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焯然 楊超
摘要:文章從過度自信管理者典型行為特征出發(fā),通過研究管理者的過度自信行為對公司治理產生的影響,進而提出相應的有效激勵與約束機制。將管理者這種典型行為特征進行深入分析,結果表明對管理者的有效激勵行為能有效降低公司過度投資的風險。同時,對約束管理者的行為以及更好地治理公司起到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管理者過度自信行為;公司治理;有效激勵與約束
一、引言
企業(yè)的績效和投資是密不可分的。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如何投資才能夠獲得最大利益”成為當今各企業(yè)共同追求的目標。如果公司價值增加,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投資活動的增多。同時,資本市場的不完美合理地解釋了公司過度投資行為。過度自信往往表現(xiàn)為,高估投資機會、低估投資風險。為了保證公司能夠進行科學化的決策,因此協(xié)調管理者與上級領導者之間的關系,公司內外部的機制設置就尤為重要。有時管理者可能會因為過度自信,從而對投資項目的未來凈現(xiàn)金流入進行了過高的估計,管理者過度自信容易影響公司的投資決策,從而影響融資決策,投資業(yè)績等一系列問題。即使假設管理者是忠誠的,那么高估收益、低估風險也是會因為管理者存在的心里偏差而不可避免的,導致做出了過度投資的錯誤決策。因此,應該對管理者過度自信加以監(jiān)督和控制,避免盲目投資,降低公司的投資風險,促使公司達到最大效益。同時,對其進行有效激勵,才可能使公司盡可能的避免損失,對公司治理產生積極影響。
二、管理者的過度自信行為對公司治理行為的影響
根據(jù)Larwoodetal(1977)的想法,可以知道管理者的內心想法不同于普通員工。管理者容易在能力、學識、技巧等方面過于自信,不能客觀對自己進行理解和評價。因此在決策時往往容易展現(xiàn)出過度自信的姿態(tài),從而進行了過度投資。過度自信指人們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低估運氣、機遇和外部力量的作用,把成功都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從而對于事情成功的概率進行了過高的估計,低估了自己可能會遇到的失敗。其中,企業(yè)的上級領導者出現(xiàn)過度自信的行為更為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企業(yè)的上級領導者對公司的具有更大的控制權,持股比例高,在經營決策中能夠表現(xiàn)出絕對的權威,同時也可能會受到儒家崇尚“君臣”思想的制約,因此企業(yè)的上級領導者更容易做出過度自信的行為決策。在企業(yè)的投資決策、融資等活動時,管理者過度自信行為極易對其產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極可能會在企業(yè)的績效上得到顯示。管理者適度的自信能夠給企業(yè)帶來積極的影響,有助于完善之前的投資決策,從而提高企業(yè)價值。但是如果超過一定限度之后,極易造成企業(yè)出現(xiàn)過度投資的決策,給企業(yè)的價值帶來負面的影響。
經過研究可以得知,過度自信的心理更易在掌握豐富資源,承擔重要責任的管理者身上體現(xiàn)出來。在相關決策的制定中,過度自信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的影響,因為它也被包含在行為金融理論中。具有過度自信行為的管理者在對公司進行治理時,容易進行強度更高,但效率卻更低的投資決策。這樣既不利于公司的發(fā)展,同時也極易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資金損失,甚至可能一味地一意孤行,不能夠對公司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達不到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因此要對管理者過度自信的行為加以約束,減少由于過度自信行為給公司帶來的損失。若長時間放任不管,不能夠對管理者加以有效的約束,那么公司的發(fā)展前景將不容樂觀。因此,對一個公司來說,制定出一個良好的公司治理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良好的治理方案不僅能夠有效制約管理者的過度自信行為,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能夠根據(jù)公司的基本財務狀況選擇更適合的投資方案,為公司帶來更大的績效,推動公司更長遠的發(fā)展。
但是,在公司治理的過程中,容易導致管理者過度自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董事會的獨立性、政府的干預、債權人的影響、大股東的控制、上一次投資項目獲得了較大的成功等這些都容易導致管理者過度自信這種行為特征的產生。因此,需要管理者克服這種心理偏差,對公司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準確的分析,之后再根據(jù)分析的結果適當調整投資方案,避免由于非效率投資給公司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
同時,管理者不僅掌握著足夠多的公司資源,而且決定著公司的運行。公司治理的效果也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展現(xiàn)出來。在企業(yè)和銀行的共同治理下,股東對公司的經營決策控制較弱,對公司的健康發(fā)展更為有利。而且,內部控制不僅影響著高層次決策效率的快慢,同時也能夠把實施效率加以提高,將低層次逐步提高到高層次且使其操作性強。當公司管理者的約束有限時,管理者的決策目標可能就不是公司價值最大化,他們會以出于擴大公司規(guī)模的方面來考慮,推動公司的過度投資,所以管理者的過度自信行為容易導致公司過度投資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因此,公司過度投資行為與管理者過度自信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李婉麗(2014)研究發(fā)現(xiàn),具有過度投資傾向的管理者更容易被充裕的現(xiàn)金流影響。因此,一個公司是否進行投資,投資哪一個項目,是會受到過度自信這一心理特征影響的,內部擴張的大小也與這一心理特征密切相關。從而公司能夠更好的應對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的現(xiàn)象。在資金充裕時,避免過度投資;再融資困難時,避免投資不足。
三、對管理者的有效激勵與約束對公司治理產生的積極影響
從研究中可以得知,一個公司過度投資的規(guī)??梢员还芾碚咝袨榭刂?。管理者有權力對公司進行投資決策,并對公司進行治理。在這種前提下,企業(yè)所有者為了解決企業(yè)的投資動力和投資效率,管理者被合理的激勵因素不斷刺激,并且同時受到約束機制的制約,使他們之間相互作用,讓經營者自身效用最大化和企業(yè)所有者資本收益最大化之間能夠達到一個平衡,避免管理者對企業(yè)價值造成減損。一個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會受到投資效率的不斷影響。資源大量閑置,投資機會被浪費,公司不能將投資效率達到最大。這些都是過度投資的表現(xiàn)。由于過度自信管理者在投資決策時高估自己能力,低估潛在風險,導致其從投資項目中獲取的收益可能無法彌補其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付出的成本,因此,針對過度自信管理者制定的合理的激勵機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投資效率。
