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霞 張建梅
[摘要] 目的 研究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前往該門診接受診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實施門診護理干預,對比護理干預前后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結果 70例糖尿病患者經門診護理干預,平均認知率、生活質量均較護理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門診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糖尿??;門診護理干預;認知;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7(a)-0153-02
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疾病之一,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且隨著全球步入老齡化社會,該病癥發(fā)病率仍將處于進一步上升態(tài)勢[1]?,F(xiàn)有技術條件下尚難以徹底治愈糖尿病,使得防控急性代謝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成為當務之急。然而,與糖尿病高發(fā)病率相反的是,我國糖尿病患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達標率均處于偏低水平,而此方面內容也是后者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重要影響因素[2]。由于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通過門診接受診治,所以與此開展護理干預十分重要。為研究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間來該門診接受診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前往該門診接受診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6.41±1.09)歲;糖尿病分型:I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65例;病程時間1.5~10年,平均病程(5.68±0.32)年;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7例、高中及以下63例;癥狀表現(xiàn):“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消瘦)56例、疲乏無力14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者;②認知功能良好,能夠配合門診護理干預者。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損傷或器官功能衰竭者;②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內容者。
1.2 方法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實施門診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主動與糖尿病患者溝通交流,運用體貼、安慰性語言寬慰后者并對其存在的疑慮之處、提出的問題予以針對性解答,促使患者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擺脫負性心理的困擾。對于長期保守病痛折磨的患者則利用既往成功案例的方式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督促和鼓勵患者執(zhí)行醫(yī)務人員制定的計劃內容。(2)認知教育。①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糖尿病致病原因、發(fā)病機制、危害性、防控舉措明確告知,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掌握基礎的疾病知識。②重點向患者強調遵醫(yī)囑、按時按劑量用藥對于血糖達標的重要性。隨著醫(yī)藥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目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日漸豐富,尤其是聯(lián)合用藥策略成為臨床用藥的主流思路,用藥方案更具多元化,如磺脲類聯(lián)合雙胍類(二甲雙胍+優(yōu)降糖、二甲雙胍+達美康)、磺脲類聯(lián)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拜糖平+優(yōu)降糖)、雙胍類聯(lián)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二甲雙胍+拜糖平)、促胰島素分泌劑聯(lián)合雙胍類藥物(瑞格列奈+二甲雙胍)等[3]。護理人員在開展用藥指導時將藥物的具體服用劑量、用法等內容詳細告知,年齡偏大或記憶力差者將用藥知識寫在紙板上,以對后者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③飲食是糖尿病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糖尿病患者實際情況調整進餐次數并嚴格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將單日三餐分為6~7小餐,于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餐間安排2~3次點心。飲食內容以谷類為主,粗細搭配并增加新鮮果蔬攝入量,但嚴禁攝入白糖、紅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糕點、果醬等),高碳水化合物(土豆、山藥等)少食用或者是食用后減少主食量。④根據糖尿病患者實際情況指導其開展運動,包括散步(每次30~45 min)、慢跑(最佳時間為上午午9~10點、下午4~5點)、踢鍵子(初始5~10 min,適應后增加至20~30 min)。⑤血糖監(jiān)測。詳細講解三餐前、三餐后、睡前7個時段血糖監(jiān)測的意義,評估治療效果并據此動態(tài)調整用藥方案。
1.3 觀察指標
將平均認知率、生活質量選為觀察指標,其中平均認知率為疾病、用藥、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的平均值,所有內容糖尿病患者能夠如實復述為認知;生活質量采用糖尿病特異性生存質量量表修訂版(Adjusted Diabetes-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A-DQOL)測定,包括滿意程度(15~75分)、影響程度(20~200分)、社會、家庭或職業(yè)有關的焦慮程度(7~35分)、糖尿病相關的憂慮程度(4~2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差[4]。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平均認知率比較
70例糖尿病患者經門診護理干預,平均認知率較護理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干預前后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70例糖尿病患者經門診護理干預,生活質量較護理干預前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且近些年來發(fā)病人群低齡化趨勢十分明顯。由于糖尿病會引發(fā)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所以及時的治療尤為重要[5]。但目前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療效不佳,分析原因則是與認知水平較低存在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門診已經成為診治糖尿病的一線,在治療過程中予以門診護理干預無疑有助于提高療效,改善患者預后。
該次研究中70例糖尿病患者經門診護理干預,疾病、用藥、飲食、運動、血糖監(jiān)測的認知水平均較護理護理前明顯提升,平均認知率由67.71%提高至86.5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生活質量比較上,滿意程度、影響程度、社會、家庭或職業(yè)有關的焦慮程度、糖尿病相關的憂慮程度4個維度評分則較護理干預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據此結果表明,對于前往門診接受診治的糖尿病患者實施門診護理干預一方面能夠提高其認知程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原因在于門診護理干預的舉措簡約但不簡單,涵蓋了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種舉措有助于控制血糖,從而實現(xiàn)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的目的。但該次研究亦指出,前往門診接受診治的糖尿病患者具有隨治隨走特點,故此護理人員必須利用簡潔、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各要點全面?zhèn)魇?,以確?;颊吣軌蛉鐚嵳莆誟6]。此外,在平均認知率上依然有著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所以強化此方面的研究將成為今后研究的重要議題。
綜上所述,門診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秀娟,陳英.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9):15,53.
[2] 譚大珍.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28):143-144.
[3] 劉建華,張顏.門診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5):133-134.
[4] 張偉.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50):21-22.
[5] 梁嘉欣.門診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意義[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7(10):172-173.
[6] 陳姝.老年糖尿病患者門診護理干預方式意義探究[J].當代醫(yī)學,2017,23(8):160-161.
(收稿日期: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