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莉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中心小學,福建南平 353409)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具備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的意識,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給出不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形成多重碰撞,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品質。課堂導入時設置懸疑,重點突破時發(fā)動對話,訓練設計時啟動質疑,應用實踐時展開反饋,都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激烈碰撞,為塑造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1]。
數學課堂導入是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情境,以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懸疑問題,無疑是教師最為常見的選擇。教師要注意對懸疑問題進行創(chuàng)優(yōu)設計,以提升問題驅動力。
在講授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軸對稱》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要先給學生出示一些圖形,并給出一些懸疑問題設計:你們看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呢?仔細觀察,你能夠總結這些圖形的特點嗎?你們能夠找到這些類似的圖形嗎?如何才能知道圖形的左邊和右邊是相同的呢?教師拋出問題后,會立刻引起學生的積極回應。學生在觀察之后,紛紛給出自己的見解?!斑@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我們將圖形進行對折的話,會發(fā)現這些圖形是重合的。”“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軸對稱圖形,如天花板上的圖形、兩只鞋的圖形、對襟衣服、鐘表面板等。”教師對學生的見解給出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繼續(xù)思考,以形成更豐富的學習認知。
教師為學生設計一組懸疑問題,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學習機會,能成功啟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從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設計是非常有成效的。學生的直觀學習思維比較發(fā)達,教師利用圖形信息展開教學活動,其教學契合度更高,學生的學習思維歷練效果也更突出。
進行數學教學的重難點突破時,學生的學力基礎、數學悟性、學習習慣等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對話,可以讓學生在多重思維碰撞中達成更多的學習共識。
《認識分數》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教師在突破措施設計時,可以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張長方形的白紙,并根據自己的理解,通過對折的形式,將這張白紙平均分成4等份。學生依照教師提示,很快就會完成相關操作。教師繼續(xù)引導,將白紙分成等份、12等份,學生開始對折疊方法展開研究,課堂教學進入學生的探究熱議階段。有的學生說:“分成8等份比較容易要分成12等份,就會比較麻煩,需要研究具體的操作方法?!苯處熍c學生一起展開實踐操作,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加高漲,并探索出多種操作方法。
教師讓學生利用實踐操作形式展開重點突破,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機會,學生的參與熱情極高,特別是教師參與到實踐操作活動中,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充裕的激發(fā)力量,讓課堂進入高效互動環(huán)節(jié)。
進行數學課堂訓練設計時,教師習慣讓學生以書面形式展開練習,這種訓練形式太過單一,對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作用不太明顯,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展開教學質疑活動,讓學生主動提出學習疑惑,并在不同范圍內進行質疑釋疑活動,在爭辯中達成學習共識,其思維品質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質疑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思維,其操作價值極高。
進行《找規(guī)律》的學習時,教師給出了三組算式,讓學生展開觀察,并發(fā)動學生根據觀察情況展開質疑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開始觀察分析,質疑問題不斷涌現:因數后面有零,在計算時先將零前面的數字相乘,再將省略的零添上,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呢?140×30=4200,先操作14×3=42,然后添上兩個零,就得到了4200。如果零在中間該怎么辦呢?多位數乘以一位數是否適用于兩位數乘兩位數呢?教師對學生質疑問題進行集體講解,并利用例題進行驗證操作。學生順利掌握了相關問題要領后,對整十數相乘就會有更深刻的認知。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質疑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探索的機會,從學生質疑問題的情況可以發(fā)現,教師教學引導是比較成功的,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內容核心展開質疑設計,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思維的激烈碰撞。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比較活躍,只要教師設計調度科學,便可以成功啟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品質。
數學應用是理論聯系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數理認知的驗證過程。教師在這個階段展開多重反饋操作,不僅對學習成果進行科學歸結,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在接軌學生生活實踐中形成數學素養(yǎng)。數學與學生生活有緊密聯系,讓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學習數學,這本身就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對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成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學數學與學生生活有諸多關聯。教師在教學操作過程中,不妨結合學生的生活認知實際,為學生設計更多的驗證式學習活動。例如,《面積的含義》一課,首先讓學生找出生活中關于面積的案例,比較一下不同圖形面積的大小。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很快就會列舉出一些例子,如課本封面、文具盒面板、三角板面、桌面、黑板面、地板面等,都屬于一些面,這些面的面積大小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量一量,這些面的面積有多大。學生聽說要測量面積,都顯得非常興奮,紛紛展開實踐操作。教師跟進指導,解決學生存在的個性問題。學生展示測量結果:“文具盒面的面積大約為40cm2,課桌面的面積大約為12dm2,一間房的地面面積大約為18m2?!苯處煂W生給出的數據展開評價,為學生提供明確的糾正意見,讓學生的學習思維順利入軌。
教師可以發(fā)動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實物面案例,并讓學生展開實際測量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索機會。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其學習思維被成功激活,課堂教學進入嶄新階段。學生實踐操作需要數理認知的支持,其思維調動頻繁,操作效果逐漸呈現出來。數學實踐學習是一項綜合思維活動,需要學生充分激發(fā)思維活力,這樣才能形成學習成長契機。
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契機展開針對性引導,勢必能夠創(chuàng)設更多的思維碰撞機會,通過積極有效組織,讓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互動中形成學習認知[3]。抓引導契機,促思維碰撞,為數學課堂教學帶來豐富啟迪,這是數學教學的基本操作策略,也是大幅度提升數學課堂效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需要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1] 滿桂芹.當好數學“引導者”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A]. 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論文精選(下),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