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摘 要:錯誤作為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正?,F象,老師要能夠做到寬容、善待它,通過“錯誤”所提供的信息進行資源再加工,從而促成學生對知識更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新課程;錯誤;善待;反思
作為教師,我們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允許學生在學習上產生錯誤,對待錯誤應該有寬容的氣度。試想:如果學生全都會,那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嗎?下面就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學會善待
1.引導學生,自我糾錯
學生的錯誤有很多種:粗心引起的,知識概念理解錯誤的,能力發(fā)展達不到的。類似于計算錯誤、審題不清等,這時應引導學生實現自我糾錯。
例如:一個學生有中國郵票和外國郵票共325張,中國郵票的張數比外國郵票的張數的2倍少2張,這個學生有中國郵票和外國郵票各多少張?
這時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理解題目中“中國郵票的張數比外國郵票的張數的2倍少2張”的意思,理清數量關系,從而實現自我糾錯。
2.追根溯源,建構知識
有些老師對概念的傳授不注重過程探究,一味要求學生記憶概念、公式。學生沒有經歷探索、研究,容易造成混用公式、張冠李戴。課堂教學中要舍得花時間讓孩子去體會、研究。
例如部分學生誤認為“(a+b)2=a2+b2”,究其主要原因,學生在學習相關公式時,不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那么這時老師要做的是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方法1:代數方法(a+b)2=(a+b)(a+b)=a2+ab+ab+b2=a2+2ab+b2,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a-b)2=?
方法2:幾何方法
大正方形的面積=(a+b)2,四個區(qū)域面積之和=a2+ab+ab+b2=a2+2ab+b2,從而得到(a+b)2=a2+2ab+b2。結合口訣:“完全平方公式,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之積的兩倍放中央”,這樣相關公式在腦海里才會根深蒂固。
3.將錯就錯,有機生成
當學生出現錯誤時,老師要善于借助錯誤中的“閃光點”進行分析、拓展,提高學生辨別錯誤的能力,從而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例如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時,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求n邊形內角和(n-2)180°(n≥2的整數)的方案:
(1)甲同學在n邊形內取一點P,分別連接PA1、PA2、…PAn(如圖1);
(2)乙同學在n邊形的邊上任取一點P,分別連接PA4、PA5、…PA1(如圖2).
甲同學得到的結論為: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n180°;乙同學得到的結論為: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n-1)180°
針對兩位同學的設計方案,教師首先予以肯定,請同學們評判這兩種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不行,請你沿著方案的設計思路把多邊形的內角和求出來。
丙:圖1中圍繞P點形成了一個周角360°,則n邊形的內角和為:n180°-360°=(n-2)180°
?。簣D2中圍繞P點形成了一個平角180°,則n邊形的內角和應為(n-1)180°-180°=(n-2)180°
所以在學生出現錯誤時,不要急著去否定,我們要珍惜錯誤資源,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在錯誤的基礎上有機生成,從而鍛煉學生糾錯、改錯的能力。
4.巧用錯誤,促成飛躍
課堂中學生的錯誤其實是寶貴的教學資源。老師應善于巧用錯誤,引導學生去修正錯誤,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中點四邊形”時,矩形的中點四邊形是什么?大部分同學認為是菱形,但是個別學生的結論是“正方形”。有爭論是好事,我順勢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或者邏輯推理得出結論是菱形。為什么會出現正方形呢?原來有的同學選取了特殊的矩形——正方形。我鼓勵同學們繼續(xù)探究中點四邊形的形狀由什么決定。
經過各小組間的通力合作,形成了最后的結論:中點四邊形的形狀由原四邊形對角線決定:①原四邊形兩條對角線相等,則中點四邊形是菱形;②原四邊形兩條對角線垂直,則中點四邊形是矩形。
二、學會反思
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頻繁出現的錯誤,老師應進行經常性的反思: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
課前反思:老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尤其是備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這就要求老師花大量的時間查找資料、參考大量習題認真?zhèn)湔n。只有當老師提前預見了學生容易產生錯誤的知識點,才能夠有意識地在課堂講解上重點強調,有效地控制錯誤發(fā)生的幾率。
課中反思: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面對學生各種突發(fā)性錯誤,老師要善于隨機應變,借助于師生探究、小組互助等幫學生理解。例如分式方程與整式方程的區(qū)別,否則學生解分式方程時容易忘記檢驗。同時借助電子白板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將學生的典型錯例進行展示,使學生學會識別錯誤、改正錯誤。
課后反思:針對學生課堂上以及課后練習的完成情況及時反思。批改學生作業(yè),對于頻繁出現的錯誤要認真進行分析、總結,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強化訓練,避免下次發(fā)生類似錯誤。通過一次次地糾錯,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錯誤、改正錯誤的能力。
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們要持一顆平常心,學會寬容、善待。包容錯誤的課堂,教與學才能真正互生共長。讓“錯誤”這朵浪花美麗起來,讓我們的課堂因“錯誤”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