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市第四十一中學(441022) 張文華
一年一度的實驗教學說課大賽,作為一項全國性的大型實驗教學比賽活動,已成功舉辦了5屆。每年都吸引了無數教師加入到此項活動中來,通過參加省、市、縣(區(qū))的逐級選拔,從而獲得參加全國比賽的機會。
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實驗教學一步步向正規(guī)化、普及化、信息化發(fā)展,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為湖北省基礎教育的發(fā)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每年各學科優(yōu)秀教師在全國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為湖北省獲得榮譽,但還有很多教師在實驗教學說課中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影響了說課成績。下面筆者就教師在實驗說課活動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談談實驗教學說課比賽成功的關鍵。
教師要參加這個比賽,首先就要知道它賽的是什么。只有心中有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去進行積極地準備。
筆者每年參加市級、省級評審時,總會遇到選手盲目參賽的例子,有的教師呈報的是一個實驗中的小改進,有的教師呈報的是一堂實驗課實錄的剪輯版,可能中間有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和良好的表現(xiàn),但評委們只能忍痛割愛,予以淘汰。這些選手就是犯了不明白比賽要求,盲目參賽的大忌。
參加實驗教學說課比賽,首先要明白這項比賽的關鍵詞:實驗、教學、說課。也就意味著這個比賽是關于實驗的,是要有現(xiàn)場教學實景的,不是課堂實錄,是說課,而且是課后說課。明白這幾點,準備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了。
要想在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每一個參賽選手應該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這節(jié)實驗課與眾不同之處在哪里?”
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民族發(fā)展的動力。提高教學質量,也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說課比賽的設立,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實驗教學,促進實驗手段的創(chuàng)新和實驗方法的改進,如果只是將課本上的實驗落實到位而沒有自己的特色,那是無法取得好成績的。
可能有的教師會說:“課本上的實驗已經很經典了,我怎么去創(chuàng)新呢?”下面以2016年度和2017年度參與省級比賽的生物教師的創(chuàng)意為例,看看如何通過精巧構思,讓實驗環(huán)節(jié)出彩。
生物實驗的特點是很多材料來自現(xiàn)實生活,可以從生活中獲取易得且實驗效果好的材料用于實驗教學。
如在2016年的比賽中,十堰市第二中學的張星翠老師采用黃粉蟲為實驗對象,代替鼠婦來進行《探究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的實驗。這樣改進后,實驗材料易得,不用放置土壤,黃粉蟲運動速度適中,提高了實驗的可行性。而來自荊門的李雪梅老師則用蚯蚓代替鼠婦,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進行《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時,許多老師均從身邊的材料入手,有的用婆婆納,有的用綠蘿,有的用小白菜或銀邊天竺葵來代替天竺葵進行實驗,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實驗創(chuàng)新中,實驗器材是非常好的一個實驗創(chuàng)新切入點。從近幾年的比賽中,可以看出實驗器材的創(chuàng)新有兩個趨勢。
(1)接地氣,即更生活化,更易得,使生物實驗更有趣味,更有利于學生在課后進行廣泛參與。
如在2016年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棗陽市吳店鎮(zhèn)第二中學的付裕老師在《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在器材方面根據實驗需要選用了泡沫保溫箱、按壓式洗發(fā)水瓶等學生身邊的材料代替課本中連接復雜的實驗裝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符合學生實際;仙桃中學孫曉艷老師,在《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模型》實驗中,從女兒的玩具中得到啟發(fā),用毛絨條、超輕粘土演示染色體的結構,構思精巧且展示便捷,效果顯而易見。
在2017年的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襄陽市東風中學的喬奕老師用家用切片器取代兩個并排排列的雙面刀片,進行葉的橫切臨時裝片的制作,增強了實驗的安全性;黃石市第七中學的張真真老師用不同瓦數的LED燈來探究光合作用的環(huán)境因素;襄陽市第四十七中學劉國清老師,用自制的裝置來解決草履蟲培養(yǎng)和提純的難題;黃岡市黃州中學張平雙老師,在《螞蟻的通訊》探究實驗中,自制人工臨時蟻巢和磁鐵小島,用降溫法回收螞蟻。這些嘗試都是從長期的實驗教學中總結出來的,可以促進實驗教學的開展和推廣,值得同行學習。
(2)更高端,即與信息化結合,用多種現(xiàn)代實驗手段提高實驗的可靠性和探究深度,增強實驗的科學性。
信息技術時代日新月異,技術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而課本中的實驗則因多種原因,仍處于傳統(tǒng)實驗范疇,實驗器材和手段相對滯后。在近幾年的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信息技術手段及現(xiàn)代實驗裝備與傳統(tǒng)實驗相結合,都是教師關注的重點。
2016年宜昌市第一中學的羅小藝老師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離作用》實驗中,與學校周邊的高校聯(lián)合,利用多種先進實驗手段,如離心機快速制備土壤浸出液,利用微孔濾膜將生物與土壤中的酶分離,利用色度儀測量具體數據來記錄淀粉分解程度,是將新設備和新資源充分應用的范例。
2017年武漢市梅苑中學的韓武老師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實驗中,用到溶解氧傳感器、磁力攪拌器,將定性實驗轉變?yōu)槎繉嶒灒赡7聦嶒炥D變?yōu)閯?chuàng)新實驗,全過程定性探究引申為全過程數據測量,增加了實驗的深度和廣度。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數碼互動教室中的數碼模擬、各種傳感器的使用、數碼顯微鏡、虛擬實驗室……
對大多數學校來說,實驗裝備相對落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將新技術手段引入實驗中。如用測溫儀取代傳統(tǒng)溫度計;沒有數碼顯微鏡,就用電子目鏡將光學顯微鏡的觀察提升到鏡外可視狀態(tài);在實驗過程中,很多教師用希沃授課助手或同屏儀將小組實驗實況投屏到大屏幕上……
有的教師會問:“怎樣才能做好創(chuàng)新?”
