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蘇坑中心小學 陳麗君
探究性學習是體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的教學方法之一,在學生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減少自己的干涉,把主要的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由其自主完成。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的閱讀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文本所講解的具體內容,還要通過深入的閱讀來挖掘其具體的內涵。借助探究性學習的方法組織小學閱讀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對文本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提升學生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
為了保證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必須要對探究性學習的內容進行分析,選擇適合學生以探究的形式來進行分析的文本。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閱讀文本進行分析,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班級內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確定這一文本的閱讀是否適合學生以探究性學習的方式進行,然后再制定教學計劃。
例如在《媽媽,不要送傘來》這首詩歌的教學過程中,在文本的內容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細致的分析了解其中用到的比喻和擬人手法。在文本的內涵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得到相應的啟示:要學會減少對媽媽的依賴,學會自立,逐漸變得更加勇敢。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以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對這首詩歌進行閱讀分析,找出其中應用到修辭手法的句子,并對詩歌給予學生的啟示進行分析。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增進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解,起到較好的輔助性教學作用,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學習過程中,其應用可以增進學生對文章文本的理解。對涉及學生以前從未接觸過內容的文章,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理解性障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
例如在《祖國在我心間》這篇文章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學生未接觸過與地理相關的內容,他們會出現(xiàn)對詩歌中所涉及的“太平洋邊”等地理知識理解不到位的現(xiàn)象,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形式來讓學生了解具體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對祖國的地理位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了解具體地理知識之后,學生對文本所傳達情感的感悟會更加準確,其閱讀理解能力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提高。
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會投入較高的熱情,對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則出現(xiàn)投入過低的現(xiàn)象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問題。在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由于大部分學習任務都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如果某一學生出現(xiàn)探究性閱讀積極性低的問題,他們可能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質量低下的問題。因此,提高學生探究性閱讀的積極性也是至關重要的,針對不同文本的具體特征,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性閱讀過程中。
例如在組織學生完成《我的影子》這篇文章的探究性學習時,為了提高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針對這篇文章的具體內容留給學生課前學習任務,并讓學生通過對自己影子的觀察來了解在不同情況下影子的長短變化。文章中涉及了作者影子長短、方向的變化,基于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影子進行觀察:在什么情況下影子會變長或變短,路燈的方位與影子的方位又有什么樣的關聯(lián)。由于這一任務與文章內容息息相關,通過對影子的觀察,學生對文本的學習興趣會提高。
在探究性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以探究的形式來對文本的內容及其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為了提高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質量,教師可以挑選課外與課內有所關聯(lián)的文章,組織學生以對比閱讀的形式進行分析。由于兩篇文章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容易找出其寫作特點,并通過對其表達情感的分析,了解不同的寫作方式會有怎樣不同的寫作效果。
例如《小馬過河》以故事的形式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fā),為了使學生能夠從探究性閱讀過程中收獲更多知識,教師也可以挑選另外的童話故事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并讓學生對兩篇文章在寫作方式上的差異進行分析。由于兩篇文章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傳達出不同的情感內涵,學生從中的收獲會更多。對比閱讀的形式與學生平時的學習方式有所差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較平時有所提高,探究性閱讀質量會更高。
總之,在引導學生以探究性學習的方式進行小學閱讀學習時,教師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然后選擇適合學生的內容,讓其進行探究性學習,并發(fā)揮情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將其應用到學生探究性閱讀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效率。在學生完成探究性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促進閱讀積極性的提升。將不同的文章進行對比,讓學生以探究的方式進行對比閱讀也是值得借鑒的教學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