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
20世紀90年代,各地中小學校自行選擇不同教材,教輔更是品種繁多。近年來,教育部組織力量編寫了統(tǒng)一的教材,重點在語文和道德法治教材。2017年9月起,全國中小學統(tǒng)一更換了語文和道德法治科目的教材,數學和英語等科目則以人教版教材使用最多,也有一些地方出版社出版的小眾教材夾雜其間。按照目前的發(fā)展趨勢,小眾教材的使用范圍會日益收窄。小眾教材的出版社正在尋求與大型培訓機構合作,編寫培訓用教材,以求生存和發(fā)展。
小眾語文教材之殤
2017年實行部編本教材之后,各地語文教材全面更換。英語和數學科目則有一些小眾教材得以保留。從貴州省各地區(qū)的教材使用情況可以看到,人教版語文教材被廣泛使用,江蘇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的數學和英語教材還在部分地區(qū)使用。
小眾教材的失勢,與其自身亂象是分不開的。2000年,語文新課改放開了語文教材編訂權,一下子打開了教材亂象的“潘多拉魔盒”,有的把語文教育的人文性片面地理解為人性,卻忽視了價值觀。十幾年間,一些出版社的語文教材修訂的導向問題引起爭議。問題日漸嚴重,到了不得不整改的程度。在某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中,竟然有“求偉大的安拉保佑”這樣的宗教語言,讓公眾觸目驚心。根據《法制日報》統(tǒng)計,在小學到高中的課本中,22篇經典古文、古詩詞被現代文章取代。取代經典課文的,是周杰倫的《蝸牛》《飛向太空的航程》這類新篇目。
語文教材亂象嚴重,而數學和英語作為功能性科目,表現出來的問題沒有語文教材那樣嚴重。所以,在此輪統(tǒng)一更換教材后,部分學校依然使用小眾教材,但前途不容樂觀。因為一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適用范圍過小,各種教輔材料難以獲得,給家長和學生帶來了不便。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語教材,主要在北京教育考試院下屬的一些中小學使用,比如東城區(qū)一師附小。該校學生家長韓小夏告訴《教育》記者,由于這本教材過于小眾,在納米盒子、一起作業(yè)等軟件中,都沒有收錄其電子版。在課后練習時,學生難以獲得相關的音像資料。
2018年5月,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2018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規(guī)定:實施“六·三”學制地區(qū),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和七、八年級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語文》教材;七、八年級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歷史》教材。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三科教材地區(qū)的三年級和九年級使用統(tǒng)編三科教材。實施“五·四”學制地區(qū),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和六年級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語文》“五·四”學制教材,初中歷史課程起始年級統(tǒng)一使用統(tǒng)編《歷史》“五·四”學制教材。《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全部使用統(tǒng)編法治專冊教材。其他年級,可根據《2018年全國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變動部分)》和本地教學實際,確定使用統(tǒng)編三科教材進度。該通知還提到:尚未使用統(tǒng)編教材的年級,應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版本。因修訂審查工作尚未全部結束,仍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其他版本。顯然,隨著統(tǒng)編教材修訂審查工作進一步完成,今后,留給小眾教材的空間將越來越小。
突圍方向:“大語文”
2017年以來,語文課改和高考改革凸顯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一種被稱為“大語文”的概念成為小眾教材的努力方向。根據培訓和教輔出版業(yè)界的總結,“大語文”是以人的身心獲得更好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的,不僅要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健康美好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
“大語文”概念在某種意義上受到提倡,對于從事課外培訓和提供教輔書的教育機構和出版社來說,是一種利好?!按笳Z文”不能受限于教材內容,要盡量擴大閱讀量。這個思路成為了小眾教材的突圍邏輯。
2018年7月6日,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開發(fā)布會,推出“大語文3.0課程體系”,這是其自今年2月收購語文學科輔導機構“中文未來”51%股權后的第一個動作。緊接著,7月11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大語文”產品落地,課程涵蓋文學、寫作、國學三個層面。其他各大培訓機構也在語文學科教育方面積極布局,K12語文學科培訓成為教育領域的又一“風口”。
家在北京大興的夏女士最近常和女兒一起“學語文”。暑假期間,她花6000元給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報名了某培訓機構的線上“大語文課程”,她女兒很喜歡這門課。2018年暑假,“大語文”成為基礎教育培訓機構的高頻詞匯。除剛剛發(fā)布新產品的立思辰和新東方外,目前市場上還有北京四中網校的“龍之門大語文”,學而思網校的“學而思大語文”,高思教育推出的“思泉大語文”等產品,此外,還有一些獨立小型培訓機構,專門從事大語文教學。幾個關鍵詞被反復強調:“知人論世”“文史”“文學素養(yǎng)”。在教法上,不同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對語言學習的偏重,比如一篇課文要學習字詞句、段落章節(jié)、中心思想等,“大語文”更強調文學和文化的部分。
