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對白,小王子問:“儀式是什么?”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眱x式的基本解釋是“典禮的秩序形式”,是我們從一種狀態(tài)向另外一種狀態(tài)轉化的過渡階段、中間狀態(tài)。儀式往往給人一種莊嚴感,使人置身某種情境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學校教育需要儀式。儀式化活動包括升旗儀式、入隊及入團與入黨宣誓儀式、十八歲成人禮等;禮儀活動包括個人間(如見面禮、社交禮)、群體間(足球、籃球等比賽前禮儀)以及個人群體間(上下課禮儀)的儀式化行為;典禮通常是指新生入學典禮、開學或畢業(yè)典禮等;而慶典活動可以分為節(jié)日慶典和慶功慶典(如藝術節(jié)、讀書節(jié)等頒獎典禮)兩類。充分借助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開發(fā)禮儀教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路徑。
家庭教育需要儀式。在家庭生活中舉行某種儀式,看起來似乎有些嚴肅,但事實上,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彼此表達尊重和關愛。父母與孩子之間一次正式的談話,家庭成員的生日聚會,每年特定的時間節(jié)點一起拍一張全家福,全家人一起制訂旅行出游計劃……其實這些都是家庭中的重要儀式。小小的家庭儀式維系著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它打破日常生活的忙忙碌碌,給予我們感受對方、感恩彼此的機會。
社會生活需要儀式。小到一個簡單的握手,大到參與或觀看國慶慶典,社會生活中也充滿了種種儀式,很好地運用這些儀式,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去參加結婚典禮,可以增強對美好純潔愛情的認知;清明節(jié)紀念古人懷念親人,我們可以在這一天寄托生者的哀思;志愿服務中的宣誓更是讓我們懂得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責任與意義。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會讓我們對所在意的事情懷有一份敬畏,提高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儀式并不需要鋪張浪費,有時就是一個簡單的設計,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起到儀式教育的作用。孩子們就會在一種儀式感中提升自我認知,獲得被重視的幸福,擁有一生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