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淳 項平
如何激起小學生寫作的興趣,讓他們在寫作時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有情可表?制約兒童習作水平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認為,其核心是提高兒童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觀察與體悟能力,即深度觀察能力。深度觀察能力是兒童打通習作與生活的重要橋梁,是兒童習作擁有“生活味”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回歸生活——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多體驗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觀察能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一、體驗真生活,讓觀察嵌入在體悟中
【案例傳真】
又是春暖花開時。每每此時,我都喜歡給學生布置一個饒有興趣的任務——養(yǎng)蠶!這不,通過采購、分發(fā)、喂養(yǎng),同學們精心飼養(yǎng)的蠶寶寶就要“現(xiàn)形”啦!一天放學前,我布置了作業(yè)——“蠶寶寶現(xiàn)形記”,請每個學生第二天把自己精心呵護長大的蠶寶寶帶到學校進行展示,要求到第三節(jié)語文課時才能拿出來。
第二天語文課,同學們個個都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來說說你是怎樣精心飼養(yǎng)你的蠶寶寶的吧!”
小趙可是個“話匣子”,這不,我話音剛落,他就跳起來說:“說起養(yǎng)蠶,可真是一把辛酸淚??!老師把蠶發(fā)給我的時候,天哪,那僅僅就是一些‘小黑點,我還認為是不是老師有意逗我,發(fā)了幾粒小芝麻給我!為了我的蠶寶寶,我每天給他們好吃的、好喝的,還給他們打掃‘房間,累得不行??!”“哈哈哈哈……”大家又笑又點頭,紛紛支持小趙的真實想法。
“老師老師,我來說!”小寶的手舉得高高的,“老師,這次我可給你害慘了!”“呵,怎么回事?我怎么害你的呀?”小寶咽了咽口水接著說:“這次你太早發(fā)蠶給我們啦,要知道蠶寶寶們的‘口糧太緊張了。這段時間根本就沒有桑葉!為了把我的心肝寶貝們養(yǎng)大,我先讓媽媽在淘寶網(wǎng)上買桑葉,可‘遠水救不了近火,蠶寶寶可等不起??!你看,為了找桑葉,我把我家小區(qū)附近都偵查遍了,連米粒大的桑葉嫩芽都給我揪下來了!”說著,他還掏出了幾粒小嫩芽!“同學們,你們看啊,別看芽小,管用。我的蠶寶寶每天吃得飽飽,睡得好好,長得壯壯!”小寶說完,把他的蠶寶寶一條一條地請出了“臥房”,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課桌上,還真別說,小寶的蠶寶寶和小寶一樣,長得胖乎乎的,可愛極了!
“哼,你們的這些經(jīng)歷不足為奇,我的‘養(yǎng)蠶記可是摻雜著‘血雨腥風!”小力大手一揮,其他同學頓時安靜了。“同學們,告訴大家,我媽媽特別怕蠶,覺得蠶寶寶們一天到晚扭來扭去,特別瘆人。所以,她總是想方設法要把我的蠶寶寶扔出去。為了保護我的蠶寶寶,我和媽媽斗智斗勇,每天都快磨破嘴皮子了。這不,為了今天把蠶寶寶帶來給同學們欣賞,我硬是被媽媽趕下了私家車,坐公交車來學校的。幸好,在我的全力保護下,我的蠶寶寶才能安全保命啊!”
“哈哈哈……”同學們都被小力逗樂了!
【反思手記】
兒童的真實生活其實是無處不在的。然而,如果不對真實的生活進行回味、加工、提取,那么本屬于兒童的有意義的生活也會趨于平淡,最終模糊了記憶,成為看不明白、聽不清晰、說不具體的生活印象。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發(fā)生,教師要充分理解小學第二、三學段的兒童的知覺特點,即具有顯著的整體性,同時因為主觀注意力的限制,又會有很強的以偏概全的特點,即所謂的“一葉障目”現(xiàn)象。為此,筆者和研究團隊常常采取階段性的主題生活方式,組織兒童過一段有主題的“習作體驗生活”。在一階段有主題的生活中,兒童通過經(jīng)歷過程、解決困難、同伴合作、與人交往等方式,積極參與到主題活動中。伴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在感知自然與社會,體驗過程與戰(zhàn)勝困難,遇到?jīng)_突與問題解決等等方面,留下較為深刻的記憶。
有印記的生活是觀察必不可少的準備。本案例中,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話題,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他們說說自己厚待蠶寶寶的經(jīng)歷。在講述的過程中,深度觀察便伴隨著發(fā)生了。這時,教師只是一個策劃者、一個催化師,不斷喚醒兒童對生活的感悟和記憶,不斷清晰生活的細節(jié),不斷通過眼、耳、鼻、舌多種感官來表述自己的感受。
二、尋找動情點,讓觀察融入情感中
【案例傳真】
“剛才大家都說了養(yǎng)蠶的經(jīng)歷,可真是不一般。那今天你又是怎樣把你的這些小寶貝帶到學校來的呢?”