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大語文負責人李林,這樣解釋他心目中的“大語文”:一節(jié)課講李白,最多能講到三首詩,但講這三首詩用時較短,更多時間都在講李白的故事、史料。此外,“大語文”中還會容納進傳統(tǒng)文化甚至天文、地理、物理等知識,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作品。比如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里面會講到,“千里江陵”為何可以“一日還”,這涉及地理知識。
北京四中網校的“龍之門大語文”課程,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圍繞某一個主題,設置“古”“今”“中”“外”四篇文章,通過閱讀更深入理解這個主題,進而達成品格塑造和情感陶冶。例如,圍繞“人與動物”主題,設置了現代小詩《夜捕》、美國散文《黃鶯鳥》、中國當代作品《放牛》、美國作品《天鵝》等,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新的感知。
專家:語文只有一個
早在20世紀80年代,語文特級教師張孝純就提出了“大語文教育思想”,主張依托課堂教學,利用課外活動和語文環(huán)境去學習語文,并曾在邢臺市八中主持“大語文教育”實驗。此后,也有學校引入并實踐相關教育理念、推行自己的校本課程,但在教學方法和體系上各自都存在差異。
關于“大語文”這個概念,北京市教科院教研員、北京四中語文教師連中國認為:“語文沒有‘大語文‘小語文之分,真正有價值的‘語文只有一個,它核心的意義和價值就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促進人的心靈結構、精神結構和思維結構發(fā)生變化。語文教學既不是教識字,記憶固化的‘知識點,也非龐雜融匯,搞成‘亂燉;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內在統(tǒng)一,幫助人們理解漢字的氣質與精神?!?/p>
在北京四中網校校長黃向偉看來,“大語文”課程熱門的最直接原因,是中高考綜合改革和課程改革的導向作用。2017年11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六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上,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表示:“今后高考的區(qū)分度主要在語文?!备鶕逃砍雠_的新高考改革方案,語文學科的基礎地位和重要性十分突出。英語可多次參考,取最高分數計入最終高考成績;而數學難度降低,因此這兩科對于考生的區(qū)分度降低。
從2017年起,小學一年級新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比例增加了87%,同時強調回歸閱讀,增加閱讀量。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黃向偉表示,家長發(fā)現只讓孩子掌握知識是不夠的,希望通過語文學習培養(yǎng)孩子的人文底蘊和人文素養(yǎng)。立思辰大語文團隊表示:“從這個層面上說,語文已經超越了單純應試的意義?!?/p>
學而思大語文負責人李林指出:學校的課時量較少,但一學期要完成一本書的教學任務,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補充太多東西。這種狀況下,培訓機構提供的大語文課程成了有益補充。大語文課程將有助于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長期來看對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是有好處的。
除了市場確有需求之外,李林還坦言,語文學科培訓的興起與培訓機構的推動不無關系。數學和英語培訓已成市場熱點,但大語文新概念的增長空間很大,因此語文培訓成為各培訓機構的戰(zhàn)略重點。
“大語文”如何避免應試化
立思辰大語文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課程產品高度同質化、缺乏競爭力;且課程產品研發(fā)投入較低、銷售成本逐步升高,各機構占據的市場份額較為分散。”現有的“大語文”產品中,除北京四中網校的“龍之門大語文”課程的結構體系略有不同外,教育市場上以諸葛學堂(立思辰大語文旗下品牌)為代表的“大語文”產品均是在講“文史”。李林也認為:“目前市場上的大語文產品基本上是趨同的。在市場競爭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會出現創(chuàng)新?!?/p>
師資也是目前“大語文”行業(yè)面臨的一大問題?!按笳Z文”課程對教師文史功底、講課水平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大語文”教師不好招聘、不好培養(yǎng)。立思辰大語文相關負責人指出:“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教學質量難以量化和定性把握?!?/p>
前公立學校教師、培訓機構遠方文學前大語文教師張蒼術對此表示:“我不贊同小學一年級教‘大語文課,因為他們的認知水平沒達到那個程度。因此,我建議在選擇‘大語文課程時,不要盲目跟風,先要認清自己的學情,語文基礎不很扎實的學生學習‘大語文,容易適得其反?!?/p>
學而思大語文負責人李林認為:課外的“大語文”更適合語文能力中等偏上的孩子。“大語文”課程雖然孩子都聽得懂,但對功底較差的孩子來講沒有意義。字音、詞義、造句、閱讀理解,這些東西都應該在學校解決。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語文成績比較差,希望補習一下,可以去報名與學校同步的課程,而非“大語文”?!按笳Z文”課程跟學校的語文課本沒有太大關系,是從文學角度自成體系的。短期內與考試沒有特別大的關聯,“大語文”是提升文學素養(yǎng),長期來看,對作文、語感、答題、閱讀水平提升有好處。
北京四中網校校長黃向偉表示:“大語文”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是著眼孩子一生的可持續(xù)學習能力,通過對經典的價值認同,進行習慣養(yǎng)成,進而塑造人格。學校提供的“大語文”課程不保證成績,不培養(yǎng)“高分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