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要:本文在水彩畫這一畫種的基礎上,對水彩畫的自身特征之一“水”進行研究學習,通過對水的特點來了解對繪畫的影響,并結合對優(yōu)秀水彩畫作品的考察,深入了解了“水”在水彩畫作品中的藝術特征,并重點研究了其中三個重要藝術特征。第一,是肌理性,它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視覺沖擊;其次是偶然性,水的流動不規(guī)則性注定很帶來偶然性的藝術特征;第三,是所營造出來的意境美,可以是云霧繚繞,可以是江南煙雨,亦可以是余暉萬里。
關鍵詞:“水” 特征 表現 運用
中圖分類號:J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5-0066-02
水彩畫傳入中國也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當代水彩畫藝術更趨向于表達自身的個性、技法,忽視水彩畫自身的特征。水是水彩畫區(qū)別于其他畫種的重要媒介,所以,水彩畫是離不開水的,從作品的開始到結束,都是以水來作為媒介,這也是水彩畫被獨立和發(fā)展為單獨畫種的元素。因為水的特質,整個作品都能感受到是明快、是流暢、是舒適的感覺,其中,藝術家的個人情感也通過水的運用流露出來,在水的技巧中,通過水份的把握隨時轉換出畫家堅定、柔美、鏗鏘的性格,這也水的重要作用。
一、水彩畫的概念
水彩畫,從字面上來看,就是用“水”這一媒介物,與透明可溶于水的顏料進行調和,在具有可承載水分滲透的紙質上進行繪畫的一種獨立畫種。水這一特殊媒介,是水彩畫區(qū)別于其他畫種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充分的展示了水份的重要作用,顏色的暈染,技法的把握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帶來的偶然性意境美,都是它獨立于其他畫種的重要原因。
水彩畫中用水調和顏料的記載,從古埃及時就有記錄,那個時候,多以用來標記、圖騰上色等。水彩畫最先出現于歐洲,興起于英國并得以發(fā)展,14世紀初,多以用來繪畫起稿,佛羅倫薩教堂的壁畫就是代表例證之一。后英國第一個水彩畫家丟勒,將水彩畫推向了新高潮,為水彩畫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水”在水彩畫中的表現
(一)“水”是區(qū)別去其他畫種的重要標志之一
1.水彩畫―水粉畫
首先是繪畫顏料。水彩畫的顏料是一種可溶與水并且透明性很強,而水粉畫的顏料里邊添加了粉質物,所以水粉畫的顏料覆蓋性要強,水粉畫也就失去了透明性,水粉畫可以由淺入深,也可以由深入淺,而水彩畫只能由淺入深。
其次水分用量不同。水彩畫是顏料用量少于水,注重干濕畫法相結合,水粉畫注重物體的塑造和層次感,雖然也可以采用水彩畫的畫法,但無法達到水彩畫的通透性。
2.水彩畫―中國畫
第一點是它們使用的繪畫材質不同。水彩紙是具有一定厚度吸水性良好的材質,中國畫則是用的宣紙作業(yè),宣紙較薄,易暈染,吸水性差。
第二點是它們的風格、造型不同。中國畫講究的是“氣韻”,多以勾勒點染,顏色單一,光影不是主要的表現形式。水彩畫注重光影的表達,注重顏色的暈染,講究“水韻”,表現技法更加的多樣性。
(二)“水”在水彩畫中的特性
1.水的滲透擴散性
水的滲透擴散,也就是經常在水彩畫中運用的濕畫法技法,是讓水于顏色在下筆之前,就完全的融合在一起,顏料可輕拙,但水分一定要充足,這種畫法往往會帶來朦朧柔美的意境。通常,在畫一些山水,表現煙云等自然景觀時,是最好的表現技法。如水彩畫家黃鐵山的《綠湖雨后》,就是采用濕畫法的方法,整體營造出來的是煙雨蒙蒙的意境,仿佛置身其中,也能感受到雨后山中的清新。在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畫家黃鐵山技法的成熟,水于色互相滲透,整幅畫面如同在水中創(chuàng)作而成,前面樹木的刻畫與后面的山產生虛實變化,形象地刻畫了雨后風景,給人一種詩意和想象空間。
2.水的流動性
水的流動也是水彩畫常見的技法。王維新曾經說過:“水是無形的,但當我們的水彩筆沾到水之后,它就是有形的了,因為我們可以控制它在我們畫紙某個區(qū)域,形成某種圖形”。水的流動性也可以讓我們畫面增添不一樣的技法,這種畫法,一般會出現在繪畫天空、遠景。王維新的《碧波》,畫面很簡單,顏色主要以藍色為主,充分利用了水分的流動性,讓水于顏色融合,自然的流淌,遠處的湖面,強化了湖面的虛實感,使遠景與近景層次分明,更能突出一葉扁舟的感覺,近處水的波紋的處理更是恰到好處,在水分將干未干下,仔細的勾畫了波紋的走勢,與底色相容和,讓畫面變得歡快有趣。
3.水的透明性
