采用漏報調(diào)查、病史調(diào)查等方式入戶復查核實。人口數(shù)據(jù)來自公安部門。為保證數(shù)據(jù)科學性和可靠性,定期對各死因報告單位進行督導,并定期與公安、殯葬、婦幼等部門核對并補充死亡信息。標準人口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
死因分類采用ICD-10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用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分析。分析指標有死亡率、標化死亡率、潛在減壽年數(shù)(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等,統(tǒng)計學方法為APC(annual persent change)檢驗等。
APC檢驗:死亡率的變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PC),用x表示年份,r表示標化死亡率,則PC可根據(jù)所研究時間段的前兩年率的平均值與后兩年率的平均值之差來計算,即PC=﹛[(rx+rx+1)-(r1+r2)]/(r1+r2)﹜×100%。率的時間趨勢分析用APC檢驗,y表示率的自然對數(shù),以y為因變量,年份(x)為自變量,配合線性模型y=α+βx+γ,從回歸系數(shù)β可以估計APC,即APC=100×(eβ-1),而β的統(tǒng)計學意義作為趨勢判斷的標準[2]。計算潛在減壽年數(shù)(PYLL)、PYLL率、標化PYLL、平均減壽年數(shù)(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年齡域采用1~70歲,按5歲間隔分組[3-4]。
2011-2016年濟南市惡性腫瘤死亡60958例,年均粗死亡率為165.24/10萬,標化死亡率為96.95/10萬,占全死因的24.79%,每年均位于心血管病后,居死因順位第2位。2011-2016年濟南市惡性腫瘤標化死亡率上升1.50%,年均上升0.09%,趨勢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2011-2016年濟南市男性惡性腫瘤死亡39587例,占男性全部死因的28.73%,居死因順位第1位。男性惡性腫瘤年均死亡率為215.85/10萬,標化死亡率為127.00/10萬。男女惡性腫瘤死亡率性別比為1.87:1,男性死亡率較女性高100.50/10萬(95%CI:97.87/10萬~103.13/10萬)。女性惡性腫瘤占女性全部死因的19.79%,位于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后,是第3位死因。男性2011-2016年惡性腫瘤標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了0.21%,女性平均每年下降0.29%,趨勢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男女前3位惡性腫瘤相同,均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男性呈增長趨勢的主要惡性腫瘤有肺癌、肝癌、食管癌、結(jié)腸直腸和肛門癌、膀胱癌、鼻咽癌,下降趨勢的有胃癌、白血病、乳腺癌,趨勢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女性食管癌呈下降趨勢,而白血病呈上升趨勢,其他變化情況與男性相同。女性宮頸癌年均上升17.47%,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除乳腺癌外,各惡性腫瘤均呈現(xiàn)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的特點(表2)。
表1 2011-2016年年濟南市居民惡性腫瘤分性別死因順位、死亡率(1/10萬)及構(gòu)成比(%)
表2 2011-2016年濟南市男女性主要惡性腫瘤順位、構(gòu)成比(%)、標化死亡率(1/10萬)
隨年齡增長,惡性腫瘤死亡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60歲以上人群急劇上升。0~14歲、15~44歲、45~59歲及60歲以上人群標化死亡率分別是3.67/10萬、14.71/10萬、136.81/10萬、642.89/10萬。從標化死亡率的年均變化情況看,0~14歲和60歲以上人群惡性腫瘤均呈上升趨勢,平均年漲幅分別為1.21%和1.11%。15~44歲和45~59歲人群呈下降趨勢,年均降幅分別是3.25%和1.78%。其中,15~44歲人群死亡率趨勢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6)。
白血病是0~14歲組的第1位死因。肝癌在各年齡組均在前4位,是15~44歲組第1位死因。肺癌是45~59歲及60歲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表3)。
2011-2016年濟南市男性惡性腫瘤PYLL平均為42644.08人年,占男性總PYLL(145057.50人年)的29.40%,居首位。標化PYLL為30922.54人年。肝癌居男性惡性腫瘤PYLL首位。男性惡性腫瘤AYLL為11.52年,肝癌列第1位。女性惡性腫瘤PYLL為22031.58人年,占女性總PYLL(65252.42人年)的33.76%,居首位。標化PYLL為17193.01人年。肺癌PYLL最高。女性惡性腫瘤AYLL為12.92年。乳腺癌AYLL居首(表4)。