“為了把這小家伙帶來,我的手都酸死了。你看,我可是一路把它們當‘掌上明珠捧著呢!唉,本來我從家走到學校就十分鐘,今天我可足足走了二十分鐘。這些小寶貝在我掌心里直晃蕩,我真害怕它們一不小心掉下‘懸崖,摔個粉身碎骨??!”靠學校最近的小麗自告奮勇,這不,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迫不及待地來分享今天的“護蠶”經(jīng)歷了。
小曹搶著說:“大家都知道我是數(shù)學課代表,只是我今天也太對不起數(shù)學老師了!前一節(jié)是數(shù)學課,我可擔心‘蠶寶寶的安全了。課前,我用餐巾紙給‘蠶寶寶疊了一個厚厚暖暖的‘窩,然后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請了進去。數(shù)學課上,我不時地將手伸進桌肚里摸摸寶貝們,確定它們毫發(fā)無損,我才安心上課??!”
“是的是的,咱倆經(jīng)歷相當?。 毙〔艿膿从研≈x也忍不住站起來說,“護蠶真不容易!數(shù)學課我差一點被老師‘掃地出門??!我怕老師說我上課不注意聽講,所以故意把尺子弄到地上,趁彎腰撿尺子時,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瞄一眼抽屜,看看我的寶貝蠶!想出此招,我可真不容易??!這不,我做賊心虛,一節(jié)課都沒敢看數(shù)學老師……”小謝一邊說,一邊捶胸頓足,那懺悔的樣子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
“今天我可乖了!”小調(diào)皮小馬同學也站了起來,“大家都知道我可是‘飛毛腿,平時只要一聽到下課鈴,我就像箭似的飛出教室,可今天課間,我可是寸步不離地守著我的心肝寶貝!這不,我怕小謝‘騷擾我,我借用了前后左右同學們的凳子,擺了一個大大的‘口字,把我的寶貝們團團圍住??葱≈x玩得瀟灑,我眼睛都急紅了,這感覺真是度日如年??!”
在學生們聲情并茂的講述中,蠶寶寶不再是蠶寶寶,而是一個個充滿靈性的“小東西”“小家伙”“掌上明珠”,恰當?shù)男揶o讓學生的講述更有趣、生動,教室里揚起了無數(shù)快樂的音符。
【反思手記】
從二十多天前“購蠶、發(fā)蠶”到要求學生“養(yǎng)蠶、護蠶”,也正因為學生有親身的體驗,他們的感受才真實而又豐富,所以講述“養(yǎng)、護”的過程,同學們暢所欲言,情真意切,語言生動、有趣!
然而,習作表達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極強的主觀性表達特性的心理活動過程。鼓勵學生把自己獨特的觀察感受表達出來,才能讓多彩的生活得以還原,才能在豐富的生活中看到一個個鮮活的兒童,他們或喜,或憂,或緊張,或舒暢……本主題生活中,學生養(yǎng)蠶的經(jīng)歷過程大致相同,而又千差萬別。教師必須尋找一個緊扣學生柔軟感情的一個點,觸動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傾籮傾筐”地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毫無保留、酣暢淋漓的表達,正是情感與觀察融合的最佳狀態(tài)。
三、放大生活面,讓觀察回歸理性中
【案例傳真】
“同學們,這養(yǎng)蠶還沒二十天,大家就堅持不住,快‘繳械投降了,這護蠶還沒半天工夫,大家就累得大呼小叫、一片嗚呼了。那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我們自己看作是蠶寶寶的話,那么每時每刻精心呵護、養(yǎng)育你的人是誰呢?”聽了我的話,教室里立刻由鬧轉(zhuǎn)靜,同學們吸了口氣,怔怔地看著我。
“老師,我是蠶寶寶,爸爸媽媽就是護蠶養(yǎng)蠶的人!”
“老師,我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從來沒考慮過父母因呵護我而付出的艱辛?!?/p>
“老師,昨晚我還因媽媽不給我玩電腦和媽媽賭氣呢!現(xiàn)在回憶起媽媽生病了還幫我輔導功課的事,我很后悔!”
……
“父愛高如山,母愛深似海,那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父母在辛勤付出的背后有一絲笑容呢?”看著孩子們漸漸發(fā)紅的眼圈,我知道,這時的他們不僅僅在看蠶說蠶,他們懂得了更多成長過程中要明白的道理吧!
“看來養(yǎng)蠶、護蠶,大家冥思苦想使了不少大招,真是各具特色!下面就請大家按順序想一想,養(yǎng)蠶——護蠶——悟理,你經(jīng)歷了、感悟了什么呢?把有趣的、重要的、屬于自己獨創(chuàng)的故事說一說、寫一寫吧!”
有了前面的“三說”,學生對于這次事情的整體構(gòu)思、精彩細節(jié)都能做到胸有成竹。一會兒,教室里就只有筆尖落于紙面的沙沙聲了……
【反思手記】
習作教學應立足習作和育人的著眼點,習作和育人水乳交融。生活原本是由時間串起來的串珠,如果沒有理性思考和對生活現(xiàn)象的提煉,那么,它也不過是一串沒有生命和靈魂的“玻璃珠串”。習作教學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提高兒童對生活及其本質(zhì)的追問與思考。本案例中,我指導學生將“養(yǎng)蠶護蠶”與“父母養(yǎng)育”相結(jié)合,明確了“養(yǎng)育不易”,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進一步熏陶。
至此,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認為指導小學生習作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來源于生活”——老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設置生活情境,有意識地在指導過程中幫助學生放大生活,截取經(jīng)典畫面。這樣,將看到的“生活”內(nèi)化于心,流露于口,學生才能化難為簡、筆走如飛!
(作者單位:南京市小紅花藝術(shù)小學,南京市玄武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