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鑫
兒童危重癥需要進行鼻氣管插管操作,對于實施兩種插管方式的患兒而言,因兒童仍然處于生長期,其器官發(fā)育尚未完成,再加上年齡較小,且適應能力較差,對于插管操作的排斥性表現(xiàn)較為明顯。在插管期間,若患兒為清醒狀態(tài),則常會表現(xiàn)為難以忍受,插管時口腔會分泌物多,導致插管固定不牢。除此之外,兒童在插管后還容易因患兒適應性差、移動幅度大等原因導致堵管、氣管插管移位、脫管現(xiàn)象頻發(fā)。之后則需要二次插管,改良式插管誘導方式能夠快速完成插管操作,減少插管花費時間,提高插管成功率,并且降低插管期間可能對兒童造成的組織損傷,將其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且經濟效益良好。而在本次研究中,將改良快速順序誘導插管方式應用于兒童危重癥鼻氣管插管術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具體報道如下所示。
本次研究中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市婦幼保健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危重癥兒童,且其均需要進行兩種插管術。其中女性患兒48例,男性患兒52例,按照兒童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即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兒童的年齡為7~12歲,平均年齡為(9.3±1.1),其病程持續(xù)時間為0.5~5年,平均時間為(2.4±1.7)年;而對照組的兒童年齡在6~15歲,平均年齡為(9.9±1.3)歲,其病程持續(xù)時間為0.6~5年,平均時間為(2.1±1.3)年。對比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臨床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兒,其所選取的為常規(guī)誘導插管方式,具體如下所示:對患兒進行常規(guī)插管誘導方式,即用吸引器吸盡患兒口鼻、咽部位的分泌物,取仰臥位,使患兒保持頭向后仰,只給予使用苯二氮卓類(咪達唑侖0.1~0.3 mg/kg,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5,規(guī)格:1 ml:5 mg)靜脈注射,后用面罩給氧至少3 min,使患兒達到安靜狀態(tài),然后進行經鼻插管,插管方法及插管成功標準同實驗組一致。
實驗組患兒,改良RSI方式具體插管誘導步驟如下所示:常規(guī)用吸引器吸盡口鼻、咽部分泌物,取仰臥位,使頭向后仰,先給予使用阿托品(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384,規(guī)格:1 ml:5 mg)0.01 mg/kg靜脈注射,抑制腺體分泌,再使用苯二氮卓類鎮(zhèn)靜藥(咪達唑侖0.1~0.3 mg/kg,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5,規(guī)格:1 ml:5 mg)靜脈注射,后再給予阿片類鎮(zhèn)痛藥(芬太尼1~2 μg/kg,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97,規(guī)格:1 mg)靜脈注射,最后給予肌松藥(維庫溴銨0.1~0.2 mg/kg,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172,規(guī)格:4 mg)靜脈注射,使患兒達到鎮(zhèn)靜鎮(zhèn)痛肌松狀態(tài),后用面罩給氧至少3 min。選擇大小合適的一次性使用帶套囊氣管導管,用石蠟油充分潤濕鼻腔和氣管導管,采用喉鏡引導插管,經鼻插入氣管,將導管通過鼻腔進入咽部,用喉鏡暴露咽喉部,計時開始,用magill氏氣管導管鉗將導管通過聲門送入氣管,插管成功的認定標準是指接上呼吸囊擠壓,胸廓起伏,兩肺聽到對稱呼吸音,氣管導管內可見白色霧氣,觀察氣管插管呼氣末的CO2,SpO2:迅速上升為94%以上,同時可以床旁攝片確定插管位置。兩種方式插管超過25 s還未成功,需停止插管,認定為插管失敗,退出喉鏡固定導管不包括在計時內。
對比兩組患兒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局部組織損傷的情況,以及相關不良反應方面的體現(xiàn),其中成功率高、插管花費時間少、出現(xiàn)局部組織損傷情況較少,且不良反應表現(xiàn)少的組別所采用的插管誘導方式較為顯著。
本次研究中所有涉及到的數(shù)據均借助SPSS 21.0軟件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與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統(tǒng)計數(shù)據結果可知,采用常規(guī)式誘導插管方式患者中插管成功23例(插管成功率為46%),誘導時間為(4.5±0.2)min,局部組織損傷17例,損傷率達到34%;采用改良式快速順序誘導插管方式患兒中插管成功42例(插管成功率為84%),插管誘導時間為(4.51±0.2)min,局部組織損傷4例,損傷率為8%。同時,采用改良式快速順序誘導插管的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誘導插管方式的對照組,經兩組數(shù)據對比看出,實驗組在插管成功率、插管誘導花費時間以及局部組織損傷方面、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兒童正處于一個好動的年齡,其在插管期間極易導致插管脫落。與此同時,可能還會因醫(yī)護人員插管動作幅度大,或者插管方式而導致其局部器官與組織受到損傷,嚴重時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與此同時,不良的插管操作行為,還可能會導致患兒康復速度減慢,對其身心均造成不良影響。而快速順序誘導插管方式能夠快速完成一次性給藥操作,滿足速度上的需求,但是因其在操作中需要大量的用藥,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不適應性?;诖朔N情況,改良式插管誘導方式應運而生。
常規(guī)誘導插管下經鼻氣管插管能降低插管難度,縮短插管時間,提高經鼻插管成功率[3]。成功經鼻插管后,固定牢靠,留管時間長,口腔護理到位,降低堵管、脫管、換管的發(fā)生率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fā)生率[4-8]。改良式順序誘導插管是在快速順序誘導插管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而來的,是在應用一種強誘導劑后,立即用速效神經肌肉阻滯劑使患者神志喪失和肌肉麻痹狀態(tài),以進行氣管插管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縮短從保護性氣道反射消失到氣管插管成功的時間間隔。因此,在對兒童兩種插管術進行插管操作時,應用改良式插管誘導方式可獲得效果[9-12]。
表1 兩組患兒插管前后誘導時間比較
而在本次研究中,經兩組數(shù)據對比看出,實驗組在插管成功率、插管誘導花費時間以及局部組織損傷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采用改良式快速順序誘導插管的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誘導插管方式的對照組(P<0.05)?;诖?,對兒童危重癥需進行兩種插管術的患兒進行改良式插管誘導方式,可有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減少患兒插管期間的不適應性,縮短插管花費時間,減少患兒局部組織損傷,并降低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