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沈陽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資源較豐富,但國保單位數(shù)量較少,這與沈陽的城市定位極不相符。目前國家高度重視文物工作,沈陽應抓住機遇,利用較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做細致扎實的工作,不斷增加沈陽的國寶單位數(shù)量。
關鍵詞:沈陽;國寶單位;文物
基金項目:2018沈陽市科技計劃:提升沈陽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級別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8-015-7-21)。
文物保護單位是由各級人民政府依法確定的,具有重要價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動文物的總稱。根據(jù)其價值,一般分為全國、省級、縣(市、區(qū))級三個級別。根據(jù)其級別,分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省級政府、縣(市、區(qū))級人民政府公布并負責管理。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在省級、縣(市、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國保單位”),或者直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國務院核定公布。①國保單位的確定與公布是我國在全國范圍內依法采取的加強文物保護管理的重大措施之一。
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及概況
建國以來,國務院已于1961年(180處)、1982年(62處)、1988年(258處)、1996年(250處)、2001年(518處)、2006年(1080處)、2013年(1944處)分七批公布了4296處國保單位。已經公布的七批國保單位,初步構成了我國不可移動文物重點保護的框架體系,為促進社會發(fā)展、經濟繁榮和構建和諧社會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從各省分布狀況看,國保單位數(shù)量最多的是山西省,有452處;最少的是海南省,有24處;遼寧省以擁有128處國保單位位居全國中游(在全國32個省級行政單位中居第15位)。
從各城市分布狀況看,北京以擁有126處國保單位位居全國之首。全國范圍內,擁有30處以上國保單位的城市共有28個;擁有20處以上國保單位的城市共有58個。
從遼寧省內來看,遼寧14個城市中擁有國保單位數(shù)量最多的是大連市,有22處;最少的是盤錦市,有1處;沈陽位居第二,有16處國保單位。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我國文物資源豐富,國保單位數(shù)量眾多,但是分布不均衡。從全國各城市擁有國寶單位的數(shù)量看,沈陽只有16處國保單位,明顯不占優(yōu)勢。就省內而言,沈陽也少于大連,屈居第二。沈陽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發(fā)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早在1986年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7年,國務院批復了《沈陽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給沈陽城市定位為: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制造業(yè)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②顯然沈陽擁有的國寶單位數(shù)量與沈陽的城市定位是不相符的。
2 對沈陽市增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幾點建議
沈陽現(xiàn)有不可移動文物1530余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寶單位16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63處,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62處。跟全國其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相比,沈陽不缺歷史文化資源,也不缺文物保護單位,缺少的是國保單位。所以不斷增加沈陽的國寶單位數(shù)量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十分緊迫。
2.1 應該高度重視文物工作
國家和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文物工作。2016年是我國文物事業(yè)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年,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文物工作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召開了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國務院批準并正式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習主席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③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強調:新時期文物工作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協(xié)調推進促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當前在全國重視文物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國保單位數(shù)量的增加無論就國家層面,還是各級政府層面,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2.2 申報國保單位這項工作應盡快提上議事日程
沈陽市增加國保單位數(shù)量這項工作基礎較好,前景樂觀,但是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根據(jù)國務院先后批準的七批國保單位來看,從1996年開始基本是每五年申報一次,其中第六批和第七批間隔7年時間。2017年初,在國家文物局印發(fā)的《國家文物局2017年工作要點》中列有32項重要工作,其中的第13項:“制定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方案和工作標準,啟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所以,沈陽應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開始第八批國保單位的申報準備工作。首先確定申報對象,從現(xiàn)有的260余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遴選出建設基礎好、有特色、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文物,迅速開展申報的準備工作,完善相關資料,爭取在即將開始的第八批國保單位的申報中獲得佳績。
2.3 應抓住機遇,順勢而進
國家近年來國保單位獲批數(shù)量大,沈陽應抓住機遇,順勢而進。從先前七次獲批的國保單位來看,第七次批準的國保單位(1944處)數(shù)量差不多相當于前六次批準數(shù)量的總和(2348處)。有文物方面的專家稱:遠有文明古國埃及,近有鄰邦小國越南,其受國家層面保護的文物都達數(shù)萬處,相比之下我們的國保單位還遠不夠多??v觀世界各國,像羅馬、雅典、巴黎和倫敦等城市,在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中,都是深入挖掘文物的潛力,突出特色,以創(chuàng)新的方式展示古老文明。所以在國家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的號召下,各地申報國保單位的熱情一定會爭先恐后。2013年,在申報第七批國保單位中,全國總計上報5000余處,最后獲批近2000處,足以說明各地各級政府申報國保單位的高漲熱情和重視國保單位的申報工作。而且分析以往各城市申報成功的國保單位,尤其是從第七批獲批的國保單位看,國保單位已經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國家是盡可能的將那些需要國家保護的文物都納入國保單位的范圍。因此只要政府給予足夠的重視,把工作做得扎實,就一定會獲得豐收。但是如果我們的思想理念跟不上,可能又會在新一輪國保單位申報的競爭中,更加落后于其他城市,以至于空有眾多的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無濟于事的。
2.4 利用好抗戰(zhàn)題材,重視與抗戰(zhàn)相關的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和申報工作
2016年10月,國務院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的概念,即以1931年發(fā)生在沈陽的“九一八事變”作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開端,并要求2017年春季全國中小學生地方課程教材全面落實這一規(guī)定。隨著“九一八事變”作為抗戰(zhàn)的開端這一決定的出臺,沈陽“抗戰(zhàn)歷史”文化遺產有著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沈陽目前相關的保護工程已全面啟動。此前有關于抗戰(zhàn)歷史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沈陽二戰(zhàn)盟軍戰(zhàn)俘營舊址已經成功申報國保單位。2014年獲批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大營營房遺址、審判日本戰(zhàn)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在經過充分的論證、資料整理和文物修繕后,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申報國保單位,當然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注釋
①http://www.sach.gov.cn/art/2017/11/28/art_1034_121351.html《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17年修正本)第十三條
②截至2017年7月16日,國務院已將133座城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③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2/c_1118599561.htm(新華網)
作者簡介
楊小梅(1968-),女,遼寧省沈陽市,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