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認知行為干預在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在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并確診的60例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輕重將患者分為了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3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方式,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認知行為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7%)明顯高于對照組(7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34,P<0.05);研究組患者的精神健康評分(75.26±4.56)分、活力評分(75.68±4.19)分、生理功能評分(75.84±4.18)分、情感職能評分(75.98±4.8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490、10.864、11.842、10.853,P<0.05)。結論 對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認知行為干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不僅有利于促進患者更好的生活,還可以減輕患者家屬的壓力,融洽醫(yī)患關系,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阿爾莫茲海默性癡呆患者;認知行為干預;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9(a)-0156-03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ural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SONG Jun
Ten wards of Shandong Mental Health Center,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April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severity. All the patients in the group were 30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added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degree of car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family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9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3%),the differene was statistically sigmficant(χ2=4.834) (P<0.05); The study group's mental health scores (75.26±4.56)points, vitality scores (75.68±4.19)poin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75.84±4.18) points, emotional function scores(75.98±4.85)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1.490, 10.864, 11.842, 10.853, P<0.05). Conclusion Incre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dementia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the degree of care satisfaction of their families.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promote better life of patients, but also can reduc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pressure in harmony with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lzheimer's dementia;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
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癡呆綜合征、病程呈進行性而且起病緩慢,發(fā)病率高而且致死率也極高,目前已成為老年熱第四位主要死亡原因[1-4]。在該次研究中對認知行為干預在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方便選取該院在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并確診的60例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收治并確診的60例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研究獲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30例患者。研究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58.2±9.8)歲,其中包括初中及以下學歷10例,高中學歷8例,大學及以上12例;緩慢起病19例,急性起病11例,其中包括10例患者存在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定向障礙、行為紊亂12例,有收藏行為8例;同時伴有幻覺10例,人格改變11例,妄想(夸大、嫉妒以及被害等)9例。而且該組中包括大小便失禁12例,肌張力增高5例,失語8例以及步態(tài)不穩(wěn)5例。對照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7.3±9.5)歲,其中包括初中及以下學歷11例,高中學歷9例,大學及以上10例;緩慢起病20例,急性起病10例,其中包括11例患者存在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定向障礙、行為紊亂10例,有收藏行為9例;同時伴有幻覺8例,人格改變11例,妄想(夸大、嫉妒以及被害等)11例。而且該組中包括大小便失禁10例,肌張力增高6例,失語8例以及步態(tài)不穩(wěn)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以及性別分布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臨床納入和排除標準
研究期間在該院收治的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均符合我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以及診斷標準[5-7]。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者;臨床資料不全者;中途退出或極度不配合者;有嚴重全身疾病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括: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包括協(xié)助患者清理個人衛(wèi)生,洗澡更衣,理發(fā)以及勤剪指甲,保持口腔衛(wèi)生,并培養(yǎng)患者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對于生活不能自理者則需協(xié)助其按時休息,注意衣物的加減以及夜間注意保暖,以免受涼或者中暑。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況,每日按時組織以及指導患者進行各項治療性活動,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設置適合患者的飲食計劃,或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對于躁動、拒絕進食以及多次勸說無效者可以予以鼻飼,對于極度興奮躁動者則鼓勵其按時進食以保證有足夠的水分以及營養(yǎng),從而保證大小便通暢;由于患有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患者有時會因為沖動而傷人,甚至會發(fā)生無故毆打他人致死的情況,所以在患者進行治療期間應加強對患者的監(jiān)督,特別是夜間更應加強巡視,提高警惕,以免患者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且要及時了解患者的思想動態(tài),避免意外的發(fā)生;保證患者有充分的睡眠,可以督促患者在睡前服用藥物或者一杯牛奶幫助睡眠,督促患者進行運動,減少患者臥床的時間,從而避免或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認知行為干預,主要包括:在患者出現(xiàn)亂睡床位、找不到路或者是拿錯東西之時,護理人員應保持耐心,對患者進行訓練、誘導以及教育,對于有私藏廢物行為的患者應經(jīng)常性的進行檢查并清理以保持患者居住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對于行為紊亂或者興奮躁動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時刻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而且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要嚴肅認真,切忌輕浮草率或者戲弄患者,要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避免或者減少一切的惹激因素,對于行為畏縮或者是孤獨的患者則應鼓勵其多參加集體活動或者進行簡單的勞動;阻止患者進行有氧活動訓練以及力量訓練,從而延緩由于年齡增長從而導致的肌肉質量的下降、新陳代謝的減慢以及骨密度的降低,促進患者更好的恢復;對患者進行反復的記憶訓練以及培養(yǎng),以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由于患者在患有阿爾莫茲海默性癡呆之后智力缺失,理解、定向、情感以及動作和行為等均會發(fā)生障礙,因此工作人員需對患者加強晨晚間的訓練,而且需要進行反復的指導;對患者進行反復的記憶訓練以及培養(yǎng)的同時組織患者進行一定的勞動或者娛樂活動,比如澆花或者打掃衛(wèi)生等,如果患者的病情較輕則可以組織患者進行一些生產(chǎn)性的操作或者手工活動,以盡量避免病情的惡化,延緩患者的精神衰退過程。
