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石安莉
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游戲不僅可以帶給幼兒充滿快樂的童年,而且在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方面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fā)現(xiàn)、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梢?,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目前許多幼兒園在組織幼兒游戲時,多以建構(gòu)性游戲、表演游戲為主,這類游戲多數(shù)要借助于玩具、材料才能夠進行。長此以往,使得幼兒對玩具和游戲材料產(chǎn)生了強烈的依賴。沒有玩具,幼兒就不知道怎么玩,缺少無玩具游戲的經(jīng)驗。而對于一些農(nóng)村幼兒園來說,購置大量的游戲材料無疑會加重經(jīng)濟負擔。就是在一些教育資源較為豐富的示范性幼兒園,有時也難以滿足幼兒對某些游戲材料的需求。而民間游戲來源于民間,流傳于民間,有著廣泛的地區(qū)性和獨特的民族性,同時也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符合幼兒的特點,其游戲材料也是取之于身邊,來源于生活的,能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自由、快樂,并且容易學習、便于流傳。我們將民間游戲有機地融入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豐富了幼兒的在園生活,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民間游戲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他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些游戲好玩、有趣、內(nèi)容生動、形式活潑。像“木頭人”“盲人摸拐子”“捉迷藏”等游戲充滿了孩童式的幽默;而“甩泥炮”“砸方寶”“打彈珠”等游戲,則能激發(fā)幼兒的競爭意識;“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游戲動感十足,能讓幼兒奔跑、跳躍,滿足幼兒愛動的需要。這樣的游戲,怎能不好玩?民間游戲好玩,還因為幼兒在游戲中可以發(fā)揮自主性,自己選擇游戲、選擇玩伴,可以自己準備游戲材料、自己協(xié)商游戲規(guī)則、自己決定游戲情節(jié)的走向、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游戲才能。所以,民間游戲充滿了趣味性,給幼兒的生活帶來娛樂,成為幼兒快樂的源泉。
在民間游戲中,很多游戲都是需要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幼兒在一起才能玩。比如“藏貓貓”“跳皮筋”“老鷹捉小雞”“丟手絹”“抬花轎”……這些游戲既是群體性游戲,有合作和競爭,同時又充滿了活動性,幼兒可以充分調(diào)動身體的各部分器官參與游戲,所以深受幼兒的歡迎且經(jīng)久不衰。
說到游戲與童謠,大家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跳皮筋時念的那首朗朗上口的童謠:“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幼兒的拍手游戲,伴隨的童謠更多,如“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小雞嘰嘰嘰;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小孩扎小辮;你拍三、我拍三……”
只要是有節(jié)奏性運動的民間游戲,就離不開這種節(jié)奏分明、韻味十足的童謠。游戲誕生了童謠,童謠又豐富了游戲,使游戲更輕松、更富有情趣。
民間游戲?qū)龅亍⒖臻g要求很少,不需要太廣闊的場地,也不需要高檔的設(shè)備設(shè)施,在家門口、操場、路邊……只要有幼兒,就可以隨時開始游戲。很多游戲,兩三個人可以玩,更多的人也可以玩,所以,也沒有人數(shù)的限制。至于時間,可長可短,只要幼兒有興趣、喜歡玩,哪怕只有一小段時間,在簡陋的場地上,就可以三五成群地自由玩耍。
民間游戲是促進和改善親子關(guān)系的載體,它架起了幼兒與家長之間心靈交流的一座橋梁。由于現(xiàn)在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很少陪幼兒一起玩游戲,即使是有空了,也不知道陪幼兒玩些什么游戲,當幼兒們在家里要求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做游戲時,家長們會說:“爸爸媽媽不會做游戲,我們給你買了那么多玩具,自己去玩吧?!庇變褐荒苣鬲氉酝嫠?。而當幼兒在幼兒園學會了玩民間游戲,并在家中游戲時,就能喚起父母對兒時童年的回憶,這時,父母總會興奮地告訴幼兒:“我們小時候也玩過這樣的游戲?!薄安恍挪恍?,老師又沒教你,你怎么會做呢?”“不信?那爸爸玩給你看?!奔议L還會主動要求幼兒一起玩:“爸爸和你一起玩好嗎?”“好的!”幼兒高興地跳起來。父子倆人玩起了“石頭、剪子、布”和“一、二、三?!卑职殖鋈艘慌??!鞍职炙Y嚻?,我們兩個應該同時出拳的,你贏的不算?!薄昂冒珊冒?,重新再來?!备缸觽z的高興勁就甭提了,大有不分勝負決不罷休的態(tài)勢。此時,幼兒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自然而然地融入游戲中,在無形中親子關(guān)系也變得更融洽了。
民間游戲也需要玩具和游戲材料,但玩具一般都是極其簡單易得的。跳繩游戲只需要一根繩,翻繩游戲需要幾根長皮筋,丟沙包需要幾個沙包,打彈珠需要玻璃彈珠,摔泥炮需要濕泥……所有這些都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幼兒也可以加入游戲材料的制作之中,既可以節(jié)省財力,又可以使幼兒感到其樂無窮。這也是民間游戲值得大多數(shù)幼兒園,特別是農(nóng)村幼兒園開展和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
農(nóng)村幼兒園一般戶外場地寬闊,綠樹成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在平整場地上,畫上富有情趣的、五顏六色的“圓圈”“方格”,幼兒們?nèi)雸@、離園時不由自主地就會玩上幾次“跳圈”“跳格子”游戲。
在體育活動中可讓幼兒結(jié)合民間游戲練習基本動作。安排相應的民間游戲?qū)緞幼鬟M行復習鞏固,使幼兒在愉快的嬉戲中鍛煉技能,發(fā)展動作。這時,游戲內(nèi)容需要根據(jù)本班幼兒的特點進行選擇,如小班幼兒應選擇游戲內(nèi)容較為簡單或有輔助玩具的游戲(如捉迷藏、吹泡泡等),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從而激發(fā)他們參與游戲的愿望;而中、大班幼兒就應選擇活動量較大、內(nèi)容較有競爭性的游戲(如老鷹捉小雞、摔跤等) 。
戶外小型分散活動一般以玩運動器械、小型體育玩具和小游戲為主。這期間,一般可以安排一些活動量適宜,或是可以培養(yǎng)幼兒交往、謙讓、合作精神的民間游戲,如“滾鐵圈”“踩高蹺”“踢毽子”等,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自由尋找伙伴,自選玩具,自選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規(guī)則、改變玩法。
將民間游戲安排在室內(nèi)的活動區(qū)角自選游戲中,如“抓子”“挑棍”“扔口袋”等游戲可以豐富幼兒游戲的內(nèi)容。
利用零散的間隙時間做民間游戲。例如,幼兒來園后、離園前、飯后、活動間隔時有許多零散時間,可選擇一些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玩具攜帶方便,便于收攏的游戲,在零散的時間穿插進行。如“翻繩”“轉(zhuǎn)拉線陀螺”“東南西北”“手指游戲”“石頭、剪子、布”等,使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減少排隊、等待的時間,使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從現(xiàn)實來看,民間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家長通過和幼兒一起玩民間游戲,不但能了解幼兒的情緒和發(fā)展狀況,而且增進了與幼兒的互動交流,增強了親子感情。所以,保護和開發(fā)幼兒民間游戲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和實踐意義。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將民間游戲之精華留在幼兒園,讓其價值得到很好的挖掘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