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童心課堂”倡導教師努力喚醒兒童內心生長的自覺,提供種子生長所需的條件,尊重生命體的自然法則,使其漸次生長?!巴恼n堂”為不同個性的兒童打造“自主、生長、靈動”的生態(tài)課堂,把營造自由和諧、適宜生長的學習環(huán)境,讓每一個學生自主生長、靈動發(fā)展作為價值追求。學校的主要實現(xiàn)路徑有:通過“個性化探究”成就兒童學習力自主管理;通過“共贏式互評”為其搭建生長舞臺;通過營造生態(tài)學習場,葆有兒童靈動生長狀態(tài)。
【關鍵詞】童心課堂;自主學習;學習場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66-0053-02
【作者簡介】劉倩,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學(江蘇徐州,221000)教師,高級教師。
自主、生長、靈動,是“童心課堂”鮮明的特質。自主,指的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選擇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生長,側重個性、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靈動,則是強調課堂的流暢澄澈,通過教與學,實現(xiàn)“學生在教師發(fā)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發(fā)展”的教學相長的意蘊。因此,營造生態(tài)的學習場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而成就兒童靈動生長的情感場、鼓勵真實的個性表達而成就兒童靈動生長的思維場,成了“童心課堂”的應然選擇。
一、“個性化探究”——成就兒童學習力的自主管理
“童心課堂”提倡的“個性化探究”基于皮亞杰的建構主義,通過一課三“探”的步驟探尋出方法規(guī)律,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借助“個性化探究單”成就學生學習個性化自我管理。
1.巧借“個性化探究單”,完成一課三“探”。
“童心課堂”的“個性化探究”不同于一般的探究,具有鮮明的一課三“探”特色。課前“探疑”,學生借助“探學單”探出存于心內的疑惑、探出新舊知的猜想,讓教師對把握學情、梳理教材目標更加有的放矢。課中“探尋”,學生根據(jù)本課學習任務研究探究思路、方法,探出表達自己思路的語言,讓教師精準找出二次備課點、難點攻克點、思辨爭議點。課后“探問”,學生在梳理收獲和反思的基礎上,探問“進一步預知的謎題”,使得教師自然而然地完成課堂由知識向思想的升華。
2.在團隊學習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在自主探究中學會“超越自我”。
在“個性化探究”中,我們強化合作的意識,利用小組合作培養(yǎng)“群性”,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他們的觀點,聽從組長的統(tǒng)籌,合力完成小組任務,練就樂于包容、敢于承擔、善于合作、勇于挑戰(zhàn)困難的能力。讓學生生長成為團體不可或缺的人,易于被人悅納的人。當然,“童心課堂”的“個性化探究”也不忽視學生的“個性”。我們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的學情,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對自己的設計做出調整,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小組討論時,教師深入小組學習,及時尋找學有困難的學生,將他們組成臨時小組,進行個別輔導或特別邀請展示;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設置不同難度的題目進行闖關,創(chuàng)編創(chuàng)意性游戲規(guī)則,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展現(xiàn)屬于自己的個性特色。
二、“共贏式互評”——搭建兒童自主生長的舞臺
學校教育的價值就在于能否運用適當?shù)姆绞綖閷W生創(chuàng)造不斷的“生長欲望”?!巴恼n堂”的“共贏式互評”是在傳統(tǒng)的展示評價學習的基礎上,更加側重“互評、共贏”的理念。其目標不是評出優(yōu)劣是非,而是通過設計合理、含蘊豐厚的展示和評價讓每一顆童心都在40分鐘的課堂上展自身非凡之風貌、習各家特色之思想,從而實現(xiàn)靈動生長。
1.精心設計的前端任務為互評學習提供源頭活水。
“由基于教師付出的教轉變?yōu)榛趯W生自我學習的教,由基于教師教的學轉變?yōu)榛趯W生教自己的學”應成為課堂的期待。“前端學習”是教師指導下的前置性自學或合作學習。其前提是教師課前精準研究教材,確定自學內容、設計自學要求,把握前端學習的形式和時機,精心設計前端學習任務(問題)的呈現(xiàn)形式,引導學生用好“前端學習單”,讓學生在自學和合作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獨特見解或典型錯誤得以完整充分地展示。
如六年級“分數(shù)乘除法復習課”一課。教師把課前收集易錯題的任務交給學習小組,將集中出錯的典型題目集中以題卡的形式張貼在教室墻上的“思辨墻”上,經由學生投票,選出得票最高的“我最想聽的題”,然后通過競選投標由投中的學生得到“講解權”。得到“講解權”的學生通過制作PPT、制作思維圖、準備實驗操作等方式的前端學習,將自己的思維完整梳理,在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展示。
2.多樣展示形式讓質疑和思辨自然生成。
展示環(huán)節(jié)是“共贏式互評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展示,不僅展示學習成果,更要展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前端學習成果的高度提升。展示的學習成果必須是“具可評價性”,如容易出錯的典型題目、另辟蹊徑的解題思路、有探有據(jù)的反駁意見等。展評的形式多樣,可以是學生自發(fā)評,或先自發(fā)評價再教師指導評價,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對某一成果的爭論,最終形成積極思辨、互相質疑、思維碰撞的氛圍,從而最終達到對學習成果的修正和完善。
仍以六年級“分數(shù)乘除法復習課”為例。在交流展示、質疑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充分把舞臺和發(fā)言權交給學生,由學生來講解錯誤試題。全班劃分為8個組,6人一組,每人約兩分鐘,不超過15分鐘。學生借助多媒體課件或平臺講解自己的錯題或拿別人錯誤的題目來講,表達自己的觀點,征詢全班所有人的意見。有疑問的學生及時質疑,舉一反三。
三、營造生態(tài)的學習場,葆有兒童的靈動狀態(tài)
1.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兒童靈動生長的情感場。
和諧自然的師生關系無疑是孕育兒童靈動生長的土壤。只有創(chuàng)設出彼此感覺舒適的師生關系,才能實現(xiàn)課堂的互動生成。在教師充分預設的前提下、在課堂氣氛精心的創(chuàng)設下,“生生”“師生”真實互動,才能沿著童心探尋教育規(guī)律,用童言培育童言,用童趣激發(fā)童趣,用童情探解童情,用童真涵養(yǎng)童真。
2.真實的個性表達是兒童靈動生長的思維場。
成尚榮先生認為:傾聽很簡單,傾聽就是靜靜地、耐心地、認真地聽,不急、不躁、不打斷,不忙于下結論性判斷。它應該是彌散的、滲透的,運用于教學的全過程。教師真正俯下身去,去傾聽兒童真實的聲音、有個性的聲音,是“童心課堂”的生命線,也是“童心課堂”對每一位教師剛性的要求。以學生內在需求為核心,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欲,鼓勵學生吐露真實的心聲,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釋放自己的個性,提升思維的品質,提升學科的素養(yǎng),將課堂打造成為“靈動精彩、思維飛揚”的場所,是每一位“葆有童心”的教師呵護每一顆“童心”的最起碼也是最尊重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