這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實踐前人的經驗,同時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不斷改進完善現(xiàn)有的實驗,感悟創(chuàng)新;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不斷學習,培養(yǎng)自己的綜合知識和設計能力,大膽地設計創(chuàng)新,并逐步完善。
實驗設計得再好,也要善于呈現(xiàn),要將自己最好最美的一面在比賽中呈現(xiàn)出來,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一份設計精良、打印裝訂精美的教學設計,另一份只有一張紙連姓名都沒署上的教學設計,同時擺在你面前,你會傾向于哪一個?
每年的比賽,都需要選手提交教學設計。但在比賽過程中,總有選手空手而來,沒有準備教學設計;有的選手雖然也準備了,但上交的卻是說課稿;還有的選手的教學設計極其簡單,格式不規(guī)范,內容過少。
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應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目標方法(著重在設計思路和實驗改進)、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6個方面。因為是課后說課,在教學過程中,最好有實驗過程和實驗效果的照片穿插其中,以生動形象再現(xiàn)實驗課堂的精彩。
每年的比賽活動中,一些選手的PPT制作成為自己的減分項。要么是字太多,將所有說課的內容均放置在上面;要么背景太暗或太亮,界面不美觀;要么字號太小,看不清內容……制作PPT時,要注意主題明確、層次分明、內容具體、整體風格統(tǒng)一、畫面美觀大方。
自2017年起,參加省級實驗教學說課比賽的選手,在初賽階段要提交說課的視頻資料,由評委在網上觀看評分。視頻的制作水平與參賽教師是否能夠進入現(xiàn)場說課有直接關系。
在視頻制作環(huán)節(jié)中,容易出現(xiàn)的失誤有以下幾點。
上傳的視頻為非完整說課視頻,只是配了音的PPT講解的微課視頻;視頻的清晰度不高;光線、噪音控制不好;在視頻中未呈現(xiàn)實驗課堂的整體情況(保證實驗教學的真實性);實驗過程部分無特寫,未能呈現(xiàn)良好的實驗效果;視頻剪輯制作粗糙;視頻時間過短或過長……
注意回避以上幾點,制作出來的視頻一定會吸引評委的注意,為說課比賽添分加彩。
細節(jié)決定成敗。作為參加比賽的選手,不僅僅代表的是個人,同時也代表了所在地區(qū)教師的形象,在參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均應表現(xiàn)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整體素質。
若要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參與任何一項重大比賽,需要有一定的儀式感,這不僅僅是對比賽的尊重,也是提升自信的一種自我暗示。在每年的比賽中,總有一些不拘小節(jié)的選手,衣著隨意,不修邊幅,看似隨性,但表現(xiàn)出的卻是對比賽的不在意。作為參賽選手,應該衣著得體莊重,落落大方,儀容整潔。
參加比賽,特別是現(xiàn)場比賽,緊張難以避免。作為參賽選手,一定要沉著冷靜,站姿輕松自然。語言要清晰,用規(guī)范普通話進行表述,娓娓道來,在合適的時機輔以肢體動作。在說課過程中,不要機械地背誦說課稿,也不要因為記不起其中的一句話而打亂說課節(jié)奏,自然應對說課時的突發(fā)問題。同時,在比賽過程中眼睛要注視前方,不要一直看著屏幕念文字,也不要目光空洞不知所視何物,最好與評委有眼神交流。
說課時不要面面俱到,要有所側重,不要將時間平均分配到課堂的各個實施環(huán)節(jié),而應放在實驗原理內容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及實驗原理的呈現(xiàn)上。注意說課比賽的時間要求,最好是在規(guī)定時間的前30 s左右結束說課,不要超時。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可以在設計PPT時運用排練模式或自動播放形式,將時間設定好,有備無患。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節(jié)課,均有值得反思和改進的地方。在說課的反思階段,教師要對實驗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認真分析,說課重心應該落在實驗操作及結論的得出上,注重實驗過程分析,重在啟迪、創(chuàng)新而且充分展示出創(chuàng)新之處,為今后的實驗教學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