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姚利林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發(fā)展是主體與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交互作用的結果,幼兒只有在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能得到發(fā)展。而這種互動過程的形式很多,我們除了直接把幼兒帶入社會大環(huán)境中去感受體會外,也可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幼兒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豐富幼兒的情緒情感。
例如,在大班心理輔導活動“快樂公寓”中,屏幕上出現(xiàn)了大森林的背景以及大象、老鼠等小動物的動畫,并配上摹擬聲和音樂,幼兒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當小動物們齊心協(xié)力造好兩座新房后,屏幕上的動物們歡呼雀躍地拍手慶賀,幼兒看到這情景也情不自禁地為動物們鼓起掌來,他們體會到了小動物們合作的快樂。
同樣在這次心理輔導活動中,當屏幕上出現(xiàn)鴨媽媽和小鴨的家被洪水沖走時,幼兒馬上想辦法幫鴨媽媽和小鴨找家,并將小鹿、小雞等許多沒有家的小動物找到了各自溫暖的家,幼兒又一次體驗到了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要想活動富有成效,幼兒必須對要參與活動的材料、內容具有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幼兒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推動力。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幼兒面向眾多信息必然會產(chǎn)生強烈的參與愿望,進而提高活動效率。
例如,在教學活動“恬恬和小雞”中,我們運用多媒體的音、形、像等功能,全方位地調動起幼兒的興趣,以“恬恬為小雞圍柵欄”為主線,讓幼兒認識開放圖形和封閉圖形。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多樣的練習,懸念迭起,使幼兒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高漲。
在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可隨時將幼兒的活動情況反饋給幼兒,如:幼兒幫恬恬找對圖形后,屏幕上出現(xiàn)恬恬高興的樣子,如果找錯的話,恬恬會有些不高興。這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幼兒自我激勵,不斷探究,以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
在多媒體教學活動中,我們將原來用于講解和準備教具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傾聽、觀看、討論,給幼兒更多和教師交流的機會,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例如,在心理輔導活動“尋找聰明泉”中,教師坐在幼兒中間一起傾聽故事,當小猴阿吉遇到問題時,師幼積極展開討論,幼兒有的拉著教師的手,有的湊近教師的耳朵,圍在教師身邊,爭先恐后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教師。當師幼共同商討出的辦法和電腦上顯示是一樣時,幼兒體會到了協(xié)商的愉悅。
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運用計算機及時反饋信息的特點,設計許多游戲來提高幼兒的活動興趣,豐富幼兒知識信息和社會技能。
例如,在中班活動“有趣的電話”中,我們拍攝了一些短視頻,如:火災、迷路等,并存入計算機,同時設置了110、120、119等電話按鈕,讓幼兒玩“電話幫助你”的游戲。我們還設計了“幫動物找家”的游戲,從游戲中,幼兒學會了許多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社會交往技能。
由于條件限制,在多媒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總會因誰先誰后產(chǎn)生矛盾,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自己討論、商量想出“輪流”操作的方法,逐漸地,幼兒初步的合作意識就形成了。
例如,在文學活動“春”中,教師將散文分成四段,并設置了欣賞、閱讀、問題(一)、問題(二)、游戲等按鈕,讓幼兒自主操作、學習和發(fā)現(xiàn)問題。幼兒在輪流操作中,相互啟發(fā)和交流,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很快就對散文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理解,同時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多媒體教學活動是高科技與教學相結合的產(chǎn)物,但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能滿足于幼兒尋求問題的預定、唯一的答案,而要給幼兒留有創(chuàng)新的機會和“表露”自己觀點的機會和空間,教師不能要求幼兒的回答和自己預想的一樣,而應經(jīng)常征求幼兒:還有什么好辦法?還有問題嗎?幼兒也往往會因為教師的這些啟發(fā),而產(chǎn)生更多的奇思妙想,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眾所周知,情感豐富、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善于思考、樂于交往、敢于創(chuàng)新,是未來人才必備的素質,我們通過多媒體現(xiàn)代技術,以優(yōu)化健康教育活動的形式,促使幼兒獲得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