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品質高中;課程建設;課程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75-0071-01
【作者簡介】陸志平,江蘇省教育學會(南京,210000)副會長,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一直走在全省普通高中的前列,引領著高中的改革與發(fā)展。在全省開始建設高品質高中的關鍵時刻,他們又拿出了令人驚喜的方案。
從高質量到高品質,是新時代普通高中發(fā)展素質教育的新目標,是普通高中整體辦學水平的發(fā)展提升。建設高品質高中,靠吃老本炒冷飯,靠零零星星小打小敲,都解決不了問題,需要根據(jù)本校具體情況,理出改革創(chuàng)新的大思考大思路。
常州高級中學的“大課程、大基地、大學習、高科技”,在高科技大基地的新教學環(huán)境中,建設大課程,推進大學習。超越知識點教學,超越應試教育,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ǎng),著力深化素質教育。最值得稱道的是超越了單項探索,統(tǒng)籌考慮課程、學習與環(huán)境,整體設計,融合創(chuàng)新。
大課程、大基地、大學習、高科技,四者都有具體而又豐富的內涵,整合融通的理念則是統(tǒng)領,是貫穿其中的靈魂。
以“課程融合”的方式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校本化統(tǒng)整?;趯W科課程,又超越學科課程,為學生構建由“必修課程”和“研修課程”構成的“大課程”系統(tǒng)。其中“研修課程”主要包括以學科為基點的學科內融合課程、跨學科融合課程、超越學科的主題融合課程。為全體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課程選擇,滿足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走出原有“學科課程基地”及設施資源開發(fā)利用各自為政、相對封閉的狀況。整合“智慧云校園”平臺與“一室三中心”的課程資源、人力資源、數(shù)字技術、環(huán)境設施等軟硬件資源,以學科聯(lián)動為特征,實現(xiàn)跨學科的互動與資源融合,形成“大基地”的規(guī)模效應、系統(tǒng)效應。
“大課程、大基地”,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軟硬件資源支持,突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學習時空的限制,使得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學習”成為可能,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選擇性學習、深度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
“大課程、大基地、大學習”又是“高科技”的。通過智能化云校園系統(tǒng)的建設,通過應用服務的集成與融合,實現(xiàn)校園的信息獲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務,從而推進智慧化的教學、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務。
課程、學習、基地、科技四者各自內部是整合融通的,四者之間也是整合融通、相輔相成。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提升了課程基地的技術含量,促進了課程、學習理念與方式的更新;大課程、大基地建設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大課程、大基地、高科技共同發(fā)力,使大學習成為可能。
“大課程、大基地、大學習、高科技”理念先進,又具有實踐的基礎,必將發(fā)揮綜合育人的效應。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