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活動要全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人文素養(yǎng)逐漸被教師所重視。文章主要分析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結合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現狀,探討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滲透
作者簡介:劉曉艷,山西省實驗中學教師。(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5-0098-03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地理學科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學科內容的角度來看,初中地理學科包含交通運輸、行政區(qū)域劃分、礦產資源分布以及氣候特征等多方面內容。從人文的視角來看,初中地理學科包含資源爭議問題、政治區(qū)域劃分情況、領海爭議問題等??梢姡乩韺W科包含的知識體現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一定的方法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還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長期的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了人類文明,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體現出的有關真、善、美的價值理念,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文明的靈魂所在。人文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在時代的發(fā)展過程中,人文精神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又具有導向作用。所以,人文精神在人類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將人文精神的作用有效發(fā)揮出來,這就要求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滲透人文精神,使人文精神在學生身上傳承和發(fā)揚。[1]
一、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1.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意識。地理學科是一門重視人與地理關系的學科,在內容上,它包含了自然、民族、人口、經濟、種族等。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不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學生無法形成足夠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意識。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環(huán)境、氣候、人口等情況與自身的切身利益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提高熱愛大自然的意識,對促進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2]
2.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滲透人文精神要求教師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豐富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活躍課堂氛圍、拓展學生思維的目的。將人文精神與地理學科知識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在形成價值觀的同時也增加對地理學科知識的理解,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能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推動初中地理教學的發(fā)展。
3. 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人文精神的主體是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就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觀察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人文精神的滲透。所以,當人文精神融入初中地理教學中后,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所提高,實現了新課程改革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3]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現狀
1. 教學可持續(xù)性不強。在地理學科中滲透人文精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地理意識,即提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的意識。根據調查顯示,學生雖然都有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但是持久性不強,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在節(jié)約水電、不亂扔垃圾和不隨地吐痰等行為中選擇了“偶爾為之”,也就是說,學生雖然提高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但是受實際情況的限制,大部分學生不能堅持,體現出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教學可持續(xù)性不強的缺點。[4]
2. 愛國教育不徹底。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國際形勢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受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水平的限制,學生對當前國際形勢問題理解不徹底。比如,在對初中生的調查問卷中有針對菲律賓與中國在黃巖島對峙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一些學生認為黃巖島距離菲律賓比中國近,中國不需要與菲律賓競爭。甚至還有學生認為,黃巖島面積狹小,我國國土面積巨大,要它也沒有用,不如成全菲律賓。在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時對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不夠全面,這是目前地理學科滲透人文精神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5]
3. 學生集體意識缺失。受我國應試教育體制以及教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地理學科知識時缺少集體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以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主,雖然在其中滲透了人文精神的內容,但是局限于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學生集體意識的缺失既影響了地理學科的教學效率,也使人文精神的滲透不全面。
三、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1. 結合地理學科特征,確定人文教學目標。在初中地理學科中融入人文精神,要結合地理學科特征,從地理學科教學的課程標準入手。比如,在進行行政區(qū)域知識的講解時,可以結合“領土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文精神進行教學。在講解交通運輸知識時,結合“祖國的繁榮發(fā)展”的人文精神進行教學。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知識教學前,首先綜合分析地理教學內容,在地理知識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出人文精神的教學目標,這樣有助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人文精神與地理知識有效融合,在增進學生的地理學科知識的同時,又能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提高。[6]
例如,教師在講解地理教材序言中“讓我們一同走進地理”時,向學生講述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李四光為了獲得地理資料而吃苦耐勞、翻山越嶺的故事。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為獲得知識、不辭辛苦的人物形象,為學生學習以后的地理學科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 充分挖掘教材,合理鏈接事例。在地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需要以地理學知識為基礎,就是在地理知識中發(fā)現體現人文精神的內容,然后進行有效解讀,最后傳達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內容。由于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有固定的課時數,需要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地理學科知識的教學,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并使人文精神與時代的發(fā)展變化相協(xié)調。當教材中出現了體現人文精神的內容后,教師應結合這一部分內容展開教學,與當代的生活實例相結合,才能做到有效的滲透人文精神,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7]
例如,在講解初中地理“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向學生滲透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人文精神內容,同時結合當地的工廠、企業(yè)的生產和污染情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污染物對環(huán)境的破壞作用,然后鼓勵學生尋找解決污染的措施。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這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能力,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3. 樹立民族意識,培養(yǎng)愛國精神。領土區(qū)域的劃分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愛國精神是初中地理人文精神中的組成部分。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提高學生的愛國精神。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教育教學過程中主要注重對學生個人價值和個人利益知識的培養(yǎng),許多初中地理教學中愛國精神的培養(yǎng)都是薄弱環(huán)節(jié)。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意識放在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內容上。
比如,在進行初中地理“遼闊的疆域”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目前世界上存在爭議的領土進行講解,比如釣魚島、黃巖島等。結合歷史知識以及實際材料,向學生明確釣魚島、黃巖島是中國的,并且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國家領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識,告訴學生任何一塊領土都是我國的一部分,無論其大小,都決不允許被拿走。促進學生提高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8]
4. 開展實踐活動,優(yōu)化責任意識。人文精神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人類文明又是在人類長期的生產生活活動中形成的,所以生活中到處有體現人文精神的地方,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引導學生發(fā)現人文精神,優(yōu)化學生的責任意識。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在世界植樹日前往土地貧瘠的地方植樹。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當地人的生活情況,一些水資源缺乏的沙漠地區(qū),人們用水十分困難,學生將其與自身的生活進行對比,幫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節(jié)約用水、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還能促進學生形成集體意識,養(yǎng)成互相幫助的良好習慣,這種品格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在學生以后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可持續(xù)性不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與集體意識缺失等不足,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制定人文教育目標、充分挖掘教材、培養(yǎng)民族意識以及增加地理實踐活動等教學方法,綜合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東靜.人文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新課程導學,2016,(31):69.
[2] 梁偉葉.淺探初中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6,(1):111-112.
[3] 賀瑩.讓人文素養(yǎng)之花在地理教學中綻放[J].考試周刊,2014,(92):139.
[4] 付賀梅.淺談鄉(xiāng)鎮(zhèn)初中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14):6-7.
[5] 包信友.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與作用[J].中學時代,2013,(23):9.
[6] 劉茜.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7] 李忠民.試論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黑河教育,2013,(4):48.
[8] 焦福信.論初一地理教學中人文精神及其滲透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9):112-113.
責任編輯 羅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