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剛
(江蘇省海門市海門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所謂翻轉課堂,指的是改變從前以教師、教材為本的教學方式,轉為以學生為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愛上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應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1]。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教師對翻轉課堂的應用還未能達到其最初的目的。為了解決教師的困惑,筆者結合自身的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五種應用翻轉課堂的策略。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為了使學生能夠良好預習,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幫助他們做好課前準備。在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師要將學習過程中可能需要的資源等儲存在網(wǎng)絡平臺上,然后由學生進行下載或者在線閱覽,使他們對教師將要講授的內(nèi)容有大概的認識,從而提升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需要發(fā)布的學習資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專有名詞的解釋。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專業(yè)性極強的學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專有名詞,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去解釋這些名詞,不僅會浪費學生的時間,還會使教師的教學目標不能按時完成。因此,在上課之前,教師應當將這一課內(nèi)容包含的專有名詞的解釋發(fā)布在網(wǎng)絡平臺上,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將自己將要在課堂上進行的每一步活動告知學生,不僅能讓他們在心理或行動上提前做好準備,還能節(jié)約教師在課堂上解釋、銜接的時間。
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在于以學生為本,促進他們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而小組合作討論便是最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簡易方法。它的具體操作過程是:讓學生以4到8人為一組,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在討論結束后匯總所有有效的建議,總結出每組的觀點。
教師在應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分工合作。討論是為了效率最大化,而每個成員合理地分工便更能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在分組時,應當根據(jù)每位學生的特點指派不同的工作,比如每組配備一名性格活躍的人、配備一名邏輯清晰的人等,使每個組的實力不相上下,從而在之后的討論中也能得出更有效的答案。二是合理引導。學生對于話題的理解程度、課堂的氛圍、學生參與的積極程度等,都是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學生解決自己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繼續(xù)討論。
以往的教學體系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負責教學和拓展教材內(nèi)容的任務。但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下,拓展課本知識應該從學生入手,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高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學科,信息收集與處理是學生重要的能力之一,教師要通過微課去提升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讓學生拓展課外知識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三種。一是收集課外資料。如今是網(wǎng)絡時代,信息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讓學生去收集課外信息并不是一件難事。信息雖然多,但有用的信息卻需要仔細甄別和提取。所以,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要注意鑒別虛假和無效信息。比如收集信息的網(wǎng)站盡量選取官方網(wǎng)站或者第一來源處,使信息更可靠,從而保證知識的正確性。二是結合生活體驗。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技術的發(fā)展或者應用,是一種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參與度的方法。三是對比。每個物體之間的聯(lián)系越多,學生就越容易分清和記憶各個物體的不同之處,對比就是聯(lián)系中最強烈的一種關系。學生通過對比,不僅可以更加清楚所學知識的內(nèi)涵,還能掌握與它相關的知識,或者鑒別二者的不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多種方式,以拓展課外知識為目的,搜集信息、研究生活、細心對比,從而增加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
正確的方向能帶領旅者走遍天下;同樣,合理的評價也能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評價是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也是教師指引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2]。但以往的評價體系過于單一,只依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下,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評價也應當以學生為主進行。
在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師在實施評價時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針對學生特點進行評價。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學習的狀態(tài)、進度也是不同的,教師應當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評價。例如,筆者在講授《信息技術》一課時,對知識儲備不足的學生、操作水平較弱的學生等分別進行了不同內(nèi)容的評價,使他們清楚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根據(jù)這些劣勢進行改正,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二是使用緩和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生長發(fā)育都處于敏感階段,教師應當盡量避免使用過于絕對等不當?shù)恼Z言去評價他們,造成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傷。三是分階段進行評價。每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所進行的學習活動或者遇到的困難都是不同的。教師應當根據(jù)他們不同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給予不同的評價,不要“一棒子打死”,應當給予他們改正和進步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這三個方面建立評價體系,從而做到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目的。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以動手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對它的學習不僅要注重理論的理解,更要注重操作實踐。但目前的教學和實踐活動存在許多問題:學生只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在課后卻從不復習和操作;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工具,如電腦、軟件等;教師只關注學生的理論水平,不注重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這些問題都需要一一解決。
如何拓展課后實踐能力?首先,教師應當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以實踐為主,鍛煉他們實際操作電腦、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其次,對于沒有電腦的學生,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學校機房的使用權利,使他們能夠接觸到電腦,并鍛煉自身的實踐水平。例如,筆者在講授《利用Internet搜索信息》一課時,就積極幫助學生學習具體操作方法:先找到合適的網(wǎng)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下載資料。在下載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其中的一些信息技術原理,以提升他們信息收集的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對學生的主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需求,翻轉課堂應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但就目前的使用現(xiàn)狀而言,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解決教師們的困惑,教師要結合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通過搭建全方位的學習平臺,使翻轉課堂模式無痕融合于信息技術學習之中,最終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