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內(nèi)容摘要】要想上好品德與生活課,就要精心設計各種有效的主題活動。關注課程目標的主題活動,是理性的;走進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是有生命力的;走出教室和學校的主題活動,是精彩的。有效的主題活動就是聯(lián)系兒童品德與他們童年生活的一條紐帶,一座橋梁。
【關鍵詞】有效? 主題活動
品德與生活課程把兒童的品德形成與他們的童年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體現(xiàn)了品德源于生活的基本原則。品德與生活課作為一門課程,它有明確的課程目標,有統(tǒng)一的省編教材并需要作為小學一二年級一門必修課來開設。這就決定了它絕對不可能等同于生活,它必須是有教師在課堂內(nèi)外引領學生去生活,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形成品德,學會生活。
教師應該如何引領學生呢?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這一課程的性質(zhì)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彼晕以诔浞盅凶x課程標準,并進行幾年的教學實踐后,就明確了自己上好這門課的努力方向,這就是要精心設計各種有效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變得樂于探究、熱愛生活,并最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一、把握課程目標,讓主題活動更有效
一本品德與生活教材有三到四個單元,分別包含不同的主題活動。教師就是通過引領學生去參與這些主題活動,讓學生在這一個個小活動環(huán)節(jié)的活動過程中獲得真實體驗和感悟,從而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但并不是說任何活動都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更不是說活動形式越新奇教學效果就越好。所以我們在設計主題活動時,首先就應該考慮到活動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活動,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在發(fā)展中生活,在生活中發(fā)展。
我在教學《美麗的家鄉(xiāng)》一課時,設計了說出家鄉(xiāng)的全名、在地圖上找家鄉(xiāng)等活動來引導學生來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其中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家鄉(xiāng)這一活動,學生很感興趣,都趴在地圖上指指點點,課堂達到了高潮,這一部分幾乎成了本節(jié)課的最大亮點??稍谡n后反思中我卻發(fā)現(xiàn),由于我對這一活動缺乏深入的理解與必要的引導,活動雖然表面看上去挺熱鬧,但這一活動的目標在哪里呢?所以,我就思考如果讓孩子們從地圖上找到家鄉(xiāng)后,再交流一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感受,同時還能夠更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從省市到縣鎮(zhèn)的行政區(qū)劃是怎么回事等等。
二、走進兒童生活,讓主題活動更有效
走進兒童的生活,就是要關注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課程標準也要求我們不能“教”教材,而應通過教材來引導兒童活動。因此我們教師需要靈活使用教材,對教材做適當?shù)娜∩岷透淖儭6膭咏滩牡脑瓌t就是在不改變活動目標的基礎上,讓活動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因為這樣的主題活動才是有效的。
《我的家鄉(xiāng)》那一單元,教材中所有活動都是根據(jù)青島市學生的生活所設計的,那我們在教學中就要進行改變。我引領學生圍繞自己生活的村莊、好生鎮(zhèn)和鄒平縣來展開活動的,當學生了解到好生的花卉和沙發(fā)家具遠銷全國各地時,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由然而生;他們給家鄉(xiāng)提出了建議:村子里太臟了,要建個垃圾池;潴龍河里堆了那么多玉米秸,下了山水怎么辦等等。
二年級的孩子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和領悟,完全得益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靈活處理,而這恰恰就讓課程走進了兒童的生活。當然教材中的內(nèi)容也不能完全拋棄,我們可以讓學生大致了解一下,甚至還要讓班上那些外縣、外省的學生也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xiāng),因為我們的孩子還要從身邊的生活走向身外的社會和世界。
三、走出教室和學校,讓主題活動更有效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開放性。課程內(nèi)容從教材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的生活題材,那自然而然的我們的教學時間也就不僅僅再是課堂40分鐘。因此我們教師在設計主題活動時要大膽的走出教室和學校,走進家庭、社會和大自然。惟有如此,才算真正實現(xiàn)了課程的生活性和活動性;也惟有如此,才能保證主題活動的有效性。
首先我們要走出教室,走進校園。和孩子們一塊在操場上堆個雪人,感受一下寒冷冬天的樂趣;領孩子們一起做個游戲,領悟一下規(guī)則的重要性;在指導主題活動《美麗的校園》時,我就帶領孩子們到校園中去進行了探秘活動:一起去讀一讀草坪里的警示牌、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櫥窗里的校風校訓,一起去看一看音樂室、美術室、辦公室和校園中各種動物造型的垃圾筒在哪里和它們的用處,孩子們自然就熟悉了學校環(huán)境,感受到了學校的美。
接著我們還要走出學校,去接觸更廣闊的生活。在學校的家長會上我會和家長共同交流品德與生活課的意義,然后告訴家長本學期有哪幾項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和支持。于是孩子們在父母的陪伴下,利用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到田野里去尋找秋天的消息,到莊稼地里去收獲玉米,到花卉大棚里去看鮮花!
關注課程目標的主題活動是理性的;走進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是有生命力的;走出教室和學校的主題活動是精彩的。有效的主題活動是一條紐帶,聯(lián)系起兒童的品德與生活。只有在這樣的品德與生活課上學生才是快樂的,教師也才是幸福的!
【參考文獻】
[1] 方曉波 等主編.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 彭陽、林光耀 主編. 《品德與生活》教學實施指南[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