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鳳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江北湖田小學 浙江 東陽 322100)
古詩教學可以汲取古詩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古詩不僅體現(xiàn)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jié)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xiāng)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并且,它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建筑、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古詩學習不論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對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積極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進行古詩教學中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充分領悟古詩的意境。在不斷的探索研究中發(fā)現(xiàn),美術與古詩教學的結(jié)合,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地意境,更有助于古詩地教學。
運用“以畫解詩”的教學方法,扭轉(zhuǎn)了“灌輸式”上課的形式,因為有了對教材的把握,課堂上更加關注學生的反應,逐漸走向“學本”課堂,學生學習狀態(tài)也隨之改變,詩歌教學生機盎然。例如:在教學六年級“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單元時我就充分利用“以畫解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同時結(jié)合美術知識,畫一畫想象中的詩歌意境,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自己的小詩集。同學們學習詩歌的熱情空前高漲,很快的一本本詩集就新鮮出爐了。
甚至,在這個學期學習書本最后的十首古詩時,有些學生已經(jīng)自覺地開始跟美術老師要求可不可以在美術課上以詩作畫來進行古詩的學習。
根據(jù)《聞一多先生講唐詩》里面其中一節(jié)說到的:這是一首以天地為畫布的詩作。第一句“白日依山盡”五個字寫出了畫家很難再現(xiàn)的圖景:一個“依”字使人看到的是一輪光輝燦爛的太陽沿著高聳入云的山峰緩慢的落下去了。這是一個動態(tài),只有憑借想象才能看到這樣的落日斜陽,而畫家描繪的卻只能是一個靜態(tài)的鏡頭,畫不出落日的全過程。第二句“黃河入海流”,畫布從天上轉(zhuǎn)移到地面,主體由夕陽轉(zhuǎn)換成了長河大海。如果說第一句寫出了畫中看不到的動景,第二句又寫出了畫中聽不到的江聲。第三句“欲窮千里目”,再由天地轉(zhuǎn)到了人,但是什么人呢?“千里”二字不但寫出了具體眼界,而且使人想到抽象的廣大胸懷。以上三句寫天地人都是遠景,最后一句“更上一層樓”才是近景。在天地山河的襯托之下,更加顯得危樓高聳,看盡天下風光了。
以此為依據(jù),在教學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時候,課文理解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找出景物,了解字意”中,我就帶領學生抓住故事中的景物進行詩意理解:黃鸝、白鷺、翠柳、青天、西嶺、千秋雪、萬里船……緊接著就進行“描繪畫面,理解詩意”仔細讀一讀古詩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句古詩都是一幅圖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描繪一下嗎?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反映還是很積極地,他們踴躍地參與到了這個活動中來:“兩只可愛的小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唱歌?!薄皟芍恍↑S鸝在青青的柳樹上說話?!痹诼钊?,讓同桌之間討論一下兩個黃鸝之間談論的內(nèi)容。其中有兩個學生的想象畫面就非常地美:“今天的天氣真暖和,花兒也開了?!薄拔覀兊侥沁吶ネ姘?!”“嘰嘰嘰,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嘰嘰嘰,我們一起來唱歌吧”
本校的麻超男老師則在教學《題西林壁》這一課中采用以詩句為依據(jù)作畫。在教學中她抓住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這一句進行圖畫解詩。讓學生在理解基本意思的基礎上再以畫畫的形式加以鞏固。這一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滿興趣,明顯發(fā)現(xiàn),學生在畫的時候分外的專注,邊畫還忍不住邊在嘴邊默念。而這樣畫出來的畫基本上都還是不錯的,有些同學甚至在繪畫的過程中自覺地做了拓展,充分展現(xiàn)了四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畫解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興趣濃厚的前提下理解詩的意境,是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引領每位孩子自主學習每首古詩著力表現(xiàn)一種意境。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畫詩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討論交流等學習手段,使詩中描寫的景象在學生們的頭腦中浮現(xiàn)出來,使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對詩意理解得就會更深刻,對感情體會得也更深入,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