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目的 探究血透室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改革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為了保證研究結果更加公正嚴謹,因此為了突出臨床帶教改革的重要性,對此采用的是對比分析的手法,選取我院實習護生100名作為研究對象,保證所有護士都來自血透室,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名,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要進行每周一次的床邊小講座,護士還要寫實習日記,將自己的實習過程進行記錄,最后要進行護理教學查房,并進行相關考核,最終比較兩組護生的臨床帶教滿意度以及理論實踐成績。結果 經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的臨床帶教滿意度以及理論實踐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血透室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改革具有明顯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發(fā)展。
【關鍵詞】血透室;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改革;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6..01
目前對于護生來說,臨床實習使今后步入工作領域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學實踐工作,其能夠將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以及基礎知識儲存量進行有效的結合,臨床也是護生進行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必要途徑之一。另外實習工作是否有效,可以直接決定護生是否能夠勝任今后的工作,是否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1]。對于血透室護理來說,護理人員必須要具有較強的護理能力和責任心,因此本次研究通過對血透室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改革,效果較好,以下為具體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醫(yī)院血透室進行實習的護生100名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男女人數比例相差均較大,女性人數居多。其中,觀察男1名,女4名,年齡19~24歲,平均年齡(23.12±1.67)歲,中專15名,大專35名;對照組無男性,女50名,年齡20~23歲,平均年齡(23.09±1.53),中專18名,大專32名。兩護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生均由護師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帶教。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其中主要包括基礎理論知識講解以及實踐操作規(guī)范,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每周一次的床邊小講座,護士還要寫實習日記,將自己的實習過程進行記錄,最后要進行護理教學查房。
1.3 觀察指標
為了將本次研究結果更加突出,我院特地選擇了對比分析的手段進行調查研究,因此對所有護生進行了分組教學,其中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要進行每周一次的床邊小講座,護士還要寫實習日記,最后要進行護理教學查房,并進行相關考核,在此基礎上,觀察所有護生的護理帶教滿意度以及理論和實踐考試成績,發(fā)現差異較為明顯。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理帶教滿意度分析比較
觀察組在進行護理帶教滿意度調查的時候,明顯高出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比較
觀察組不論是在理論成績還是實踐成績上,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常規(guī)的護理教學中,通常使用的是灌輸性教學模式,在此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居于主體以及主導地位,學生完全被動的進行知識汲取,完全忽視了學生的感受,不利于學生們創(chuàng)新和主動思維的培養(yǎng),喪失了一定的主動性。然而對于血透室來說,由于其是一種特殊的科室,對護理人員的要求也較高[2],專業(yè)性較強,而且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集體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操作教學的機會較少,需要帶教教師進行邊教邊學,而且相關的學習效果還與教師的素質有關,因此大部分帶教教師比較繁忙,對學生們的教學效果也參差不齊[3]。
在本次研究中要在基礎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每周一次的床邊小講座,護士還要寫實習日記,最后要進行護理教學查房,經過研究發(fā)現臨床帶教滿意度以及相關考試成績均優(yōu)于常規(guī)教學組,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麗華,鄧鳳英.血透室實習護生臨床帶教改革效果探討[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4):183-185.
[2] 張麗華.血透室護生臨床帶教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4):259-260.
[3] 陳月圓,萬秀娟,馮 文,等.血液透析室實習護生在加強心理干預后實習效果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5(12):1339-134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