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音詞在歷史上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就是一個不斷詞匯化的過程。清末民初時期的并列短語在詞匯化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xiàn),我們通過語言事實的描寫,對相關(guān)詞語成詞的過程進行揭示,并對并列短語詞匯化的語義條件進行分析和挖掘。
關(guān)鍵詞:清末民初;并列短語;詞匯化;語義條件
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里,雙音詞是最多的。這些雙音詞有的是人們按照構(gòu)詞法造出來的,但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從前代的短語形式經(jīng)過歷時發(fā)展演變而來的,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短語詞匯化。詞匯化自上世紀90年代后逐漸成為漢語詞匯和語法研究的重要課題,21世紀以來,“詞匯化”同樣是漢語語法詞匯研究的熱點。關(guān)于詞匯化的含義學(xué)者們定義的角度不同,一種是從共時的角度提出的,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是指在語言系統(tǒng)中將概念轉(zhuǎn)化為詞的過程,這與認知方式相關(guān),不同的語言類型可能有不同的詞匯化方式;另一種是從歷時的角度定義的,指從非詞的單位變?yōu)樵~的過程,最常見的是從短語或從句法結(jié)構(gòu)演變?yōu)樵~。我們這里所指的詞匯化即為后者。
詞匯化作為語言動態(tài)發(fā)展的一種現(xiàn)象可能存在于每一個歷史時期。本文主要考察清末民初時期部分并列短語詞匯化過程,并對其成詞的語義條件做進一步的分析。
一、并列短語詞匯化的具體案例
在漢語中,并列復(fù)合詞的數(shù)量是非??捎^的,而在短語詞匯化上并列短語也有著一定的體現(xiàn),清末民初時期亦是如此。下面我們先來考察一些具體案例。比如:
煩惱
“煩惱”在清末民初有兩種用法,如下:
(1)掃卻情絲氣便伸,從無煩惱累終身。(《海上塵天影》第四十一回)
(2)我是前身冤孽,所以惹下情魔,自己丈夫已經(jīng)中道分離,我正當如古井不波,深心懺悔,如何還可以自尋煩惱。(《廣陵潮》第九十五回)
(3)我公公去年遭了那等不順的事,無原無故,只為不會巴結(jié)上司,丟了官,惹了氣,變了產(chǎn),破了財,還在縣監(jiān)里坐了兩個月,出來依然是滿面精神,無煩無惱,據(jù)婆婆說,臉面兒比在外頭倒胖了。(《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六回)
例(1)(2)的“煩惱”是詞的用法,而例(3)中的“煩惱”還可以插入其他的成分,這還明顯是短語的用法。雖然作為一個詞來使用在清末時期已經(jīng)是“煩惱”的主要用法,但短語特征的存在說明該詞當時還沒有完全詞匯化。但在民初及以后的文獻中“無煩無惱”這樣的用法已經(jīng)不存在了,據(jù)此可以推斷“煩惱”在民初之前已經(jīng)完全成詞。
消息
“消息”在清末民初也有兩種不同的用法,比如:
(4)此去必是到刑部私通消息與懷義,商議事件。(《狄公案》第四十九回)
(5)卻不知這舅太太實在算得姑娘知疼著熱的一位干娘,無奈他又作了安府上傳消遞息的一個細作。(《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
例(4)中“消息”是詞的用法,用來指“音信、信息”,例(5)中的用法是短語的用法,中間還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由此可知“消息”在當時還沒有完全詞匯化。但“消息”在民初時已不見類似“傳消遞息”的用法,因此我們推斷其在清末時期完成了詞匯化的進程。再如:
妥當
(6)第二天,他早早地起了床,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左照右照,唯恐有不妥當?shù)牡胤?。(《古今情?!だ罟印罚?/p>
(7)我回去瞧了一瞧,見家里那些下人們接到我回來的信,到還布置妥當,所以一徑又趕到這里。(《廣陵潮》第五十四回)
(8)這里時筱仁見事情已辦得千妥萬當,便亦起身告辭,同到黃胖姑店里,把借銀子的筆據(jù)寫好。(《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八回)
(9)王太史自以為是千妥萬當?shù)牧?,不想到了吉期的前一天,又鬧出花樣來。(《九尾魚》第六十七回)
例(6)(7)中“妥當”是一個詞,分別做定語和補語,而例(8)(9)中的則是短語用法。但“妥當”在民初時期則沒有見到短語的用法,因此推斷其在清末已經(jīng)完成了詞匯化。
要緊
(10)錢江又對宣嬌說道:“蕭嫂子不必再管此事,好好的將養(yǎng)一宵,還是攻城要緊?!保ā洞笄迦堋返谑嘶兀?/p>
(11)他也不管好歹,過得癮足,就伸手取了那件公事,躺在煙榻上,映著煙燈,沒要沒緊的展開來,從頭至尾,當他新聞報來看。(《黑籍冤魂》第七回)
