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政 馬燕青 邵園 馮琪 林毅?
氣管插管(Endotracheal tube,ETT)在重癥監(jiān)護和臨床手術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內徑過大的ETT會損傷氣管黏膜而導致氣管軟骨局部缺血,造成氣道狹,也會增加麻醉后患者的不適感[1-2]。相反,內徑過小的ETT會導致通氣不足,顯著提高所需的呼吸機壓力[3]。對兒童氣管插管的選擇之前已經(jīng)有過報道[4],氣管的大?。ɡ硐氲臍夤懿骞艽笮。┡c檢查者的體重和年齡相關聯(lián),而缺乏對成人氣管內徑的有效評估[5],目前對于成人氣管插管大小的選擇常憑經(jīng)驗進行,之前有學者提出身高可能與氣管長度有關[5],而目前CT三維重建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本次研究利用CT后處理重建技術測量氣管、左右主支氣管內徑,計算氣管橫截面積(S),評價氣管內徑及S與身高、體重和體質量指數(shù)(BMI)之間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每位檢查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進行胸部CT掃描,研究對象來自2017年7月隨機抽取的在本院進行體檢的200例成年人。男100例,女100例;年齡22~75歲,平均46.6歲。排除有明顯呼吸運動偽影,存在肺部或氣道疾病或進行過ETT的檢查者,同時記錄檢查者的相關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
1.2 檢查方法 采用Philips 64層螺旋CT機呼氣末掃描,被檢查者取仰臥位、雙臂上舉、頭先進,掃描范圍從肺尖至肺底,兩側包括胸壁及腋窩,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80mA,掃描層厚及層間距均為5mm,重建層厚及層間距為1mm,窗寬窗位分別設置為1500Hu,-450Hu,標準算法。重建圖像在后處理工作站進行三維重建,獲取矢狀位和冠狀位圖像,利用定位線獲取主動脈弓上緣1cm處氣管的橫徑(TD)及前后徑(APD)[6],左、右主支氣管開口處內徑(LBD、RBD)。在主動脈弓上緣1cm處測量氣管的橫徑、前后徑及左、右主支氣管開口處內徑(圖1~3),據(jù)此計算主動脈弓上緣1cm的S=π*TD*APD*1/4[7],BMI=體重(kg)÷ 身高2(m2)。
圖2 利用多平面重建和定位線主動脈弓上緣1cm處氣管內徑
圖3 氣管截面示意圖 TD為氣管橫徑,APD為氣管前后徑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經(jīng)檢驗,實驗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表示統(tǒng)計結果,獨立樣本t檢驗用于分析常用變量(年齡、身高、體重及BMI)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利用線性相關來評價橫截面積S和常用變量(身高、體重及BMI)之間的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年齡、身高、體重及BMI的性別差異 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除了年齡,被檢查者的身高、體重及BMI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見表1。
表1 年齡、身高、體重的性別差異()
表1 年齡、身高、體重的性別差異()
男(n=100) 女(n=100) P值年齡(歲) 46.24±11.58 46.96±11.58 0.661身高(cm) 169.56±5.10 159.27±5.20 <0.001體重(kg) 69.71±8.44 57.44±6.73 <0.001 BMI(kg/m2) 24.22±2.47 22.67±2.69 <0.001
2.2 氣管及左、右主支氣管內徑及橫截面積的性別差異 男性的氣管及左右主支氣管內徑及橫截面積均大于女性,男、女性的TD值均小于APD值,男、女性的RBD值均大于LBD值。見表2。
表2 氣管及左右主支氣管內徑及橫截面積()
表2 氣管及左右主支氣管內徑及橫截面積()
變量 男(n=100) 女(n=100) P值TD值(mm) 17.39±1.87 15.45±1.70 <0.001 APD值(mm) 18.61±1.76 15.50±1.75 <0.001 RBD值(mm) 15.68±1.55 14.09±1.35 <0.001 LBD值(mm) 14.26±1.53 12.78±1.60 <0.001 S(mm2) 256.33±38.24 189.04±35.41 <0.001
