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事求是”作為我國思想路線的核心要義,是我們黨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走向勝利的認識基礎。陳云作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貢獻者和踐行者,在“如何做到實事求是”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求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歷史節(jié)點上,回顧、梳理和學習陳云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對繼續(xù)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f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改革開放40周年;陳云;實事求是;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8.04.04
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翟盈麗.陳云對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歷史貢獻與現(xiàn)實啟示[J].克拉瑪依學刊,2018(4)18-22.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我們紀念陳云同志,就要學習他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實事求是,陳云同志踐行了一生?!盵1]作為我們黨的歷史上杰出領導人之一,陳云可謂是實事求是精神的貫徹者、踐行者,是促進黨的思想路線再次確立的偉大貢獻者。
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上,回望歷史,總結經(jīng)驗,正確認識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與核心,學習陳云同志“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精神的思想原則、工作方法,對于“改革開放再出發(fā)”的新征程具有非凡的現(xiàn)實意義。歷史和實踐的發(fā)展都已昭示:不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建設、改革開放,還是在開啟新時代的偉大進程中,“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的歷代領導集體推進偉大事業(yè)的根本指導,是安邦固國的偉大法寶。
一、理論內蘊:從認識論的高度上回答了“什么是實事求是”
探求“實事求是”這一哲學范疇,最早可追溯到中國東漢時期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中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皩嵤虑笫恰币辉~也因此得到繼承和創(chuàng)新,因時代不同而被賦予了不同的時代意蘊和科學哲理。比如,古語“實事求是”在唐代的含義可以演釋為“在學習時要真實客觀地確認文獻典籍的對錯,以求‘真是也”;宋代理學發(fā)展和興盛之時,“實事求是”被冠以“即物窮理”的哲學內涵:“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明清時期“實事求是”則從經(jīng)史考據(jù)學的治學原則發(fā)展到經(jīng)世致用的實踐高度……直到毛澤東時期,“實事求是”被確立為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思想路線。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將“實事求是”賦予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哲學闡釋:“‘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qū)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lián)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導向?!盵2]801
“實事求是”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歷史范疇。雖然“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直接用過‘實事求是這個詞匯,但他們創(chuàng)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突出強調的就是實事求是”[3]。例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生情況來理解事物”[4]76,并“在自然界和歷史的每一科學領域中,都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fā),因而在自然科學中要從物質的各種實實在在的形式和運動形式出發(fā);因此,在理論自然科學中也不是設計種種聯(lián)系塞到事實中去,而是從事實中發(fā)現(xiàn)這些聯(lián)系而且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就要盡可能從經(jīng)驗上加以證明”[5]288。毛澤東同志汲取了馬克思、恩格斯“從事實出發(fā)”的哲學智慧,正式把“實事求是”概括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并用于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實踐運用上,陳云是繼毛澤東之后的又一偉大繼承者,他在學習和繼承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對“什么是實事求是”作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闡釋:“實事,就是要弄清楚實際情況;求是,就是要求根據(jù)研究所得的結果,拿出正確的政策”[6]188。之后,他的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和工作方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各項政治經(jīng)濟工作穩(wěn)步推進的重要理論遵循。
二、實踐探求:從方法論的角度解答了“怎么做到實事求是”
一方面,陳云從理論上進一步發(fā)展了關于實事求是的認識,并真切回答了“怎么做到實事求是”這一實踐難題,為我們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論指導。陳云所提出的具有哲學意蘊和時代價值的“15字方針”——“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反復、比較”,真正體現(xiàn)了陳云同志對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把握、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繼承,反映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這“15字方針”包含著豐富的唯物辯證法思維,是我們黨經(jīng)受了考驗的、有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則,它回答的正是“怎么做到實事求是”。其中,“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是解答怎么做到實事求是這一時代課題的根本基礎。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話不要聽;不唯書,也不是說文件、書不要讀;只唯實,就是只有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研究處理問題,才是最靠得住的。陳云反復強調:“從實際出發(fā)的關鍵是,從片面的實際出發(fā),還是從全面的實際出發(fā)?!盵6]46一定要把實際看完全、把有關的各種情況弄清楚,這才真正算是從實際出發(fā)。要做到這樣并不容易?!敖粨Q、反復、比較”,回答了怎么做到實事求是這一時代課題的主要方法。交換,就是互相交換意見;比較,就是上下、左右進行比較;反復,就是決定問題不要太匆忙,要留一個反復考慮的時間。陳云說:這15個字,前9個字是唯物論,后6個字是辯證法,總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
