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
摘要 目的:比較肺癌手術應用不同劑量咪達唑侖的整體麻醉效果。方法:收治肺癌手術患者15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低劑量咪達唑侖進行麻醉,觀察組給予高劑量咪達唑侖進行麻醉,比較兩組麻醉效果。結果:觀察組麻醉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肺癌采用高劑量(0.1mg/kg)咪達唑侖進行麻醉的整體效果較優(yōu)。
關鍵詞 肺癌;不同劑量;咪達唑侖;麻醉
臨床上肺癌患者多優(yōu)先給予手術治療,良好的麻醉至關重要。咪達唑侖是臨床上的常見鎮(zhèn)靜藥物。合理選擇咪達唑侖的用量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使手術更安全、麻醉效果更好[1,2]。本研究旨在探討肺癌手術應用不同劑量咪達唑侖的整體麻醉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肺癌手術患者152例。人組標準:①病理檢查確診為肺癌;②無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③未合并心、肝、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④未合并呼吸功能障礙;⑤非過敏體質;⑥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6例。對照組男50例,女26例;年齡39~71歲,平均(51.28±2.16)歲;其中ASAⅡ級55例,ASAⅢ級21例;行肺楔形切除5例,全肺切除7例,肺葉切除64例。觀察組男51例,女25例;年齡37~70歲,平均(51.06±2.27)歲;其中ASAⅡ級57例,ASAⅢ級19例;行肺楔形切除4例,全肺切除6例,肺葉切除6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兩組麻醉方法相同,僅咪達唑侖用量不同?;颊哌M入手術室后,對照組靜脈注射低劑量咪達唑侖(0.05mg/kg),觀察組靜脈注射高劑量咪達唑侖(0.1mg/kg)。用依托咪酯0.3mg/kg、維庫溴銨0.15mg/kg、枸櫞酸芬太尼4μg/kg進行麻醉誘導。5min后行氣管插管。單肺通氣過程中氣道壓< 30 CmH20。手術過程中靜脈靶控輸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間斷靜脈注射維庫溴銨維持麻醉。手術結束前0.5h停用肌松藥。手術結束前停用麻醉藥,并靜脈注射氟馬西尼0.5mg。
觀察指標:麻醉后根據術中表現(xiàn)評價兩組麻醉效果。①優(yōu):基本無疼痛,術中未發(fā)生躁動或感到不適,可順利配合手術操作。②良:輕微疼痛,術中感到輕微不適,但可配合完成手術操作。③差:明顯疼痛,無法配合完成手術,需增加麻醉藥物劑量或更換麻醉方法。優(yōu)良率=(優(yōu)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記錄兩組麻醉蘇醒時間、睜眼至拔管時間、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蘇醒后使用腦電雙頻譜指數測量兩組腦電雙頻譜指數,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疼痛程度。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麻醉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蘇醒后腦電雙頻譜指數和VAS評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麻醉蘇醒時間、睜眼至拔管時間短于對照組,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肺癌是目前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一種主要惡性腫瘤。肺癌發(fā)生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但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長期大量吸炯和大氣污染與肺癌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系[3]。長期大量吸炯者發(fā)生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炯者的10~ 20倍,且開始吸炯時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概率越高。被動吸煙者發(fā)生肺癌的概率也較高。城市居民肺癌的發(fā)病率比農村高,這可能與城市大氣污染有關。隨著目前空氣污染的日益加劇,肺癌發(fā)病率快速上升。外科手術是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通過手術,部分肺癌患者的病情可達到臨床治愈。在實際應用中,肺楔形切除術、肺葉切除術、全肺切除術均為常用術式。
良好的麻醉是對肺癌患者進行手術的先決條件。麻醉藥物劑量不當可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嚴重損害患者的肺功能,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肺癌患者因病情和放化療的影響,免疫力較低,術中麻醉效果不佳可加重機體的損傷。此外,肺癌患者在實施手術前和手術過程中會出現(xiàn)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從而增加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性?;颊哌M入手術室后使用一定的鎮(zhèn)靜藥物可維持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咪達唑侖是一種苯二氮革類藥物,具有鎮(zhèn)靜、安眠、松弛肌肉、抗焦慮、抗驚厥等功能。咪達唑侖經靜脈注射后,可穿透血腦屏障,快速作用于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使患者喪失意識。咪達唑侖不會引起嗆咳、肌肉顫動等并發(fā)癥,能使患者在麻醉期間生命體征比較平穩(wěn)。咪達唑侖在機體內的清除率很快,不易蓄積在機體中增加肝腎的負荷[4]。本研究中,手術結束時用氟馬西尼0.5mg拮抗咪達唑侖的作用。但咪達唑侖的劑量過大時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呼吸抑制,且劑量越高,發(fā)生呼吸抑制的風險越大。此外,過大劑量的咪達唑侖還會引發(fā)心血管意外,年齡越大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意外的風險越高。因此,對咪達唑侖劑量的把握是麻醉成功的關鍵。部分麻醉醫(yī)師因為懼怕咪達唑侖應用過量而引發(fā)不良后果,導致咪達唑侖的使用劑量不夠。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肺癌采用高劑量(0.1mg/kg)咪達唑侖進行麻醉的整體效果較優(yōu),患者蘇醒質量高。
參考文獻
[1]黃國喜,劉訓碧,王鋼勝.不同誘導劑量的咪達唑侖麻醉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患者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7,46(8):908-910.
[2]任可,章任寧不同劑量咪達唑侖對肺癌手術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2):244-245.
[3]田航,李新宇,趙柏松,等.不同誘導劑量的咪達唑侖麻醉對胸腔鏡肺癌根治術后患者鎮(zhèn)痛效果的影響[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7,10(4):402-405.
[4]姚畢,張偉強,張波太,等.不同劑量咪達唑侖對肺癌手術患者的麻醉效果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3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