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新
(廣東南方職業(yè)學院工商管理系,廣東江門 529000)
科斯所著的《企業(yè)、市場與法律》一書包括七篇論文,其核心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企業(yè)的性質》和《社會成本問題》這兩篇論文中,科斯正是憑借這兩篇論文對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重大貢獻而獲得1991年度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扑乖谶@兩篇論文中系統(tǒng)闡述了交易成本這一概念,并運用這一概念對企業(yè)、市場和法律等治理機制的替代性問題展開了推理和判斷,解釋了這三種治理機制存在的理由和替代的界限,對經(jīng)濟學和法學做出了雙重貢獻。
理論是在不斷被置疑中獲得科學性的證明的,因而真理只在一定的條件下成立。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難以解釋對超越社會平均程度的義務承擔行為進行法律獎勵而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設計,因為科斯主要從人的理性的有限性的角度來分析交易成本產(chǎn)生的原因,卻忽視了從人的德性的有限性來全面考察交易成本,因而使法律主要限制在運用制裁這一手段來約束人的違法營利性行為,而沒有對法律運用獎勵這一手段來激勵人的奉獻性行為進行分析,使得法律只懲治違反“最低限度的道德”行為,卻不獎勵超越社會平均的道德水平而奉獻社會的行為。
誠然,將法律作為“最低限度的道德”標準也是有問題的,因為其實這是以道德水平最低的那一部分人作為法律的標準,因而是在對界于最低道德水平和社會平均道德水平之間的行為進行獎勵,所以法律不應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應是“社會的平均道德”。
法學界認識到“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很有意義,至少法學家們注意到法律是以道德作為標準的。但科學與宗教的區(qū)別在于允許合理置疑,所以“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也應當接受來自價值和實證兩個方面的拷問。法律應當講道德,這已經(jīng)成為法學家們的共識。問題是法律應當在多大程度上講道德,即法律的定量道德標準問題,這個更多的是實證分析的范疇。
科斯使用交易成本理論分析法律的理性,認為法律是為了節(jié)約企業(yè)和市場等個體分散決策機制中的交易成本而設立的整體集中決策性機制。也就是說,法律是用社會整體理性替代社會個體理性,這樣可以避免個體之間交易理性標準的差異性而使交易走向標準化,如證券交易、期貨交易、期權交易、外匯交易等金融交易。標準化交易的理想是很豐滿的,但標準化交易一旦演變成對合約本身的買賣,這種合約買賣的結果卻是很骨感的。例如,美國因將房地產(chǎn)貸款這一“次貸”打包成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結果是導致了半數(shù)以上的投資者血本無歸。失去了道德約束的合約標準化交易吞噬了社會的正義基礎,同時也挖掘出了永遠無法填平的金融黑洞。
法律不能對不同群體實行不同的道德標準,否則法律將成為合法侵害的工具,除非是普遍性的無可避免的有限理性方面的過錯,否則法律應對低于社會平均道德水平的行為進行處罰。這里最典型的是國企高管的薪水問題,在國企員工的工資沒有普遍上漲甚至是人員下崗的情況下,隨意將國企高管的薪水提高到數(shù)百萬乃至數(shù)千萬就是一種犯罪行為。這個原理在其他領域同樣適用,比如VIP病房,在大多數(shù)人的基本醫(yī)療都未能滿足的情況下,對某些特殊群體實行公費的超級醫(yī)療和護理就不是簡單的違反道德問題,而是特權的系統(tǒng)性腐敗。還有在股市實行的價格雙軌制和毫無公平性的競爭。例如,發(fā)起人和公司高管將其所有擁有的幾毛錢一股的原始股與股民用幾十元至幾百元真金白銀一股買來的股票競相賣出,結果是不需要預測的,因為幾毛錢一股的股票即使賣幾元一股,利潤也是1000%,大大高于了販毒的利潤,而幾十元一股的股票賣幾元,那股民投入的全部真金白銀就隨水漂進了深度套牢絲毫不能動彈的深淵了,這不是道德風險問題,而是道德標準的雙軌制問題。
如果我們對道德標準的雙軌制做進一步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由于對不同人群實行不同的道德標準,法律其實是將這種雙軌制的道德量差獎勵給預設低道德標準的群體,即將道德標準的量差形成的交易成本貨幣化的數(shù)量由高道德標準人群轉移支付到低道德標準人群,這種交易成本級的獎勵往往是天文數(shù)字的獎勵,而這種獎勵完全不是針對其社會貢獻的獎勵,而是基于身份的獎勵。這樣的隱性獎勵制度使法律完全走向了道德的反面,如果我們還將這樣的法律作為“上帝”來供奉,那法律就在獎勵違反道德,甚至是在獎勵實質上的違法犯罪行為。
法律不能獎勵違反道德,更不能獎勵違法犯罪,因而法律獎勵對社會的正向引導作用以取消道德標準的雙軌制或者稱價格發(fā)現(xiàn)機制的雙軌制作為前提。本國法律對本國人應當實行同樣的道德標準,對外國人則應當堅持對等待遇原則,因此為吸引外資而對外資實行價格發(fā)現(xiàn)機制的雙軌制(超國民待遇)同樣是違背道德標準的統(tǒng)一性原則的。法律獎勵的標準可以為:在價格發(fā)現(xiàn)機制同軌制的前提下,以社會的平均道德水平作為標準,凡是超過社會平均道德水平的行為都應當受到獎勵,凡是低于社會平均道德水平的行為都應當受到制裁,價格發(fā)現(xiàn)機制雙軌制的歷史“盈利”都應當收歸國有并用于重新分配。
科斯在其集大成著作《企業(yè)、市場與法律》一書中主要從交易成本的理性角度來考察企業(yè)、市場與法律之間的替代性問題,這是對經(jīng)濟學和法學的雙重重大的交互性理論貢獻。但科斯并沒有從德性的角度來考察交易成本問題,沒有揭示在企業(yè)、市場和法律中的價格發(fā)現(xiàn)機制的雙軌制這一隱性法律獎勵制度。價格發(fā)現(xiàn)機制雙軌制的本質是道德標準的雙軌制,法律獎勵制度不應對不同人群實行不同的道德標準,否則將導致道德體系的系統(tǒng)性崩潰而使法律走向道德的反面。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楊程程,廖玉珍,譯.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1.
[2]羅納德·哈里·科斯.企業(yè)、市場與法律[M].盛洪,陳郁,譯校.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陳征楠.試論法正當性的道德面向[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