對管理者進行有效的激勵能夠降低公司過度投資的風險。在管理者過度自信時對管理者加以有效激勵,使管理者能夠感受到強烈的歸屬感,此時當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有些許沖突時,管理者很可能會將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而非自身利益。 因此,管理者可能會重新審視公司現(xiàn)在所處的形勢,重新分析當前投資的局面,判斷自己現(xiàn)在所準備進行的投資是否為非效率投資,是否會對公司的資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適時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有效激勵,可以抑制由管理者過度自信所導致的非效率投資,從而提高公司的績效,使公司能夠有更長遠的發(fā)展。
因此,應該從互相尊重、感情與歸屬、生理、自我實現(xiàn)等角度來對管理者進行有效激勵。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建立起一種團結友善的工作環(huán)境,最大程度的讓管理者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從一般的角度來說,管理者很重視上級領導者對其的評價,所以上級領導者應當適時地對管理者進行贊揚,并對其的工作努力進行認可,使管理者得到前進的動力,從而不斷地進行學習與研究。除此之外,上級領導者應該和管理者保持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鼓勵,相互信任,相互進步,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治理公司,使管理者在公司能夠感受到歸屬感,從而對公司治理產生積極地影響。
唐雪松,周曉蘇等(2007)研究上市公司中制造業(yè)的例子,經過細致的研究制約機制與所選取樣本過度投資之間的關系。可以得知,過度投資行為不僅能夠被現(xiàn)金股利和舉借債務所限制,而且也被公司治理機制制約。就非效率投資而言,公司還沒有找到完全有效的方法來控制其擴大。過度自信也是管理者容易產生的心理狀態(tài),一旦產生,公司過度投資的規(guī)模將極有可能不斷擴大。
在當今社會,企業(yè)的管理者掌握著一定的權利,但是有時候在利益的驅使下容易不自覺地超出約束,而且約束方面的片面化更增加了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可能,因此應對管理者的行為加以約束。能夠對管理者進行約束的方面有很多,可以從道德方面、行政方面、法律方面等加以約束,培養(yǎng)管理者的高度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樹立起健康向上的科學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并且應該建立人才的合理流動,同時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任免體制,增強管理者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監(jiān)督和引導管理者向正確的價值觀方向發(fā)展,使管理者認識到,在行使相應的權力時,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而達到對管理者進行約束的目的。
四、思考與展望
企業(yè)管理者要通過自我糾正和外部監(jiān)督等一系列方法來調節(jié)對自我的不正確認識,避免產生過度自信的心理。非理性心理公司內部治理的重要機制之一——高管激勵,對非效率投資行為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通過管理者有效的激勵,可以更科學合理地促進投資效率的提高,降低成本。過度投資也可以通過管理者薪酬來更好的得到抑制。在當今激烈的產品市場競爭中,抑制過度投資尤為重要,這時可以發(fā)揮管理者薪酬對過度投資的約束,來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而且,管理者過度自信導致的公司過度投資行為暫時還不能夠被我國現(xiàn)有的公司治理機制抑制。這是在基于假設,但是沒有被嚴格證明的條件下得出的結論。
同時,對管理者進行有效地激勵,還能夠對公司投資不足也具有緩解作用。當前產品市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企業(yè)可能隨時面臨著被清算的威脅。有些管理者為了避免被清算帶來的失業(yè)風險,緊迫感和威脅感同時存在,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強烈,此時上級領導者應該對管理者進行有效激勵,適當降低管理者的焦慮心態(tài),使管理者能夠以最好的姿態(tài)迎接將要到來的挑戰(zhàn)。從而,管理者會采取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來應對投資決策,避免過度投資,不斷地提高投資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企業(yè)長期立足于市場。
長期以來,建立一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是每個公司所追求的目標。如何對公司進行治理,是一場公司股東、董事、管理者、員工之間利益的博弈。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加大了對企業(yè)經濟管理的重視程度,并采取了相應的行動。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還會存在一系列問題。對于如何能夠更好的對公司進行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具有長期性與系統(tǒng)性的過程,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所以,一個企業(yè)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公司,達到理想的效果,不僅需要對管理者的行為進行約束,提高公司的績效,同時還需要依據(jù)國情及企業(yè)的實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案,才能夠使企業(yè)更穩(wěn)定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戚擁軍,馮楚立,尹開國.管理者過度自信、公司治理與過度投資行為[J].財會通訊,2015(08).
[2]王茂林,何玉潤,林慧婷.管理層權力、現(xiàn)金股利與企業(yè)投資效率[J].南開管理評論,2014(02).
[3]Matthew T. Billett,Jon A. Garfinkel,Yi Jiang.The influence of governance o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a hazard model[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
[4]花貴如,劉志遠,許騫.投資者情緒、管理者樂觀主義與企業(yè)投資行為[J].金融研究,2011(02).
*基金項目:遼寧省博士科研啟動基金 20170520157;cx201802058。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