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超
(河南護理職業(yè)學院藥學檢驗系,河南 安陽 455000)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傳統(tǒng)應用的灌輸式教學已經不適合當代學生發(fā)展需要,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對臨床血液學檢查來說其是構成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的主要課程。其內容的復雜難度較高,對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學習的興趣度不高,因此需積極革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TBL教學模式的發(fā)展,逐漸在高校課程教學中得以應用,且教學效果較好。
將本校臨床檢驗專業(yè)本科2015~2017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學生均具備一定的臨床基礎知識和經驗,可采用TBL教學模式教學。
此次TBL教學實施流程主要分為分解教學內容、學生分組、課前準備和小組考評。授課之前教師先分解各個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對于重點內容加以重點講解,其他部分則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
將學習臨床血液學檢驗課程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各小組選派一位組長,將學習資料以及教學方案發(fā)放給組員,并負責相關事務處理。
課程開始后占用10 min時間開展小組測試,將上節(jié)課教師講解的重點內容作為測試內容。課上第二階段,各小組應用10 min時間講解學習專題報告以及解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指定某個學生進行答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評價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各小組也開展互評。課上第三階段,教師開始點評學生的報告和問題回答狀況,將小組專題報告和測驗結果在課堂上公布。尤其對報告中存在的遺漏點以及差錯進行補充和糾正,強化學生理解和記憶。最后,對下次開展小組自學的工作作出安排。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TBL教學成效,見表1。
臨床血液檢驗教學的諸多內容都密切聯(lián)系于臨床,因此增加了缺少臨床醫(yī)學知識學生的學習難度。這就要求TBL教學應在培養(yǎng)學生一定理論知識基礎和閱片實踐后開展,不然將無法體現出TBL的教學應用價值[1]。
教師主要根據教學大綱開展備課,進行案例設計,并找出案例中的重難點,給出問題的關鍵。
TBL教學注重學生間的相互探討、合作,對于存在的問題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商議提出解決方案,并進一步由整體班級學生進行探討,教師再加以引導和點評,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2]。對于問題的設計,應根據案例設計關鍵性問題,比如:該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有什么特殊之處?哪種疾病存在這些特殊之處?應該與哪種疾病鑒別診斷等?
學生剛接觸到檢驗專業(yè)課,缺乏良好的檢驗基礎知識和臨床經驗,要想完全理解教師講解存在一定難度,閱讀能力有限,問題回答的不全面或者不正確。因此,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時,教師應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多采取鼓勵式教學,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要給予否定,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將課本的理論結合于臨床實踐,具備良好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為后期的臨床實踐打下基礎,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學生要想完成TBL教學設置的專題工作,不但需做到課上認真聽講、做好課上筆記,同時還需要利用課下時間通過圖書館和數據庫檢索相關文獻、做出總結分析。同時,TBL教學圍繞團隊為中心開展學習,因此組長要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學術討論,共同進行PPT制作。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表1 學生對TBL教學方式的評價(%)
TBL教學在小班教學中更適合應用,控制各小組人數為4~6人,如此一來便提高了每名學生的發(fā)言幾率,也更便于課堂控制,但是需融入更多的師資力量,引導更多的教師開展TBL教學[3]。此外,TBL教學需要的學時更多。TBL教學的環(huán)節(jié)諸多,包括小組測試、學生講解PPT、討論病例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參與講解,且部分工作需要占用課下時間完成,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因此TBL教學任務要想在常規(guī)課時內完成對學生和教師來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TBL教學實施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包含了學生或者教師的評價,怎樣全面評價各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和分析表達能力,還需要加強完善當前的評價體系,提高其公平、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