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彬
自從小學設置英語課程后,國內研究開始關注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大部分文獻都是集中于中學、大學階段的英語口語研究,小學階段很少涉及。因此筆者以C小學為例,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非參與式課堂觀察法對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
(一)調查目的 本問卷的目的在于通過調查中高年級小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現狀,分析當前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存在的問題,以供后來的研究者參考。
(二)調查對象 本文以C小學三至六年級總共四個年級的學生為例,以小學中高年級小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對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對象從四個年級中隨機抽取,最終總共抽取了230名學生,其中男生127名,女生103名,被試者身體和心理狀況健康。
(三)問卷的設計與實施 本問卷從學習的態(tài)度、效果、方法和環(huán)境四個部分進行設計,總共14道題,包括13道單項選擇題和1道開放題,在2018年3月5號對C小學三到六年級的學生發(fā)放問卷230份,并當場全部收回。其中有效問卷數量為230份。
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總的來說,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還存在諸多問題,在學習態(tài)度、方法、效果和環(huán)境上都有所欠缺。
(一)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校的課外英語活動單一且少 12.6%的學生認為老師采用教師單獨講課,學生聽課的授課方式,54.8%的學生反映學校沒有組織過課外英語活動,32.6%的學生反映班級較少組織英語活動。這些數據反映出學校給學生營造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質量較低,學生在學校練習口語的機會很少,這也會讓學生形成一種“英語口語不重要”的錯誤觀念。
(二)同一班級的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差異較大,部分學生畏懼開口講英語 在課堂中積極和老師進行互動,是消化知識和使用知識的表現。56.1%的學生喜歡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十分樂意和所有同學講英語,31.3%的學生喜歡和同桌或熟悉的同學說英語,只有12.6%的學生不愿意說英語。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學生水平已發(fā)生差異,部分學生已經趕不上課堂的進度,班級的英語水平開始兩極分化。
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教師的教學行為失當。
(三)學生對英語口語重視不夠 只有11.3%的學生認為聽說在英語學習中最重要,54.3%的學生認為口語的好壞對英語學習成績沒有影響,49.6%的學生一天只花半個小時在課外練習口語。筆者在聽課時,發(fā)現教師所布置的作業(yè)多為熟讀課文,而期限則為一周。由于時限較長,學生每天便只花少數時間來簡單地朗讀課文,而在這種朗讀中大部分學生實際上并沒有在有意識的情況下注意語音、語調,僅僅只是為了練熟練度,甚至在很多時候熟練的是錯誤的發(fā)音,有時候家長甚至不會進行監(jiān)督,隨便簽字了事,而教師由于班級人數過多,在檢查作業(yè)時只能以抽查的形式進行,沒辦法一個個進行發(fā)音糾正。
(四)學生的英語口語缺乏交際性 筆者對部分學生(3-6年級)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語口語交流后發(fā)現,學生的英語口語普遍缺乏交際性。低年級的學生基本只對課本中學習過的對話有反應,如果問他們沒學習過的日常簡單問題,基本上就答不出來或者聽不懂,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水平較高一些,但往往回避說英語,怯于開口。
教師的教育理念不當、學生課外自我練習少、家長的不重視都會造成學生口語交際性的匱乏。
(五)學校自主制定的英語口語考試評價標準低,執(zhí)行力度不夠 由于新課改要求,小學也開始在期末安排口語考試,筆者在訪談中也向教師們求證過,證實學校確實有安排每學期期末的口語考試。但是,關于口語考試的具體實施情況卻不盡人意,其中口語考試的考試評價標準僅是看學生朗讀課文是否流暢,發(fā)音是否準確,并不考察學生的交際能力。
也就是說,雖然學校安排了口語考試,但是考試內容單一,標準低,缺乏交際性,難以真正考查學生實際的英語口語能力。此外,口語考試成績不計入綜合成績,也使得學校、家長都不重視口語培養(yǎng)以及口語考試。
筆者在調查的過程發(fā)現了當前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存在的問題,也對其做了成因分析,發(fā)現其中既有學生態(tài)度不夠端正、心理特點等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校重視不夠的原因。在這三方面因素中,教師是教學任務的執(zhí)行者,調控教學活動,同時也指導著學生學習活動,他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的最終學習效果,所以筆者認為,教師是最核心的影響因素,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則是問題解決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