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邵斌
(福建省邵武市實驗小學,福建邵武 354000)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極其豐富,學生興趣極其廣泛,實施條件又千差萬別,課堂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造成許多教師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中常為學生的無序頭痛不已[1]。無序意味著無效。我們教師在指導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經驗,認為抓住關鍵點,就可以使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達成目標,收到實效。下面,筆者就關鍵“五點”進行交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常用的組織方式就是小組合作,而最容易出亂子的也是小組合作,表面上討論得熱熱鬧鬧,實際上東張西望、東拉西扯[2]。其主要問題就是出在分工不清,職責不明?!叭巳擞惺伦觥本筒粫盁o事生非”了。因此首先是小組人數(shù)不宜太多,其次是人人有“責”,如小組長負責分工統(tǒng)籌,記錄員負責記錄活動過程,還可以視情況增設“材料保管員”“發(fā)言人”“陳列員”“外交求教員”等。
一位教師組織《紙杯的游戲》綜合活動,除了擺在桌面上的人手一個的一次性杯子由材料保管員保管,課前她還邀請各小組組長到臺前,說悄悄話,交代相關事宜(何時給何人發(fā)哪份“隱秘”材料)。活動的“觀察討論”環(huán)節(jié),請組長給每人發(fā)一個“紙杯”,保管員給一個“塑料杯”。同學們研究紙杯、塑料杯有何不同,和小組成員交流,記錄員進行記錄。進入“嘗試實踐紙杯”環(huán)節(jié),教師又讓組長再一次取出其他紙杯,每生3個進行體驗。最后的“嘗試實踐紙杯”環(huán)節(jié),杯子數(shù)量不能滿足每人6個,教師就要求“請組長安排一下誰先玩”。課堂環(huán)環(huán)相扣,要求步步明了,任務人人有責。課堂組織相當有序。
值得提醒的是,獨立思考是合作前提,每個組員在獨立構思的基礎上,再在組內交流,才能有話可說,才可以進入綜合組員意見或是以某人意見為主的討論。
教師首先要規(guī)范課堂秩序,建立課堂基本紀律常規(guī),才能使課堂動靜有度,秩序井然,最大限度地保護所有學生的學習、平等交流的權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合作習慣。這樣呈現(xiàn)的課堂秩序,才是真正的活而不亂。
綜合課堂“亂象”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活動組織者未在對應的時間將任務交代清楚。
如果是校外活動,可以在每次出發(fā)前發(fā)一份“任務單”?!叭蝿諉巍币笾赶蛎鞔_,有了任務,學生的活動目的就明確很多。
如果是室內活動,教師也要讓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及每個環(huán)節(jié)有什么計劃,活動規(guī)則如何,評價標準如何。教師要確認大部分學生能明確此環(huán)節(jié)的要求,然后再開始下一輪活動。
如一位教師在組織《創(chuàng)意七巧板》活動時,進入“想一想,自由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教師用PPT亮出要求:“獨立創(chuàng)作或與同桌合作;給你的作品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把作品含義告訴其他同學;一副七塊板都要用上;時間:5分鐘?!睂W生閱讀要求后,計時器開始進入倒計時。音樂響起,學生開始活動。時間到,音樂戛然而止,學生自然停止手上活動轉而面向全班。
課堂中,學生動手操作或合作討論環(huán)節(jié)后會進入傾聽小結或友情提醒的環(huán)節(jié),這就需要些訓練有素的技巧了[3]。
肢體動作法:教師們常用的是“1、2、3”“請安靜”,其實也可以騰出大家的雙手,如拍手1、2、3。學生聽到教師拍手,也馬上停下手中的活連拍三下,開始傾聽。
計時法:與學生確定環(huán)節(jié)活動時間后,用沙漏時間課件或音樂提示法進入倒計時,時間到,孩子活動停止。這也是有效的小技巧。
競賽刺激法:在學生學習情緒不佳、疲勞或學習積極性不高時,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開展一些小型教學競賽活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呈跳躍式集中,從而使學生跳出不良的學習狀態(tài),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還有目光注視法、聲音控制法、行為控制法等等。總之,教師必須有與現(xiàn)代教育相適應的因人因地、適境適情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方可熟能生“巧”。
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導”主要是方法的指導。
如《創(chuàng)意紙花》第一課時,小組合作制訂活動計劃環(huán)節(jié),先讓每個孩子獨立思考“我要為誰,做一朵怎樣的花”。每個人在心中勾勒一幅紙花藍圖。再組織小組合作,在小組里一一說出自己的想法,求綜合組員意見,排除不可行方案。也可以以某個組員意見為主,大家斟酌后,增減意見。再如一教師組織《有趣的影子》綜合實踐活動第一課時主題生成課,步驟一:“你能圍繞剛才這些有趣的影子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嗎?”孩子們通過獨立思考記下自己的問題。步驟二:“哪些是最有價值便于研究的問題,把你們的問題集中到小組里一起確定選擇兩個最有價值的問題。”步驟三:“老師告訴大家如何確定最有價值的問題,先把每個人的問題擺出來,相似的問題進行整合,將最重要的、有條件研究的留下,實在不行,還可以由組員舉手表決!”
“有趣的影子”活動第一階段主題生成,在學生歸整好問題后,教師提出“接下來,我們要研究主題的確立”。教師出示“課題”的標準范例“關于( )的研究”“有關( )的調查與研究”“探究( )的關系”,請同學用以上范例,結合自己準備研究的問題,把你的課題表述出來。
綜合實踐活動涉及的方法指導很多,計劃制訂法、調查報告等可以結合制表等方法指導學生討論完成??傊?,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自主實踐探究為主,但教師的導體現(xiàn)在學生的憤悱處,那活動就會更有序更有效了。
活動中的及時評價與平常學生的發(fā)展性評價結合得好,學生在綜合實踐課堂上也會更加有序。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就在每次活動中設計這樣的評價欄目: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表現(xiàn)( ),我的小組合作( ),誰的表現(xiàn)欠佳,我建議他( )。課后,教師根據(jù)這些評價結論進行點評。學生在簡單的評價中感受到綜合活動課需要關注哪些方面。
其實,學生最注重的是伙伴間的評價。如:在我的帶領下,隨著整理匯報工作的結束,最后以組為單位開展了一個評價性討論會,旨在讓學生通過別人的評價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明確自身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方向。學生的評價實在而客觀,走到學生中間,你會聽到這樣的聲音——“XX,謝謝你爸爸上次給我們提的建議,我們的活動很有趣,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你替我們謝謝他吧!”“XX,你上次的采訪記錄字寫得很整齊,但不夠全面,我希望你下次做記錄的時候能寫得快一些?!薄癤X,你上網(wǎng)查到的資料對我們的幫助很大,謝謝你?!彪S后,大家完成了評價表。
總之,課堂是鮮活的,抓住關鍵點,尊重、鼓勵學生,讓學生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獲得發(fā)展,就是我們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效的秘訣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樹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