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賢呈
(浙江省溫州市建設小學甌江校區(qū),浙江溫州 325000)
武術不僅具有表演性質,也具有競技性質,不僅可以幫助國人強身健體,還能使國人在精神方面也得到鍛煉。將武術教學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是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傳統(tǒng)的小學武術教學模式下,由于武術內容相對比較枯燥,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做幾個動作就草草了事,這樣學生就學不到武術的精髓。利用游戲教學法可以打破以前武術教學無聊、枯燥的局面,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武術以及體會武術的精神。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在小學武術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法[1]。
武術的內容比較豐富,種類也比較多樣。在小學武術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一些基本的武術動作,而且還要讓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武術禮儀,因此在教學中學生難免會感覺枯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游戲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和積極性,并且能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武術的精神。
例如,在講授“抱拳禮”和“沖拳”這部分知識時,就可以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首先,我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抱拳禮”和“沖拳”的動作視頻,讓學生體會和模仿這套形體動作。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練習“抱拳禮”之后,兩個學生為一組,扮演兩個“俠客”,然后模仿電影里的臺詞,讓學生做“抱拳禮”的動作,通過這樣的小游戲學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在講完“沖拳”之后,我給學生描述了一個情景:“同學們,現在是在一片竹林里,有一個怪獸正在欺負村民,那我們用所學的武術來制伏這個怪獸吧!”然后讓學生按照所學的武術套路去“打怪獸”,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產生于西方的一種學習方法,它在教學中受到廣泛的歡迎。可是在武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常常流于形式,只是單一的模仿與練習。武術的精神在于團結合作,而不在于單打獨斗,武術的精神更在于求同存異,而不是排斥和歧視。正如武術的流派有許多種,但是武術沒有高低之分,都是偉大的文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運用游戲教學法,一方面可以營造良好的武術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團結合作的意識,這就是所謂的“武德”。
例如,在學習完“太極拳”和“少林拳法”的知識后,在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剪輯而成的各大武術流派的電影片段,又給學生介紹了相關的武術流派內容。之后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了解了這么多武術流派之后,你想歸屬哪一個派別呢?我們要在操場上召開一個武林大會,不知各位俠客愿意參加嗎?”來到操場之后,我讓學生自由組隊,選擇自己的武術派別,然后取好自己的組名以及口號。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組內的“絕世高手”展開武術比賽,學生在進行比賽前互相抱拳問好,在進行比賽時,組內的學生為自己的“比武選手”加油鼓勁。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不僅愛上了武術學習,同時也懂得了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武術不僅屬于藝術的一部分,同時也屬于競技體育的范疇,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發(fā)揮武術的這一特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傳統(tǒng)的武術教學,教師不注重讓學生展開武術競賽,形式也相對比較單一。教師在利用武術教學法時不要拘泥于教材,應該學習相關的知識,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征,設計合適的競賽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武術。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武術比賽或者搏擊比賽之類的視頻,這樣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影響,讓學生對武術學習充滿期待[2]。
例如,在武術教學中,武術基本功的訓練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同時又是學好武術、練好武術的重要基礎,基本功包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腿法、弓架等,在給學生講“踢腿”的知識時,我就通過設置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展開競賽。我給學生示范詠春拳里的“高位側踢”“中位側踢”“低位側踢”等步法。之后讓學生展開踢腿計時賽,以十個學生為一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十個側踢動作,贏的學生予以獎勵。另外,在講了“太極拳”的知識之后,我讓學生自由結組,用太極的步法編排一套武術動作,然后讓學生自己做評委,獲得高分的同學同樣會獲得優(yōu)厚的獎勵。通過游戲競賽的方式,學生不僅學會了合作,也形成了合作的意識。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越來越注重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倡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由于應試教育帶來的慣性,學生在學習中也放不開,思維也受到限制。在武術教學中也是一樣,教師要打造快樂有趣的教學課堂,就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導者,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和獨立意識的要求。如果想要讓游戲教學法深入小學武術教學當中,就要轉變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滲透“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只有做到這個前提,才可以讓學生廣泛地參與游戲。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朋友,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環(huán)節(jié),都要與學生打成一片[3]。
例如,在講授“長拳”這部分知識后,我就帶領學生玩了一個“搶墊子”的游戲,讓學生圍成一圈,準備的墊子要比學生的總人數少一個。我在中間擊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進行跑跳練習。鼓聲落時,沒有搶到墊子的學生需要回答本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或者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這個游戲緊張、刺激,教師融入學生當中,會讓學生感到放松。有的學生提議讓我也要參與搶墊子的游戲,我沒有搶到墊子,就給大家唱了一首關于武術的歌曲,這個游戲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越來越喜歡上武術課。在平常的教學當中,我時常給學生講“武術是快樂的,大家要在快樂中學習”,學生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也會聽取學生的想法。
綜上所述,武術既是一種偉大的表演藝術,也是一種體育運動,武術文化博大精深,將武術納入小學體育教學當中,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讓學生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愛國精神。武術教學正如太極拳法一樣,并沒有固定的套路,重在教師的教育理念,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學到武術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