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煒,包 丹
(常州市金壇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口腔科,江蘇 常州,213200)
前牙位于患者口腔正面位置,前牙是否齊整美觀直接影響患者面容的美觀情況及留于外人的第一印象。由于外傷、齲壞等的影響,人們常常出現(xiàn)前牙切角缺損,這不但對患者的發(fā)音與咀嚼造成影響,還影響患者的美觀。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復合樹脂對患者牙齒缺損部位進行填充修復,且填充修復效果也在近年來日漸完善[1]。隨著口腔美學粘結技術及全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瓷貼面由于較冠類修復備牙少,對患者的牙髓刺激較小,且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等優(yōu)點,在近年來在前牙牙體缺損美容修復方面得以日益廣泛的應用[2-3]。因此,本研究將觀察瓷貼面在上前牙切角缺損修復中的修復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4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診治的88例上前牙切角缺損患者,且所選患者的上前牙牙釉質缺損均不超過牙體的1/3;排除牙髓活力異常、切角缺損位置存在自發(fā)痛感、激發(fā)痛感患者、患牙松動度超過1°患者、存在嚴重的牙冠形態(tài)不良患者、牙周出血患者、牙齒咬合異?;颊撸懦囟妊雷兩闆r患者,排除在X線牙片下顯示牙槽骨吸收超過1/3患者以及存在重度夜間磨牙習慣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兩組,每組44例。對照組共50顆患牙,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齡20~52歲,平均年齡(32.8±6.2)歲。觀察組共52顆患牙,其中男性16例,女性28例;年齡22~50歲,平均年齡(32.6±6.3)歲。經分析,兩組患者性別組成、年齡結構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修復前,對口腔衛(wèi)生狀況較差、患有牙齦炎的患者進行牙周治療,并待患者牙齒炎癥好轉后,再對患牙進行修復。
對照組患者采取樹脂填充修復治療,主要操作如下:首先用金剛砂車針去除患者缺損牙齒的腐質和過薄的無基釉(打磨寬度≤唇舌面鄰游線角,約為0.1mm),清洗牙面;接著于患者唇側預備羽狀斜面,取37%磷酸凝膠酸蝕患牙,并用小毛刷蘸取美國3M公司的Adper single bond 2粘結劑涂布酸蝕牙釉表面,靜置20s后吹干;然后,按照標準比色情況,再取顏色適宜的納米樹脂分層填充,直至患者患牙恢復牙體完整形態(tài);最后調整咬合后,對填充修復后的牙齒進行打磨、拋光。
觀察組患者則采取瓷貼面填充修復治療,主要操作如下:遵循瓷貼面修復的牙體預備準則,并根據患者患牙修復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刂苹颊叽矫嫜荔w磨除量在0.3~0.8mm,鄰面預備止于接觸點唇側,且不能對鄰接點造成損傷,并根據不同患者對牙齒不同的美觀需求瓷貼面頸緣為患者設計為齦下、齦上或者是平齊齦緣。另外,根據修復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為患者選擇開窗型、對接式或者包繞式,使所有牙齒預備都能夠盡可能在牙釉質層內進行。牙預備完成后,進行比色,取模,灌模;將模型和設計單送至制作中心,制成瓷貼面。患者進行瓷貼面試戴、瓷貼面粘結套裝進行粘固。酸蝕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在此過程中需嚴格注意隔濕操作,并在粘結后清除多余的粘結劑,調整患者牙齒咬合,拋光后完成修復。
兩組患者所有修復操作均由同一名醫(yī)師完成。
復查兩組患者修復后6個月、12個月的牙齒修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修復成功率。修復成功標準[4]:經修復后的患牙牙齒顏色與鄰近牙齒顏色一致,不存在美觀缺陷與能夠探入的裂縫,并且牙齒吻合度較高,患者牙齦炎癥和萎縮均較輕微。
于修復后12個月, 綜合考慮美國加州牙科協(xié)會的評價標準與改良Ryge貼面復查標準,評價兩組患者患牙對修復效果的評價[5]。評價內容共五項,分別為:顏色匹配度、邊緣適合度、牙齦反應度、術后敏感性以及修復體完整度。每項均有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
采用SPSS 17.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各組計數資料結果用百分比表示,采用Fisher精確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修復6個月及12個月后,觀察組患者修復成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牙修復成功率比較[n(%)]
修復完成后隨訪12個月,觀察組患者在顏色匹配度、修復體完整度方面的評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上述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患牙在邊緣適合度、牙齦反應度、術后敏感性3項評估方面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修復效果比較(顆)
人們對牙齒美觀越來越重視,對牙齒填充修復的要求越來越高。既往口腔臨床上常采用復合樹脂修復前牙切角缺損患牙,但復合樹脂固位差、容易發(fā)生脫落,臨床修復效果差[6-7]。隨著近年來修復用樹脂材料的不斷更新與發(fā)展,納米樹脂由于具有拋光持久、耐磨、抗壓、邊緣密合性好等優(yōu)點,對前牙切角缺損的修復效果越來越完善[8]。為了更好地修復患牙,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修復成功率、保證修復效果,達到更高的美容修復效果,為患者選擇更先進有效的修復材料十分重要。
瓷貼面為近年來口腔修復的一種新治療方式,具有備牙少、對患牙牙髓刺激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耐磨損、不易著色或者附著菌斑等優(yōu)勢,成為近幾年口腔修復方面應用最廣泛的美學修復方式[9]。本研究結果顯示,修復完成后隨訪12個月,接受瓷貼面修復的觀察組患者患牙顏色匹配度、修復體完整度2項指標評估為滿意的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牙修復后6個月及12個月的修復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說明瓷貼面修復對上前牙切角缺損的修復效果更佳,修復成功率更高。
這是因為瓷貼面修復首先具有備牙較少的特點,因而修復時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患者患牙的正常牙體組織,且不需要殺傷牙神經,從而能夠有效地避免修復后牙髓炎癥、壞死等后遺癥的發(fā)生,有效維持了周圍正常牙齒的長期健康;另外,瓷貼面與自然牙體組織具有相同的光學特征,且不具有任何金屬成分,因而顏色與患者原本正常牙齒相近、仿真度高,達到了最佳的美學修復效果;此外,瓷貼面修復不會造成患者口腔異物感,不需要對患者舌側牙體進行修磨,保留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舌側形態(tài),有效地愛護了對合牙,保證了咬合度,舒適度;最后,瓷貼面還具有極好的透光性,與牙齦相連接的區(qū)域亦僅在唇側,因而在進行牙體預備時,與患牙牙齦齊平即可,不但更有利于印模和粘接,而且對患者患牙的刺激更小,不會造成牙齦變色[10-11]。
綜上所述,瓷貼面修復能夠更好地滿足上前牙切角缺損患者對美學修復的需求,修復效果好,修復成功率高,且美觀度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