另一方面,陳云還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積極踐行這一工作方法,為十年文革后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為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解決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兩個重大歷史課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
第一,積極贊成鄧小平復出,促成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赝麣v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黨的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由于未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使黨和國家事業(yè)慘遭挫折、徘徊不前的時期,陳云卻在黨的歷史關鍵時刻繼續(xù)堅持實事求是,始終做實事求是的典范。比如,在粉碎“四人幫”之后,為“天安門事件”平反和盡早恢復鄧小平在黨內的一切職務成為全國上下的一致心愿。當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葉劍英、李先念等同志曾多次建議要趕快讓小平同志出來工作,恢復他原來的職務,但都因為時機不成熟而一拖再拖。1977年3月10-22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陳云不顧壓力,敢于突破不要在會上提敏感問題的禁忌,大膽提出“鄧小平同志與‘天安門事件是無關的。為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需要,聽說中央有些同志提出讓鄧小平同志重新參加黨中央的領導工作,是完全正確、完全必要的,我完全擁護”[6]230。這無疑為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讓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增強了說服力。終于9個月后的十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同志在全黨眾多同志的呼聲中艱難復出,這一歷史性的時刻為揭開撥亂反正的序幕、為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敲定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第二,帶頭解決重大歷史敏感問題,為改革開放拉開了帷幕。陳云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更是體現(xiàn)在他處理重大歷史敏感問題的態(tài)度上。面對長時間難以定論的歷史遺留問題,陳云敢于突破禁區(qū),敢于面對實際直言不諱,敢于率先提出復查所謂薄一波等“61人叛徒集團”案、復查“文革”中許多人被錯定為叛徒和特務等冤案、彭德懷的名譽恢復、“天安門事件”應予平反、對康生錯誤應予批評等需由中央慎重解決的6個問題。除此之外,在關于西路軍問題上,陳云以這段歷史真實見證者的身份、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毫不避諱地就歷史和真相進行了揭示:“西路軍的行動不是執(zhí)行張國燾的路線,張國燾的路線是另立中央。西路軍的失敗也不是因為張國燾路線,而主要是對當?shù)孛褡迩榫w、對馬家軍估計不足”[7]318。還有,在對待黨史人物的評價方法上陳云一直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思想原則,決不冤枉一個好同志,也決不偏袒一個“問題”同志。
第三,“不調查清楚就不講話”,堅持務“實”的實踐精神,為改革開放時期經(jīng)濟騰飛創(chuàng)造了有利環(huán)境。到今天,他的許多調查研究方法仍有借鑒意義:在干部隊伍建設上注重考查干部隊伍的結構,為保證黨的事業(yè)后繼有人輸送了大量人才;在農業(yè)發(fā)展上,注重多做實地調查研究,探索國民經(jīng)濟擺脫困境的辦法;在工業(yè)發(fā)展上,實地調研后提出的“循序漸進,不要一擁而上”的重要方針成為國民經(jīng)濟恢復并穩(wěn)步提升的有利指導原則。另外,他在對外開放上的種種新對策也都展現(xiàn)出很強的務實性。
三、現(xiàn)實啟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時代要求
第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歷史新起點到2018年的今天,改革開放這場偉大的革命已經(jīng)延續(xù)了整整40年。這40年是艱苦奮斗、舊貌換新顏的過程,這40年是砥礪奮進、天翻地覆的進程,40年來我們由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轉變?yōu)槭澜缱畲蟮闹圃靽?、由“欠發(fā)展國家”轉變?yōu)椤白罡换盍Φ氖袌鼋?jīng)濟體”、由“封閉半封閉”轉變?yōu)椤叭轿婚_放”、由“徘徊在世界邊緣”躋身“世界舞臺的中心”。歷史昭示著:我們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的變化是顯著的,我們的改革定力、歷史經(jīng)驗、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建設和實踐方略都進入了新時代、新境界。但是,我們所面臨的困難也是前所未有的復雜,任務也是前所未有的艱巨。我們必須立足基本國情,清楚地認識“變與不變”:目前我國依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們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這一定位沒有變。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便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指出:“實踐反復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3]因此,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立足基本國情有利于正確把握新時代的歷史定位,有利于正確認識成就與問題、機遇與挑戰(zhàn),有利于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和使命,繼續(xù)以飽滿的熱情、奮進的勢頭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