水彩畫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的透明性,因為水是透明的,水彩中使用的顏料,相比水粉、油畫都要透明,因而,水彩具有其他畫種所未有的特征。水彩畫只有透才能有韻味,過多層次的重疊反而會破壞這種透明性。在水彩畫家王肇民的《水彩靜物》中,很好地展現了水彩的通透性,在繪畫花瓣時,多處采用“留白”的作畫技法,這種方法,更能展現花朵的透明和質感,在瓶身的繪畫中,雖然用的很深的黑色,但黑中透亮,整個畫面給人清透灑脫的意趣。
(三)“水”在水彩畫中的藝術特征
1.肌理性
水彩畫中的肌理之美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豐富了整個畫面,提高了整個畫面的藝術表現力?,F代的一些作品中,藝術家們?yōu)榱诉_到某種意境,除了運用傳統(tǒng)的技法外,還會在技法中融入新的工具,新的材料。
在這幅《城市風景》畫中,在路面的處理中,就巧妙地運用了鹽這種工具。首先在對路面進行濕畫法后,在顏料即干未干的時候,撒上一些鹽,等到顏色變干后,再用刷子將鹽粒輕輕刷點,在撒鹽的過程中,如若想要更為復雜的效果,可以多撒幾層鹽。當然,鹽粒的大小對畫面產生的肌理也是不同的,看個人的需求。
保鮮膜也是一種很好的工具。在對物體進行寫實刻畫時,有時候需要一些紋理來表現,這時候,就可以在刻畫物體未干的時候蒙上一層保鮮膜,等到顏料干透之后,將保鮮膜揭下來,就會有一些肌理,在根據所需要的肌理效果進行下一步作業(yè)。
刮掉部分顏料也可以形成所需的肌理效果。如《麥田》作品中,麥子的肌理效果就是采用刮畫法,在黃色顏料未干的時候,用筆桿或者刮刀在高光的地方,進行刮除,這種方法適合沒有“留白”并且想畫面表現出隨意輕松感。
2.偶然性
水彩畫中的偶然性無處不在。由于水彩畫是個特殊的畫法,它是以“水”作為媒介,水是一個變化最多、很難固定、多偶然的屬性,水與色交融變化的過程中,水與紙的滲透過程中,都充滿了偶然性,有時候,這種偶然性,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有如神來之筆,但也有時候,會因為某個節(jié)奏拖的時間長短,產生不好的偶然,這既是水彩畫的優(yōu)勢又是劣勢。水分的把握一直以來都是水彩畫家們最敏感也是最棘手的問題,通過不斷的出錯總結,會慢慢掌握這種偶然性,并將它發(fā)揮在需要的地方。
3.意境美
對意境的追求,尤其是水墨類畫種。水彩畫是“水中藝術”,中國畫中講的是“氣韻”,水彩畫中講的是“水韻”,再加上畫家所處的環(huán)境影響以及自身的情感,很能帶給欣賞者身臨其境的感覺。意境之美要求畫家不僅要有嫻熟的繪畫技巧,還要有對事物的觀察,對生活的熱愛和有情感的思維。
三、“水”對水彩畫的作用及影響
水彩畫被稱為“水的藝術”“輕音樂”,水彩作品的好壞成敗,水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維興的水彩人物畫可以說是當代水彩畫的領頭人了,在他的《水彩人物》中,無論是年邁的老人,還是柔美的女性,可人的孩子,都能抓住我們的眼球,對于皮膚的處理、色彩的暈染、水分的把握都能恰到好處,用水去表達出人物的凝重,皮膚的清透,這只有水彩畫才能達到。李劍晨在談水彩畫的時候,首先就強調水分:“水雖然含在筆尖上,但好像蘸在了自己的手指尖上”。這就說明了,用水是要有技巧,需要長期的積累學習,去適當的把握控制水。
水彩畫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得以發(fā)展,各類畫種相互借鑒、滲透,水彩畫也有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但水彩畫依舊要保持自身的特性,這樣才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四、結語
水彩畫的色彩歡快,質地清透,“水”的優(yōu)勢,是其他畫種所不能及的,但是,水彩畫又是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用無形透明的“水”去把握一類畫種,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只能通過不斷實踐,積累經驗,才能更好的把握它,并創(chuàng)造出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劉瑤.從水分的掌握手法談水彩畫的藝術特征[J].大眾文藝,2015,(19):82.
[2]陳暉.“入畫”與“不入畫”[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關維興.水彩人物畫之我見[J].中國藝術,2000,(03):34-36+22-25.
[4]關維興.關維興水彩畫[J].美術大觀,1996,(1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