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斯
摘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更新迅速,將信息技術手段與教育科學相結合的趨勢也日益明顯,并逐步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十分必要,這是有理可依的。在任務型閱讀課中,我們有哪些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可用?如何正確地運用,使課堂的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得到信息技術手段的最大幫助呢?信息技術手段有利于任務型閱讀課堂的合作互動、真實趣味、在用中學等特性的達成與高效實施。
關鍵詞:初中英語 任務型閱讀課堂 信息技術
目前,我國現(xiàn)代教育技術迅猛發(fā)展,日新月異,已經(jīng)在教育領域占據(jù)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液晶電視、音響,到現(xiàn)在的電子白板、攝像頭、無線鼠標、遙控翻頁筆、語音教學系統(tǒng)、觸摸顯示屏、手機、網(wǎng)絡交流工具(網(wǎng)頁、微博、電子郵件、QQ)等的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屢見不鮮。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推向高潮。
一、在任務型閱讀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教育技術是教育科學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結合,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促使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標“GO for it”初中英語教材,此教材貼近生活且注重滲透情感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十分必要,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裨益。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有利于創(chuàng)設與閱讀話題相關的情境
使用PPT、flash動畫、影像視頻、圖片照片等比使用具體的實物、簡筆畫、抽象概念等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為貼切。教師在設計課堂時,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好與教材相關的素材,展現(xiàn)給學生真實,貼切的情境,不但能輔助學生接受新授語言知識,也可以方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有利于增添閱讀課的趣味性
閱讀課堂比聽說課堂對學生的語言綜合理解的能力要求更高,將會更難,更乏味。手機、電子白板、視頻等設備的運用,無疑對學生閱讀英語來說是一種催化劑和興奮劑。新目標英語九年級的最后幾個單元的文章,有抒發(fā)畢業(yè)前夕的離別之情的文章,也有回憶三年初中生活的文章,很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感受。運用視頻、音頻等手段,配上抒情的背景音樂,再訓練幾名口語優(yōu)秀的學生領頌并拍成短片,做出畢業(yè)相冊及祝福視頻,能激起學生心中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情實感,也團結的集體,升華了感情。像學到萬圣節(jié)、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相關的文章時,如果能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領略歐美異域的風土人情,能讓學生聆聽到不同種族的聲音,定能無限升華他們的學習激情和學習熱情。
二、任務型閱讀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完美地課程整合源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杰出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無論是理念的創(chuàng)新還是技術的創(chuàng)新都是促進現(xiàn)代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強有力的催化劑。任務型教學已在教育實踐中被認可和推廣,教學模式趨向成熟,特別是任務型聽說課的研究與實踐在我小研究成果豐碩。關于任務型閱讀課的教學研究我們也在不斷探索,結合老師們的研究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任務型閱讀課模式。
(一)讀前設計(Pre-reading)
網(wǎng)頁、微博、電子郵件、QQ群、論壇、微課等引入話題:
1.與話題相關的準備活動
在閱讀課上課之前,教師將文章的話題、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以文字的形式告知學生,并要求他們提前預習文章。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課堂的教學任務,熟悉文本,理解文章。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提到了幾個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3a的閱讀文章是關于西游記受到中西方學生歡迎,都是同學們都耳熟能詳?shù)墓适?。但Section B2b的閱讀文章是節(jié)選自韓賽爾與葛雷特的故事。這個故事同學們很多都沒有接觸過,在閱讀課上要讓學生順利完成各項閱讀任務。教師可以先利用QQ群,班級博客等平臺,將教輔資料附帶的大約14分鐘的視頻上傳分享,請學生提前熟悉這個故事。同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視頻和文章嘗試完成2d的5道習題,以作為預習效果的檢測。還有其他一些單元的文章,預習或引入時可以使用小視頻,flash動畫等信息技術手段。我們還嘗試過讓學生邊唱英文歌邊實時錄像直播,來展示學生的風采;與閱讀話題相關的課前視頻對話的錄制;課前小表演的制作也融入了很多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
