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雙青
摘 要:新課程理念強調和倡導要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借助情景創(chuàng)設強化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學內容形象性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等,推動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本文主要結合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探索與反思,對小學二年級數學乘法教學開展的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數學;乘法教學
一、引言
數學乘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運算方式,只有學好乘法,才能為學好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在數學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在數學教學中,雖然學生能夠認識到乘法的基本含義,也學會了基本的乘法口訣,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學生的乘法解決能力,所以教師不能只是簡單的教授數學乘法的方式和技巧,還要刻意地利用多種形式,不斷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實現由“學會”向“會學”的有效轉變,并且盡可能地將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滲透和融入到教學過程之中,確保達到好的課堂效果,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有效的基礎。
二、用好情境圖,增強學習主動性
情境圖是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能夠輔助教學取得好的效果。情境圖用在教學中,主要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先經歷具體問題,并且將其抽象成數學模型,然后再進行說明和具體運用,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而且在思維方式和情感體驗等方面都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并發(fā)揮好情境圖的作用。用好情境圖,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具體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己看一看,動手擺一擺、數一數、算一算,比如3、4的乘法口訣,因為是學生自己的體驗,學生就會非常熟悉和親切,就非常容易被帶入到學習中。比如6的乘法口訣,老師可以要求學生用6根火柴圍成一個圖形,然后再擺出4個一樣的圖形,讓學生數一數一共用了多少根火柴,看他們是怎么得到答案的。再比如,從籃子里一次拿出3個蘋果,這樣連續(xù)4次,看看一共拿出了多少蘋果,誰算得對又快就可以多分到蘋果。通過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而且還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情境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乘法口訣的重要意義,比如分蘋果,學生通過拿蘋果、數蘋果,用加法得出了蘋果的總數。根據連加的結果,同學們就能夠列出乘法算式。再比如,讓學生分隊站立,分成幾行,每一行人數要相等,先數數得出總數,再列出乘法算式。經過這樣的方式,乘法就會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感受到跟自己息息相關,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乘法的強大力量,激發(fā)他們用心去探究乘法奧妙的熱情。
三、巧編乘法口訣,增強生動形象性
雖然書本上的乘法口訣看起來很容易,也有規(guī)律,但是有的學生可能對這些抽象的記憶不太敏感,只能一口氣全背下來,中間一旦發(fā)生停頓,就會來回反復,不知從何背起了。這樣簡單的死記硬背,很難應用到實際操縱中,要是隨便考一個,他就會把涉及到的口訣都背下來,這樣吃力不討好。就這個問題,要從學生個人掌握的數學信息著手,從自己身邊選擇最感興趣的事物并且應用到乘法口訣中,以此增強形象性和實用性。比如,在學習4的口訣時候,可以選擇小青蛙作為學習素材,讓學生先觀察,“1只青蛙4條腿,2只青蛙8條腿,3只青蛙12條腿,4只青蛙16條腿,乘法口訣就是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這樣就非常形象地學習了4的乘法口訣。接下來,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引導學生編出乘法口訣,這樣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很快就會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了,就會有效避免萬一忘記了某一句口訣也能通過連加的方式得到答案。只有達到這種效果,學生們才能夠更加形象地記住乘法口訣,而不會中間忘記,導致從頭再來,同時也正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物進行印象再加強,使數學不再抽象難懂,就會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就會觸類旁通,感到數學無時無刻不再在我們身邊,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
四、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增強乘法應用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以教育教學具體內容為依據,努力實現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使之更具靈活性和實效性,從而更好地聚焦學生課堂注意力、強化學生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的激發(fā)。熟練掌握乘法口訣,是小學二年級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水平,在任何情況下必須隨手拈來。要想取得這樣的效果,數學老師就要千方百計地想辦法,通過多種方式方法,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進行練習,讓學生兩兩之間互相檢查背誦;還可以通過課堂反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比如今天的學習,我們運用計算解決了一些問題,你們用了哪方面的知識,是哪個口訣,然后借此總結還溫習一遍,從而加深該乘法口訣的印象。還可以利用課本上的有關內容,組織如繞口令、丟手絹、美人魚乘法、拍手歌等游戲,讓學生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進而加深對數學乘法的學習和印象。再有,老師要引導并啟發(fā)學生,除了在學校,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購物結賬,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用到乘法,要讓學生們多留意,并且要講一個與乘法有關的小故事。比如,在和家人買菜的過程中,就需要用到我們的乘法,茄子價格1斤是2元,媽媽買了4斤茄子,該給賣菜人多少錢呢?又比如在超市買雞蛋,雞蛋1斤是4元,媽媽買了5斤,又該付款多少錢呢?諸如此類,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不僅讓學生熟練掌握了乘法口訣,并且也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能力,使他們都成為了父母的小幫手,更增強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數學思維的鍛煉、有效運用數學思維方法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
五、結束語
數學聽起來好像抽象,其實,它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關,必須要讓學生將數學乘法與自己周圍的事物聯系起來,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讓他們發(fā)現和認識到數學乘法是有重要意義和重大價值的,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熱愛數學的激情和熱情。
參考文獻
[1]吳火木.關于小學二年級數學乘法教學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6(9).
[2]廖盛釘.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學文摘,2015(12).
[3]翟曉東.如何突破教學難點——“小數乘法”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8(11).
[4]李娜.小學數學乘法教學問題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