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目的:分析選擇采用CT診斷方法對于消化道穿孔患者聯(lián)合腹腔感染進行診斷的價值。方法:本研究調(diào)查的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間所收治的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患者,本研究為方便調(diào)查研究選擇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于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在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分析過程中,分別為患者選擇采用腹部平片和多層螺旋CT方法進行診斷,對于不同的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多層螺旋CT對于腹腔游離氣體檢出率為92.00%(92/100),而腹部立體平片的檢出率則為72.00(72/100)%,兩組進行檢驗得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在進行診斷的過程中,選擇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以提高患者的診斷效率,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318.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131-01
消化道穿孔在臨床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狀,通常情況下這種病情都會合并腹腔感染,這種病情會對患者的機體產(chǎn)生嚴重影響,也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影響。所以為了明確對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就應該及時有效的對患者病情進行判定,做好對患者的病情診斷工作,合理的為患者選擇治療方案才能有效的干預患者,對于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緩解效果[2]。最近這些年因為多層螺旋CT在臨床醫(yī)學應用當中不斷的廣泛,這也使得相關的授權病變部位和致病因素、并發(fā)癥等相關狀況更加的準確。本研究選擇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和研究,主要對于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采用CT方法進行診斷的效果進行評價,并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期間,我院所收治的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為方便調(diào)查研究本研究選擇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所有臨床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100例患者當中,有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年齡區(qū)間為21歲到70歲,平均年齡為(48.2±13.4)歲。本研究所有患者對于本研究均知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本研究所有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標準,可以進行調(diào)查和研究。
1.2 方法
對于本研究所有患者檢驗的過程中均選擇采用腹部平片和多層螺旋CT進行檢驗,為患者進行腹部平片檢驗的過程中,對于患者的雙側(cè)膈肌進行檢查,著重了解患者兩側(cè)膈下是否存在有游離的氣體,了解患者疼痛部位是否存在游離體。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檢驗的過程中,患者可以不服用對比劑,也不進行增強掃描,直接從患者的膈頂部未掃描到盆底部位,掃描的時候保證患者屏氣。對患者進行CT掃描的時候,層間距設置為5mm,層厚設置為5mm,將圖像直接上傳到工作站,并且選擇采用脂窗和肺窗、肝窗等三種技術,對于患者掃描圖像予以觀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膶τ诨颊叩拇皩捄痛拔贿M行調(diào)整,并且為患者進行MPPR重建。
1.3 圖像處理
在進行圖像處理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科醫(yī)生對于患者的相關CT的圖像和腹部平片的圖像進行閱片處理,如遇分歧的話,可以進行相關的討論以后進行綜合的判斷。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調(diào)入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檢驗,選擇采用IBM SPSS26.0進行統(tǒng)計學調(diào)查,所有的計數(shù)資料選擇采用卡方值(x2)檢驗,組間比較選擇采用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對于100例消化道穿孔的患者進行病理和手術證實,最終得出5例患者主要是因為由外傷導致胃前壁和胃后壁出現(xiàn)穿孔,占5.00%,還有11例患者因為胃癌導致穿孔,占11.00%,10例患者直腸穿孔,占10.00%,29例患者胃潰瘍穿孔,占29.00%,7例患者因為十二指腸外傷導致降部穿孔,占7.00%,20例患者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占20.00%,14例患者闌尾穿孔,占14.00%,4例患者小腸外傷穿孔,占4.00%。
對本研究進行檢查多層螺旋CT顯示8例患者沒有檢查出游離氣體,其中有胃癌患者3例,十二指腸求不厚壁潰瘍患者2例,小腸外傷患者1例,闌尾穿孔患者2例。為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同時顯示患者雙孔周邊脂肪密度增高的患者11例,占11.00%,存在有蜂窩組織炎+闌尾膿腫的患者6例,占6.00%,存在腹腔積液患者32例,占32.00%。
3 討論
傳統(tǒng)對于胃腸道穿孔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在進行診斷的時候通常為患者選擇采用腹部平片診斷,這種診斷方式較為簡單,臨床在未出現(xiàn)CT之前,因為患者的具體臨床癥狀和體征,懷疑為消化道穿孔時,主要為患者選擇采用腹部平片方式進行檢查,它能夠?qū)τ诨颊叩脑\斷提供一定的診斷依據(jù)[2]。腹部平片對于患者的膈下游離氣體在進行診斷的時候,診斷的價值相對較低,特別是存在游離氣體較少的情況下就很難以診斷出。本研究選擇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消化道穿孔患者腹腔感染,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多層螺旋CT對于腹腔游離氣體檢出率為92.00%(92/100),而腹部立體平片的檢出率則為72.00(72/100)%,兩組進行檢驗得出,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多層螺旋CT診斷的價值。采用多層螺旋CT,對患者進行診斷的時候,能夠非常清楚的觀察到敏感的接近腹腔游離氣體,它能夠顯示患者的消化道穿孔情況和相關的感染情況,清晰的了解是否周邊存在有炎性反應、腹腔積液膿腫情況,也能夠?qū)τ谥苓吺欠翊嬖谟兄久芏仍龈咔闆r進行了解。所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和診斷效率,可以在臨床上大力的推廣使用。綜上所述,對于消化道穿孔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在進行診斷的過程中,選擇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診斷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以提高患者的診斷效率,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玉元,朱丙煙,付風魁,李紅軍,李志強.消化道穿孔患者腹腔感染CT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3):3042-3044.
[2] 江浩飛,毛姬濃,程以文.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7):43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