2.3 氣管S、LBD、RBD與BMI的關系 男性RBD與身高、體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LBD與身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其相關系數(shù)r均較小。而男性氣管S與身高、體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體重相關系數(shù)r較小,因此,僅男性身高與氣管S有相關性,其余男性主支氣管內徑及面積差異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性LBD、RBD與身高及BMI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其相關系數(shù)r均較小,其余女性主支氣管內徑及面積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僅男性身高與氣管S有一定的相關性,其余男女性身高、體重及BMI與S均無顯著相關性。
本研究中,男性中僅氣管S與男性身高有相關性,而女性的身高、體重與氣管S無明顯相關性,表明成年男性在選擇氣管插管中,身高對于成人患者的氣管插管大小選擇具有參考意義。
目前臨床上對于成人ETT的選擇無明確統(tǒng)一的指導方針,在既往關于成人ETT選擇的報道中,并無統(tǒng)一的標準及參考依據(jù),有些醫(yī)院在確定ETT大小時將性別作為參考因素,但也不具備普遍性,研究調查表明,成人ETT的選擇較大程度上取決于臨床醫(yī)師,有相關網(wǎng)站建議ETT尺寸女性為7.0~8.0mm,男性為8.0~8.5mm,但并未經(jīng)臨床實際驗證[8]。美國有學者曾建議ETT尺寸女性為7.0~7.5mm,男性為8.0~8.5mm,也無相應的參考依據(jù)[9]。后來,Mir F等[10]學者對使用ETT尺寸情況行回顧性分析,提出在一般情況下建議女性ETT尺寸為8.0mm,男性為9.0mm,而這樣單純的建議在臨床應用中會導致ETT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的增高,隨后的一個多機構大樣本聯(lián)合研究也證實了這樣的結果[11],他們發(fā)現(xiàn)ETT尺寸>7.5mm的肥胖患者發(fā)生氣管狹窄的風險比ETT<7.5mm的患者高27.6倍,隨后也證實了過大尺寸ETT會對氣管造成損傷,然而,來自韓國的Hwang JY等研究表明[12],使用小至6.0mm的ETT,也能獲得可接受的氣道壓力和阻力參數(shù),但其可靠性需要進一步去證實。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氣管大小存在性別差異,而且男性氣管、支氣管內徑及橫截面積均大于女性,男性氣管橫截面積幾乎是女性的1.5倍,男性氣管橫截面積與身高呈正相關,性別和氣管大小之間的相互作用先前已有報道,但是分析更多的是預測支氣管長度,以輔助確定氣管插管放置深度。Coordes等[5]的一項研究與本次的研究結果不同,他們認為,男性和女性的環(huán)狀氣管直徑和氣管長度之間存在相關性,他們認為“氣管解剖特征的性別差異似乎是由于男女身高的差異造成的”。Griscom和Wohl等學者認為,在14歲前,氣管(包括橫徑、前后徑,橫截面積和氣管內容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當男女性青春期后身高趨于穩(wěn)定時,氣管也隨之停止增長。印度有學者研究表明,男女性的氣管內徑只在17歲以后才會出現(xiàn)明顯性別差異,該研究還證實了仰臥時身高和體重與氣管內徑值之間的相關性。但是作者認為,體重不大可能成為預測氣管大小的依據(jù),因為其可以隨著時間發(fā)生顯著變化,而氣管內徑不可能隨著體重發(fā)生顯著變化,而且本次的研究發(fā)現(xiàn)橫截面積與男性體重并無明顯相關性。
作者建議身材矮小的男性使用較小尺寸的ETT,而體型瘦長的男性則選擇尺寸相對稍大的型號;女性則可以選擇尺寸相對更小的ETT,Karmakar等[7]發(fā)現(xiàn)氣管插管后再狹窄最常見氣管插管>7.5mm的肥胖矮小的患者,而Halum等[11]則認為使用更大尺寸的氣管插管的肥胖患者才易發(fā)生插管后氣管再狹窄,因此,應謹慎使用過大尺寸的ETT,作者不提倡現(xiàn)有的單純依靠經(jīng)驗選擇ETT的模式,而是應參考CT重建技術所得的氣管數(shù)據(jù)及患者個人情況再進行ETT的選擇。
本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氣管大小的測量是基于影像學的測量而不是解剖學實體測量,結果可能會存在差異。(2)樣本量相對較小,可能會帶來統(tǒng)計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