“要緊”在例(10)中為詞,做謂語,而在例(11)中是短語,中間仍可插入其他成分,因此“要緊”同樣在當時也沒有完成詞匯化,但在民初及以后的文獻中則無此用法了,因此推斷“要緊”在清末完成了詞匯化。
嘮叨
(12)卻說張進寶領(lǐng)了眾人下去,又合他們嘮叨了一番。(《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
(13)那劉氏卻嘮二叨三,和他講著家?,嵤?,濮小庵大不耐煩,只得閉著眼睛裝睡,其實哪里能夠睡著,心中正在想念夜來之事。(《民國艷史》第二回)
“嘮叨”同樣也是有兩種用法,其在例(12)中是詞,在例(13)中是短語,因此也是處在詞匯化過程中。另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該詞在清代中期還有“嘮三叨四”的用法,比如“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來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場了我們一頓去了?!保ā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但“嘮三叨四”在清末民初我們并未發(fā)現(xiàn)用例??梢娫撛~在清末民初時期的詞匯化進度有加快的表現(xiàn)。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該詞中間已經(jīng)不能在加入其他成分,已經(jīng)是一個詞了。根據(jù)語料考察,“嘮叨”在民初之后再無短語用法了,因此推斷其在民初也完成詞匯化進程。
二、并列短語詞匯化的語義條件
我們從以上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短語的并列項有名詞性的、動詞性的和形容詞性的三種,那么這些并列短語之所以可以固化成詞,我們認為是它們具備了一定的語義特征。
首先,名詞性并列項的指稱性都不強。如果并列項為名詞性成分,指稱性越弱越容易成詞,且表示個體事物的名詞一般是有指的,而表示一類事物的名詞則是無指的。由上面例句可知,例中的“無煩無惱”“傳消遞息”中“煩”“惱”“消”“息”并不是指具體的哪一個,都是表示一類事物,因此他們的指稱性都比較弱,因此更容易成詞。
其次,動詞性并列項為及物動詞,且其賓語指稱性弱。比如上面我們考察的“嘮二叨三”中的動詞都是及物動詞,董秀芳曾指出,動詞性并列項是及物性的比不是及物性的更容易成詞。另外,“二”和“三”作為“嘮”和“叨”的賓語也不指稱具體的事件,都是泛指,因此指稱性也較弱。
再次,形容詞性并列項在語義上具有相似性?!皟蓚€并列項在語義上相似的并列短語比并列項在意義上相對或相反的一類更容易成詞?!蓖ㄟ^上面的例子可知“千妥萬當”“沒要沒緊”中的“妥”和“當”意義相近,都表“合適、適當”義,“要”和“緊”意義也相近,都表“重要;值得重視”義,因此容易成詞。
除了以上三點外,有一個現(xiàn)象似乎值得注意,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并列短語都出現(xiàn)在四字格式當中,而且有一種“AB1AB2”格式,這里的“B1”和“B2”分表代表兩個并列項,“A”是其中的共同項,這樣在使用時很容易發(fā)生承前省略而出現(xiàn)“AB1B2”的格式,而這種格式又會對“B1B2”的詞匯化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我們通過漢籍全文檢索系統(tǒng)對“無煩無惱”“無煩惱”以及“沒要沒緊”和“沒要緊”在清代的用例進行了一個檢索,發(fā)現(xiàn)兩組的用例比分別是:3:24和1:370,因此這種現(xiàn)象是否對類似短語的詞匯化有所作用值得思考。
綜上所述,部分并列短語在清末民初時期發(fā)生了由短語到詞的演變,實現(xiàn)的身份的轉(zhuǎn)變??疾彀l(fā)生詞匯化的并列短語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能夠詞匯化的短語在實現(xiàn)身份改變的同時事需要滿足一定語義條件的,如果并列項為名詞性的,那么并列項的指稱性都不強;如果并列項為動詞性的,則并列項為及物動詞,且其賓語的指稱性較弱;如果并列項為形容性的,那么并列項在語義上要具有相似性。
參考文獻
[1] 陳昌來.漢語常用雙音詞詞匯化和語法化研究[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17.
[2] 董秀芳.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
[3] 董秀芳.漢語詞匯化和語法化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M].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2017.
[4] 袁林.漢籍全文檢索系統(tǒng)(4.0)[DB].西安: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0.
作者簡介:華樹君(1980- ),男,吉林農(nóng)安人,延邊大學(xué)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