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四川師范大學發(fā)生學生殺害室友的暴行,手段殘忍,令人發(fā)指。安徽亳州一所中學發(fā)生課堂上初一學生群毆老師事件,引起世人震驚。上網(wǎng)一搜,像跳樓,學生群架,侵害同學等等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的事件,一起連著一起。讓人會覺得現(xiàn)在教育問題太多,我們的教育怎么了?
【關鍵詞】當前形勢 學生 德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01-02
目前看,我們教育是出現(xiàn)了新問題,這說明我們的教育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發(fā)展,尤其德育教育有所缺失。我們的應試教育是有很大弊端,但它卻為我們培養(yǎng)了幾代優(yōu)秀科研人才和勞動技術大軍。所以,要客觀公正地認識我們的教育,這樣才能真正找出問題癥結所在,才會去尋求合理方式來完善我們的教育機制,來改進我們教育方式。國家對我們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已開始關注,要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優(yōu)化教育機制,要有一個過程,我們從這方面可看出,教育是在變革的,且朝著更合理化、科學化改變。相信我們的德育教育是在逐步規(guī)范、發(fā)展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具體實施者,不能坐等國家出臺新教育政策,我們的教育不能間斷。在當前形勢下,我們班主任該如何做好工作,而不辱使命?
一、正確引導學生的人生觀。
和學生共同探討,作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我們?yōu)槭裁磳W習,為誰而學?可讓學生各表其意,然后老師歸納總結正確的人生觀??膳e例說明,讓學生有共鳴。建議班級應有自己的班訓,誓言。班訓、誓言,可發(fā)動學生,讓他們自己提出來,然后老師把他們積極意見集中融合,這樣的班訓來自學生,他們容易接受,每天看著自己的班訓,讀幾遍誓言,久而久之,就會印象深刻,意識有了,就會對行為發(fā)生改變。
二、學生性格方面鍛煉,增強他們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合作意識。
目前高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基本在溺愛中長大,必然帶有嬌慣,自私,怕吃苦,不知感恩,抗挫折能力差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我們不能去埋怨社會,抱怨家長,我們應面對這樣一群孩子。我們除和學生進行談心交流,主要是有意識去組織一些實際活動,讓他們在具體活動中感悟,提升自己。比如,組織一定校內外勞動活動;讓他們相互交換各自物品,像書籍、小物件等等,以此學會互幫互愛;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慰問演出,培養(yǎng)他們尊老感恩之心;組織籃球賽,足球賽,跳繩等團體競賽項目,加強他們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培養(yǎng)。這些活動,都帶有目的性,會對學生性格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三、加強與家長溝通,家校共同教育學生。
家長在教育中對學生的影響無人可替代,每個學生身上都或多或少帶有家庭教育痕跡。作為班主任,如果忽視家長的作用,那是教育工作的失誤。有些事要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要了解學生,家長最清楚,客觀地說,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細微感覺要比我們老師清楚。因此,積極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信任,有助我們教育活動。與家長溝通要有策略,功夫在平時,交通、通訊這么方便,我們時常聯(lián)系家長,探討學生學習情況等等,不要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才想到家長,往往是連著學生與家長一起訓,家長們心里不會舒服,表面不說,心里是很不愿意的,甚至產(chǎn)生誤解,造成嚴重后果,試想,領著孩子回家反省,耽誤孩子學習時間,哪個家長會愿意。
四、班主任工作要有耐心,要不斷提高自己工作水平。
一個班級,班主任是靈魂,是班級掌舵人。班主任水平的高低決定你在學生中的人格魅力。我們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問題生的轉換,班級問題生少了,自然班級就好管理了。但大多數(shù)班主任,在對待問題生上,尤其在對待那些屢教難改問題生上,往往缺乏耐心。對待問題生的改變是個長期過程,因為他的問題形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你不能期待說教一次就可使其徹底蛻變。因此,改變一個問題生是件長期事情,需班主任老師付出極大精力代價,要我們講求方式,要我們懂心理學,我始終認為改變一個問題生比在學習上教好一個學生要難得多,付出的多。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教和育的尺度,只有教沒有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該不該懲戒問題生,如何懲戒問題生,是我們須面對和探討的課題。
社會在飛速發(fā)展,我們的教育勢必要與時代接拍,但對學生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是個長期工程,要慢引導、細心做,樹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教育工作要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所以,我們班主任,更應站在時代前沿, 不斷豐富自己, 發(fā)展自己, 要研究、 要探討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要開闊自己眼界,運用科學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要用愛心去接納每個學生, 讓每個學生的生命都陽光般燦爛。
作者簡介:
于建法(1968年4月-),男,漢族,山東省海陽市人,本科 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