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含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現(xiàn)在的初中生由于課業(yè)負擔較重,課下可支配的時間較少,很少有機會走出校園去了解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成果.而化學科學以及化學工業(yè)近年來發(fā)展十分迅速,教科書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的差距越來越大,成為制約學生認知能力提高的障礙.因而,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緊跟時代發(fā)展趨勢,拓寬學生知識面,是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關心社會的一種有效方法,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適應新課程標準下化學教學要求的一種積極探索.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
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事物總會有很大的好奇心,初三年級的學生在新學年會學習一門新的學科——化學.他們渴望新學科會給他們帶來新鮮的、有趣的、更有意義的知識,同時也希望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改變以往學科中以“一張嘴和一支粉筆”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那么落實到實踐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南國龍教授曾經(jīng)這樣說過:“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媒體,并與傳統(tǒng)教育方式恰當結合,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xiàn)教育最優(yōu)化就是電化教育.”教師要充分運用一切可利用的電教設備,如錄音機、電視機、影碟機、投影儀、幻燈機、電腦等,通過全方位、立體的傳送信息,讓學生手、眼、耳、腦并用,便于學生理解、接受學習的知識.例如,我們在講解有關污染方面的知識時,往往就是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了解,這樣的教學雖直觀,但只能以點帶面地介紹污染.而現(xiàn)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通過多方位的圖像展示以及播音員的講解來展示工業(yè)污染物對我們環(huán)境所造成的危害,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覺到污染的存在及其危害性,再通過利用化學方式對污染進行治理.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不但使環(huán)境保護意識深深地留在學生的腦海中,而且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輔助實驗教學
化學雖說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實驗儀器、設備和藥品的限制,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有了多媒體技術,我們就可以使變化過程由“抽象”變?yōu)椤靶蜗蟆?,有利于實驗教學效果的提升.在實踐中,化學實驗裝置必不可少,加強實驗教學是新課標的強烈要求,現(xiàn)行實驗類別很多,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趣味小實驗等都是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例如,在演示“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時,教師的講解必須以實物或圖片做輔助,但受儀器大小的限制,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都看清楚,既費時效果又不好.在講解“濃硫酸稀釋”的問題時,教師反復強調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但學生沒有感官的接觸,印象不深刻.而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也不能做演示實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模擬,通過技術處理演示,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實際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提高課堂信息容
量
為了在相同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向學生傳輸知識,電教設備的運用必不可少.例如,在復習課時,需要歸納、總結大量的知識點,做大量的習題.單純依靠板書,一堂課時間也寫不了多少內容.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幻燈片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在為教師節(jié)約時間的同時,也為學生更好地整理知識、內化成知識網(wǎng)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提高教師的綜合
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電腦走進了校園.特別是“班班通” “人人通”工程的實現(xiàn),不僅為我們課堂教學添翅加翼,也為我們提升自我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初中生見多識廣,對教師的要求也高.如果教師停滯不前,就會跟不上學生日益提高的學習需求.相反,如果教師掌握了利用電腦制作動畫或者多媒體課件的方法,具有較強的TPACK能力,就可以讓原本單調的課堂變得趣味化、人性化,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質提高了,教學手段豐富了,就會提高課堂的利用率,教學效果也會相應的提高.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對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再加上“科教興國”的偉大策略,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逐步實現(xiàn),為教學發(fā)展的提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現(xiàn)代化硬件設施.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化學教師,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把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必將大大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體現(xiàn)教書育人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