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露
摘要: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社會中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矛盾,由此引發(fā)的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也越來越多。信訪案件的解決,既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也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本文通過對我國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成因進行分析,從新時期涉法涉訴的特點出發(fā),探索出一套相應的對策,以期推進我國涉法涉訴信訪的法制化進程。
關鍵詞:涉法涉訴信訪;成因;特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2.8;D92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217-01
一、涉法涉訴信訪事件的成因
(一)司法實務方面的原因
在法官判案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審判結果的公平公正而忽略了審判的過程,在審判過程中沒有對相關的案例進行查詢,這就導致了“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這樣的判決結果往往得不到相關人員的信服。此外,在判決作出后,判決文書之后往往寫有上訴期限或者申請再審期限,但當事人在很多時候往往忽視了這些期限,這就導致了當事人在法定期限沒有提出上訴、超過了再審期限。這些往往導致當事人企圖通過上訪來滿足自己的合理訴求,使信訪案件不斷增加,加大了相關部門的工作難度。
(二)公民個人的原因
在傳統(tǒng)觀念里,“攔車陳情告御狀,擊鼓鳴冤盼青天”,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冤情引起官員的重視,促進案件的解決;此外,隨著人們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人們更多的想通過各種途徑使自己的問題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在這一過程中,法律途徑時間慢,而且要付出一定的經(jīng)濟成本,而信訪成本則非常低,這就導致了存在投機心理的人選擇信訪來表達自己的訴求。
二、新時期涉法涉訴信訪的特點
(一)上訪時機擇機化
信訪人員的上訪時間有一定的規(guī)律,部分信訪群眾尤其是信訪老戶為引起重視,往往選擇一些特殊時期,如在國家“兩會”及重大活動等重點敏感時期進京上訪,制造影響;甚至通過纏訪鬧訪制造事端,故意給基層法院施加壓力。
(二)串聯(lián)上訪抱團化
部分信訪老戶之間保持經(jīng)常性聯(lián)系,選擇時機,結伙上訪,思想上抱著“上訪人越多越好、制造影響越大越好”的錯誤觀點,甚至跨區(qū)域串聯(lián)或煽動帶領其他人越級上訪,以“抱團”方式提出各種利益訴求,采取異常舉動,故意長久滯留,組織化傾向明顯,嚴重影響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
(三)信訪要求過高化
進京上訪人員中,絕大多數(shù)信訪反映的問題都已經(jīng)處理過,有的信訪案件已經(jīng)法院一審、二審,由省高院駁回申訴。但是由于信訪人要求過高,認為通過上級部門向基層法院施壓即能促成信訪訴求的滿足,把進京上訪當作自己獲得利益的一條捷徑;有的信訪人員不滿足于規(guī)定的經(jīng)濟補償標準,持續(xù)上訪,并不斷提高超越有關規(guī)定的補償要求;有的信訪人員對已解決的問題,當時滿意,過后反悔,期望通過上訪重新得到更多好處。
三、涉法涉訴信訪的對策
(一)加強立法系統(tǒng)在消解涉法涉訴信訪問題中的作用
立法系統(tǒng)對于社會秩序的構造起著頭等重要的作用,它通過自己構造法律體系的行為而給社會供給可以遵循的規(guī)范體系,因而一個有效運轉的立法系統(tǒng)總是能夠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而把社會糾紛水平降低到最低限度。因而,我們應該在立法階段積極探索在不違憲的前提下進行適合社會現(xiàn)實的立法,盡量減少無法可依的情況,加強違憲審查與立法審查,對違反憲法、法律基本原則等行為及時處理,從立法上減少法律滯后性自生的弊病。
(二)加強法制宣傳和輿論引導
加強與宣傳部門、新聞單位的溝通,加大對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改革的宣傳力度,引導群眾依法理性反映訴求、維護權益。加強新聞輿情與網(wǎng)絡輿情監(jiān)測,對惡意炒作重大、敏感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詆毀、攻擊我國司法制度的,及時發(fā)布權威信息,消除負面影響,為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信訪信息共享制度
征得信訪人同意的、不侵犯信訪人隱私的前提下,建立各級涉法涉訴信訪信息共享制度制度,詳實記錄下其個人信息及信訪理由,同時也記錄下其上訪次數(shù)以及其信訪整個過程,提高各級信訪部門處理效率。信訪信息共享可以有效的提高信訪案件的解決效率,減少“重復訪”的問題。
(四)敗訪繳費制度
相關部門可以針對信訪案件收取一定的費用,該制度是出于對信訪制度的“純凈化“,使得無理上訪者承擔一定的風險和成本,進而使涉法涉訴信訪者更多的選擇正規(guī)司法途徑而非信訪途徑。在這一制度中,信訪者在多次上訪敗訪之后,將承擔一定的敗訪費用,該費用視本案件造成的行政成本開支而定。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上訪者的投機心理,有效的規(guī)范信訪案件。
四、結語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重視,信訪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利于增強公眾對司法的信賴。相關部門應恪守法律底線,積極改善當前的信訪環(huán)境,逐步解決信訪問題,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讓信訪制度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陳國成,張兵.涉法涉訴信訪制度困境與制度創(chuàng)新構想[J].法制博覽,2017(30):206.
[2]余桂榮,龐菲菲.涉法涉訴信訪的現(xiàn)狀及其法治化路徑[J].梧州學院學報,2017,27(05):51-57.
[3]蔣世雄.新形勢下化解涉法涉訴信訪矛盾探索[J].中國檢察官,2017(18):45-48.
[4]王旭東.提高依法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能力水平[N].人民公安報,2017-09-16(001).
[5]唐守東.新時期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特點與對策[J].求知,2017(0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