1.4? 療效評價
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調查表進行調查,80分以上即為滿意[8]。
1.5? 統(tǒng)計方法
對結果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7%)明顯高于對照組(73.3%),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可見研究組患者的精神健康評分(75.26±4.56)分、活力評分(75.68±4.19)分、生理功能評分(75.84±4.18)分、情感職能評分(75.98±4.8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歸屬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原發(fā)退行性變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病程呈進行性、起病緩慢以及癡呆綜合征,病因未明[9]。而且在老年前期以及老年癡呆中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較為常見,約占癡呆總例數(shù)的55%,該病不僅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死亡率較高,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老年人第4位的主要死亡原因,而且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的患病率逐年有所提高,而且在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患者的所占比例中也明顯有所提高,成為了對我國老齡人危害性較大的疾病,加重了患者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10-11]。因此需要對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而且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加劇,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發(fā)病率有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而且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質量[12]。因此在該次研究中在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采用了認知行為干預,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記憶功能、自我保護功能等方面的訓練,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反復的進行培養(yǎng)以及訓練,以促進患者各方面身體機能的恢復,臨床效果較為顯著,通過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7%)明顯高于對照組(73.3%)(P<0.05);研究組患者的精神健康評分(75.26±4.5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64.29±3.18)分,活力評分(75.68±4.19)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61.82±3.84)分,而且研究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評分(75.84±4.18)分高于對照組(62.84±3.19)分,情感職能評分(75.98±4.8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61.52±3.42)分(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研究顯示[13],采用行為干預方法護理輕度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6個月之后,行為干預組患者MMSE評分為(18.67±4.89)分、ADL評分為(36.91±10.16)分、WMS評分為(60.46±7.6)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行為干預后患者生活能力、認知功能得到顯著改善,這與該次研究結果具有相似之處。
綜上所述,對阿爾采末氏病性癡呆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認知行為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從而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活,降低了患者家庭的經(jīng)濟壓力,而且可以有效融洽醫(yī)患關系,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過麗珍,田君.醫(yī)護人員對家屬在場認知及教育干預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17(11):812-816.
[2]? 孔令朔.石杉堿甲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有效性與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與Meta分析[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
[3]? 謝韜,胡莉涓,李慶.輕度認知障礙的早期識別及認知干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4):990-993.
[4]? 嚴飛,陳陽,楊蓉, 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社區(qū)干預措施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12):1402-1407.
[5]? 梁珍紅,鞏樹梅,劉曉虹.意外創(chuàng)傷者參與團體認知-行為干預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12):1408-1412.
[6]? 馬明,蔣立軍,孔祥怡, 等.長春市南湖社區(qū)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評估、干預及隨訪研究[J].國際老年醫(yī)學雜志,2017(6):253-258.
[7]? 周香蓮,周媛媛,王麗娜, 等.老年性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運動干預策略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8(12):1408-1412.
[8]? 隆春玲,賀美玲,李占江, 等.認知行為取向小組干預對空巢老人非理性信念影響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2):125-127.
[9]? 張月,高靜,易莎, 等.導管室內(nèi)患者間認知干預對焦慮評分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20):1904-1906.
[10]? 杜立峰.認知干預對老年腦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7(17):99-101.
[11]? 范靜波,何冰,孫菲.葉酸干預對社區(qū)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人認知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2):4161-4163.
[12]? 韓蓓,代林林,李麗, 等.認知干預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及生活質量的意義[J].國際老年醫(yī)學雜志,2017(2):52-55.
[13]? 蔡平平,毛平,謝建飛, 等.老年抑郁癥患者認知行為干預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7(2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