表3 2011-2016年濟南市不同年齡組人群前5位惡性腫瘤構(gòu)成比(%)及死亡率(/10萬)
表4 2011-2016年濟南市男女性主要惡性腫瘤減壽分析
2011-2016年濟南市惡性腫瘤年均標化死亡率為96.95/10萬,占全死因的24.79%,居死因順位第2位,與國內(nèi)外有關(guān)研究[1,4]一致。惡性腫瘤PYLL居總PYLL的首位,已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惡性腫瘤死亡性別比1.87:1,同時男性PYLL、PYLL率、AYLL等均高于女性。其原因除生理因素外,還可能與男性生活方式不健康,危險因素的暴露機會更多有關(guān)。60歲以上人群惡性腫瘤死亡率急劇上升。與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15~44歲人群2011-2016年惡性腫瘤死亡率降低。可能與該人群受教育程度較高,自律性更強,對健康知識的接受能力更快有關(guān)。
肺癌同時居男女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是45歲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女性肺癌AYLL高于男性,同時居女性惡性腫瘤PYLL率首位。說明肺癌對女性的壽命損失更為嚴重。WenW等報道[5]工作環(huán)境中有煙草煙霧暴露的中國非吸煙女性的肺癌死亡率明顯增加,劉志強等報道[6]家庭環(huán)境被動吸煙是女性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在加強吸煙危害的健康教育時,要更加重視被動吸煙對女性健康的危害。
胃癌居2011-2016年濟南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2位,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國外[7]及我國[8]研究均顯示,近年來胃癌死亡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主要與生活環(huán)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后帶來的危險因素暴露減少有關(guān)。雖然胃癌死亡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但其死亡率仍處于較高水平,且其AYLL和PYLL率均居男女惡性腫瘤前3位,胃癌的預防控制工作仍然不容樂觀。
男性肝癌AYLL為12.99年,較女性高1.45年,同時居男性惡性腫瘤AYLL及PYLL率首位。肝癌的發(fā)病機制復雜,除遺傳因素外,肝癌的發(fā)生還是水土、肝炎病毒、黃曲霉毒素、過量飲酒、農(nóng)藥污染等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jié)果[8]。應以中老年和男性人群為重點干預對象,積極宣傳戒煙限酒,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做好預防接種,實施安全性行為。
白血病是0~14歲組的第1位死因,占該年齡段全死因的45.24%,提示白血病是少年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一般認為,白血病的發(fā)生是多因素聯(lián)合作用的結(jié)果,與遺傳、放射、飲食、病毒感染、化學毒物和生活環(huán)境污染等因素有關(guān)[9]。兒童應作為重點預防人群,加強機體免疫功能,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減少或避免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質(zhì)。
雖然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列女性惡性腫瘤第5位,但其AYLL居于女性惡性腫瘤首位,說明乳腺癌是造成女性早死的最主要的惡性腫瘤。如何針對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進行一、二級預防,是降低乳腺癌發(fā)病率的關(guān)鍵[10]。積極提高女性對乳腺癌的預防意識,提倡母乳喂養(yǎng),開展乳腺癌的早診早治,提高生存率,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宮頸癌死亡率平均以每年17.47%的速度上升。趨勢變化與廣州市報道一致[11],但山東省呈現(xiàn)下降趨勢[12]。宮頸癌的危險因素有HPV感染、過早性生活、性生活紊亂、早期分娩、多產(chǎn)、主動或被動吸煙等[13]。四價HPV疫苗已經(jīng)上市,加強宣傳,積極鼓勵適齡女性接種疫苗。另外,濟南市已經(jīng)啟動農(nóng)村婦女宮頸癌篩查項目,繼續(xù)做好宣傳,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從而有效地降低宮頸癌發(fā)病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