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毅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蠶崗中學,廣東云浮 527423)
德育是教師的責任,若是教師只負責傳授學生知識而忽視對學生心靈的培育,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學習的機器。對于學生來說,讀書是為了有更好的前途。而德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因此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始終將德育工作擺在首位。以下是我結合多年來的班級管理工作經驗,總結出的德育工作的做法。
班主任是班級的領頭人,同時也是開展德育工作的負責人。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我重點采取以下措施對班級進行管理,目的在于深化德育工作。
良好的班風與教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眾所周知,“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因此在新學期開始之際,我嚴格按照本學期的工作計劃以及學校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并結合本班現(xiàn)狀,與學生干部詳細討論如何制定符合班級實際情況的班約與管理制度。將此作為管理學生的根本,使學生的日常行為變得更規(guī)范,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律的習慣。
班級內只依靠班主任來負責開展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學生對于班主任下達的指令有時候難以做到,需要學生干部進行協(xié)助;同時班主任事務較為繁忙,也需要學生干部進行輔佐,此時學生干部的作用是為師生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經過多年工作實踐,我深深意識到班級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學生干部,要想布置的任務被全面執(zhí)行,首先需要強化學生干部建設,讓學生干部明確自身職責所在,協(xié)同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每周日晚上為學生干部會議召開時間,主要是聽取他們在一周內觀察到的班級現(xiàn)象說明或是學生反饋的意見,隨后在班內進行一周的總結,給予表現(xiàn)好的學生鼓勵表揚,給予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批評,并協(xié)助學生一起進行改正,目的在于遏制班級的不良風氣。
德育工作是良好的班風、學風發(fā)展的前提,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德育工作應作為班級管理的首要工作。為了貫徹落實德育工作,我著重抓下列事務:
好習慣有利于一個人的身心發(fā)展,壞習慣則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害無益[1]。一個人的習慣養(yǎng)成后,會變成一股力量,潛移默化地對人的行為、言語及思維產生影響。因此每個學期我必抓幾方面的教育:①文明禮儀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深刻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并且時刻做到講禮貌,對校內教職工人員、父母親屬以及提供服務的員工表示尊重與敬意。②道德品質教育: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做到自律,嚴格遵守紀律,不做有損形象的事情。③衛(wèi)生習慣教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講衛(wèi)生,保持環(huán)境整潔及身心健康。④學習習慣教育:協(xié)助學生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如課堂中認真聽課、課后獨立完成作業(yè)等,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做到毫不松懈才可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為此,我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為學生筑牢平安防線,盡量防止發(fā)生安全事故。例如,定期開展安全教育班會,對交通、飲食、教室及宿舍等方面進行教育,并叮囑學生謹記于心;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安全演練活動,讓學生在突發(fā)意外時能做到冷靜應對。
學生在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受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言行舉止不良的現(xiàn)象,例如,紀律意識淡薄、強烈的逆反心理、自控能力弱等。為了增強學生的法制紀律意識,我采取幾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紀律教育: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黑板報及班會向學生講解法制紀律教育的重要性;每學期邀請公安部門工作人員到校內展開法制紀律宣講會;與家長一起增強學生的法制紀律意識。
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讓學生的自我發(fā)展也相對發(fā)生改變。多數(shù)學生責任感不強,或是為人較自私自利。針對這種情況,我展開了形式多樣的班會活動,并且讓學生參與到班會活動中,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這樣學生不但了解到不同的看法,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還可往正確的輿論方向發(fā)展。例如,針對學生不服從父母、教師的管教,不理解父母、教師的用心良苦,利用“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主題為“感恩在我心中”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針對校內外亂扔垃圾、亂吐痰等不良現(xiàn)象,開展主題為“美德存在于生活小事中”的班會活動,幫助學生意識到文明禮儀的必要性,深刻了解文明的習慣養(yǎng)成是從小事做起的。
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開展的活動也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將德育工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在課余時間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外開展的活動,例如,校內的元旦晚會、藝術節(jié)及校慶等;校外的敬老院獻愛心、上街打掃街道等。這些活動有利于學生端正思想,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可發(fā)揮學生的技能特長。
班級環(huán)境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因此,環(huán)境文化的塑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營造氣氛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使同學之間相處更加和睦,我在教室左右兩面墻壁上貼一些名人語錄、畫像及警示語,在教室前門、后門兩面墻壁上貼《中學生守則》等制度,并選用一些空白地方粘貼課程表、本學期計劃、班級公約等,教室后門那面墻壁是學習園地,可用于粘貼班級所獲的榮譽證書、錦旗。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的傳遞與回饋的一種重要過程。溝通的效果直接反映出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敗。因此,只有保證教師與學生之間做到有效溝通,互相傳遞信心、交流看法、反饋意見,才能使班級管理事半功倍。
班主任是負責管理班級的主要人員,要想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班主任是自己的良師益友,首先需要班主任與學生做到高效溝通,從中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不再抵抗班主任的管教,以便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溝通的現(xiàn)狀,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我選擇不同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例如,可與學生單獨交流,使用電話、QQ及微信與學生聊天等。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團隊,依靠團隊的力量才能共同前進。這也說明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需要科任教師的理解、支持及幫助。因此,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可定期向科任教師了解課堂情況、學生的成績,并將了解到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通過與科任教師溝通,全面商量對策,共同促進班級德育教育的提升。
德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核心,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應將德育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推進德育工作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擁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
[參考文獻]
[1] 陽堅俊.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見[J].知識文庫,2016,(1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