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紅
摘 要:如果說整個小學語文教學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那么小學閱讀教學則是盛開在枝頭上的朵朵鮮花。要使“閱讀教學“之花綻放得更加姣美繽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真正需求,并結合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策略。為此,從有“劇”方可動情、合作才能共贏等方面針對“如何提升小學閱讀教學質量”這一論題做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質量
一、有“劇”方可動情:巧借情景劇之趣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若想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花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芳香,那么自然離不開“情景劇”這一甜美甘露的滋養(yǎng)?!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被诖耍以陂_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巧借課本劇之趣,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我就采用了表演課本劇這樣的教學方法。授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充滿趣味的課前預習作業(y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組長負責組建表演《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個課本劇的團隊,各個表演團隊里的所有成員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把這篇課文改編成一個適合表演的劇本,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這樣的預習作業(yè)布置后,教室里馬上熱鬧起來,從他們興奮的小臉上我就知道,我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晚上家長QQ群里許多家長就反映,孩子很認真地讀書呢,邊讀書邊表演。可見這樣的作業(yè)遠比平日普通的預習作業(yè)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各個團隊把本隊精彩紛呈、活靈活現(xiàn)的表演呈現(xiàn)給全班學生,其中王××同學表演的“父親”這個角色很到位。他用他的神情、動作、語言,把文中“父親”的悲痛、堅強、堅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然后我拋出“你們從王××同學的表演中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父親”“王××同學哪個神情、哪個動作、哪個語言表現(xiàn)得好”這兩個問題,學生在交流中讀懂了課文,賞析了文章的語言,明白了寫作注意細節(jié)的刻畫等。整節(jié)課,學生興奮著、觀察著、思考著,思維活躍,課堂上學生妙語連珠,這篇課文不用我怎么講,學生在交流中就領會了課文的精粹??傊?,表演課本劇這一教學方法在其中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課本劇這一課前作業(yè)的設計,不僅一改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逼迫學生預習課文的教學方式,還能借課本劇之名行預習課文之實,從而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姿態(tài)自然而然地、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對這篇課文的預習之中。課堂上,學生以其逼真的神態(tài)、生動的情節(jié)獲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這樣有趣味的課堂,學生上課走神的少了,打呵欠的少了,課堂效率提升了。課本劇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預習課文的熱情,還有利于他們把課文讀透、讀活,從而使他們真正地從這篇課文中學到知識。課本劇之所以能起到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對準了孩子的心弦,孩子喜歡上這樣的課。
二、合作才能共贏: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之法促進學生共同發(fā)展
在新課程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儼然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并受到了眾多教師與莘莘學子的認可與好評。教師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活動時應使合作學習與閱讀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就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例如,在開展《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議論文的學習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前預習任務: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并結合老師之前講過的有關提煉課文結構提綱的方法,對這篇議論文的提綱與結構進行提煉。等上課時,我先讓各個小組的所有成員圍繞“課文的提綱”這一話題在小組內部在五分鐘以內相互交流意見與看法。在交流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一邊把自己所列的有關這篇課文的提綱分享給組內的其他成員,一邊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勾勾畫畫;有的學生一邊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看法,一邊尋找自己提綱里的疏漏點。等各個小組討論結束后,我讓兩名語文成績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把他們所列的提綱寫在黑板上,從而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接下來,我引導學生以對比的方式對這兩位同學所列的提綱進行點評、修改與完善,并讓他們以黑板上正確的提綱為范本,訂正自己的提綱;之后,我讓各個小組的所有成員圍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等問題在小組內部相互交流,你一言,我一語,大家都對此進行了踴躍發(fā)言。如此一來,不僅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學習的榜樣,使其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還可以使他們在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得以共同發(fā)展。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閱讀教學質量不僅是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還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時,可以巧借情景劇之趣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之法從而促使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共同發(fā)展,進而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花綻放得更加繽紛。
參考文獻:
[1]林楚亭.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打造詩意教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4(20).
[2]孫秀華.語文閱讀教學的四個注意[J].黑龍江教育(小學),2014(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