2.文章的背景資料(小視頻、電子書、音樂等)
八年級下冊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 B 2b文章中提到了兩個美國歷史事件:1968年4月4日,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害;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被恐怖分子摧毀。在教授Unit8“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Section A 3a的文章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頁或電子書提前了解文學名著《魯濱遜漂流記》,而SectionB 2b 的文章則是關于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的,這時我們可以利用課間或早讀,教給學生一些經(jīng)典的美國鄉(xiāng)村音樂名曲,比如“Yesterday once more”,“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Hotel California”等,既受學生的歡迎,又訓練了學生口語,更重要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懂得作者要表達的含義及抒發(fā)的感情。
3.對于九年級很多較難、較長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課、慕課的方式,要求學生在家預習。
(二)讀中設計(While-reading)
1.設計問題、回答問題
手機或通過輔助教學系統(tǒng)統(tǒng)計學生答題的速度與正確度。在電子白板上公布學生的解題依據(jù)或解題的關鍵句。比口頭念第幾段第幾行更直觀、更高效。讓學生多了很多參與感,多了很多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和任務。并且能調動平時不太感興趣的學生積極性,降低有些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掉隊的風險。同時也能發(fā)現(xiàn)學生書寫、句法、語法及答題技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優(yōu)點。既增加了互動,豐富了課堂,又解決了學生的中考難點。
2.運用閱讀策略的反饋及效果
在高大上的錄播教室里,我們可以及時回放課堂上學生閱讀時的優(yōu)秀策略運用者及他們使用這些閱讀策略的方法。讓學生影響學生,也是把課堂還給學生。閱讀策略的運用程度的反饋,也可以通過結合中考題型來設計閱讀摘錄要點或單項選擇題的形式,來進行檢測。目的是為了使課堂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效果最大化。
3.跟錄音讀文章訓練學生的口語、聽力,同時鞏固重難點。
閱讀時,為了鞏固重難點,學生跟錄音讀文本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耗時較長,很多老師沒有做到。所以導致很多時候忽略了。這是不可取的。跟錄音讀課文一直是多年以來,提高學生聽力和口語的有效途徑。中考新增口語測試也是勢在必行。因此,我們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的相關軟件,比如專業(yè)的方法是運用語言測試系統(tǒng),或者簡單地方法是學生用手機錄音,朗讀2b文章,取效果最好的一遍,上交作業(yè)到老師的電子郵箱里面。這樣堅持下來,效果會很顯著。
(三)讀后設計(After-reading)
1.關于話題和文本的仿寫、拓展提升及反饋
關于文章話題的仿寫,已經(jīng)是很多年中考的作文命題方向。這樣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但他仍然是閱讀課的一種拓展與提升的形式。因此,要引起老師和學生們的重視。英語是約定俗成的,不能被任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語言講究的是嚴謹、地道。仿寫是訓練寫作和鞏固閱讀的好方法。但是一篇作文寫下來,老師不能一一面批,收上作文后,我一般都要找?guī)灼湫偷暮梦恼拢恼辗诺诫娮影装迳?,用紅色筆跡當堂批改幾篇作文,告訴學生優(yōu)秀文章的優(yōu)點是什么,是怎么仿寫文章中已經(jīng)有的重點句型和運用重點短語的,并要求他們記住。這樣既鞏固了閱讀,又講解了寫作,最重要的是學生印象深刻。
2.通過網(wǎng)頁、微博、電子郵件、微課等課后活動來鞏固與提高
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作業(yè)不再是抄單詞,默單詞,特別是閱讀課后的任務,更加可以多樣化。通過網(wǎng)頁、微博、電子郵件、微課,學生論壇等,也可以將讀后任務設計得得有聲有色,學生完成起來也更方便,快捷。
總之,信息技術與任務型英語課堂深度融合之后的教學設計應該是高效、仿真、高度運用英語的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最完美效果的課堂,應該是最快捷、最直觀、最綜合學習英語的課堂。這樣的閱讀課堂也能像聽說課一樣精彩紛呈,既交流互動又高效綜合,還能實時更新。我們將信息技術手段合理運用,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更科學地完成好我們的各項閱讀任務。
參考文獻:
[1]陳新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段平.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課程整合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11).
[3]江培培.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4.
[4]于蘭.基于QQ平臺的網(wǎng)絡輔助英語寫作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10,(05).
(作者單位:湘潭市益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