第二,弘揚陳云“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陳云多次強調“學習理論,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6]45,“學習哲學,可以使人開竅。學好哲學,終身受用”[8]311。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陳云的學風和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時代是思想之母,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理論。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哲學范疇也不應該被固定化,而應隨著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程被拓展為更豐富的時代內涵。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基礎上針對新情況和新特點作出的高度的理論概括和總結。
一方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就必須以首要的政治自覺、高度的思想自覺、必要的行動自覺,切實領會、深入學習,而不是只學習片言只語、淺嘗輒止;必須帶著真摯的感情學、帶著持之以恒的信念學、帶著實踐的要求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以力行。另一方面,必須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難題,就像陳云所說的“掌握了馬列主義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會自然地同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結合起來,把具體經(jīng)驗提高到一般理論,再拿這種一般理論去指導實際工作”[9]122。在實踐過程中帶著問題尋找方法,進而推動新觀點的出現(xiàn)、新理論的形成,這就是陳云的“反復”的方法論的切實體現(xiàn)。
第三,踐行“真正為人民謀福利”的信念。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歷來都是與“走群眾路線”協(xié)同并進的,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中國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同時,又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利益和要求,這既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特有優(yōu)勢,更是我們黨的初心與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10]
真正為人民謀福利,就要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的民生問題,做好教育、就業(yè)、社會保障等民生工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正讓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真正為人民謀福利,就要走群眾路線,放下身段、邁開步子,深入群眾中,善于傾聽群眾的聲音,切實滿足群眾的需求,及時回應群眾的期待。
第四,“改革開放再出發(fā)”要繼續(xù)“摸著石頭過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11]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的全面深化改革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遇到的頑瘴痼疾更加難以突破,啃硬骨頭和涉險灘的任務更顯迫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總目標更難把握。因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定不移地做深、做透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必須正確處理好“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的辯證關系。
陳云在改革開放初期率先從工作方法的角度作出“摸著石頭過河”的論斷:“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jīng)濟統(tǒng)計和經(jīng)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著手,隨時總結經(jīng)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開始時步子要小,緩緩而行。”[6]279這一唯物辯證法的認識論所蘊含的“大膽探索、大膽試驗、尊重規(guī)律、穩(wěn)步前進”的精神實質至今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12]。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必然意味著會觸及既得利益,在這樣的關鍵節(jié)點上更不能束手束腳、畏首畏尾,而是要以過人的膽識、強大的勇氣突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再出發(fā)”。
總而言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思想精髓,是推進我們改革開放事業(y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目前,面對世情黨情國情的深刻變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繼續(xù)推進“改革再開放”是我們發(fā)展道路上最大的“實事”。唯有繼續(xù)堅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精神,方能在“求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陳云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學習陳云同志五種精神[N].人民日報,2015-06-13(1).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N].學習時報,2012-05-28(1).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陳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陳云年譜(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8]陳云傳(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9]陳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2-27(1).
[11]將改革進行到底——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啟示錄[N].人民日報,2018-01-04(1).
[12]習近平.摸著石頭過河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N].光明日報,2013-0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