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李永民 田翠時 張永鵬 李仲平 張萌
摘要:本文結合我校針灸推拿學本科《刺法灸法學》課程的實踐教學,從教學內(nèi)容、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提高刺灸法實踐課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為培養(yǎng)理論基礎知識扎實、技能過硬、綜合素質(zhì)高的針灸推拿學畢業(yè)生奠定基礎。
關鍵詞:刺法灸法學;實踐;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6-0171-02
《刺法灸法學》是針灸推拿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是針灸基礎與臨床治療之間的橋梁,刺灸法的應用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的優(yōu)劣[1]。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針灸推拿學人才,以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素質(zhì)教育為主,刺灸法課程必須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刺灸法實踐課,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刺灸法的實踐技能。
1.發(fā)揮課程特色,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刺法灸法學實踐課的特點,在第一次課上,就要明確兩個問題,一是針灸能否治病,二是針灸能治哪些病[2]?要讓學生明白刺灸法在臨床應用中的現(xiàn)狀和地位,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引入教師期望效應[3],打消學生的顧慮,發(fā)揮榜樣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興趣。
2.豐富實踐技能教學資料。有效利用網(wǎng)絡資源,如精品課程、網(wǎng)絡課程,錄制實踐技能視頻,收集名家針法、典型臨床案例,收集教材上沒有而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的新的刺灸技術,如熱敏灸、銀質(zhì)針、針刀[4]等,豐富實踐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在火針的實踐教學課中,學生在觀看了賀氏三通針法的視頻后,對火針的興趣極度提高,班級中有適宜用火針治療的同學主動要求嘗試火針,不僅豐富了實踐課的教學內(nèi)容,而且讓同學親身體驗火針的療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3.臨床豐富教學,教學指導臨床。教師的針灸臨床經(jīng)驗,直接影響教師對實踐技能的理解、思索和講授,雙師型的師資保證教學與臨床緊密聯(lián)系。承擔刺灸法實踐課的教師,均有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證書,堅持課余時間臨床門診,臨床病例的加入使得實踐技能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具有說服力。同時,教學中的難點、疑點問題,都可通過臨床案例更好的解決[5]。如,在胸部腧穴天突的刺法里,教科書提到的是先直刺約0.2寸,當針尖超過胸骨柄內(nèi)緣后,即將針尖轉向下,沿胸骨柄后緣,氣管前緣緩慢向下刺入0.5~1寸,一般不留針;可灸。而在臨床操作過程中,遇到咽喉腫痛的病人,我們采取的是直刺,當針尖到達氣管時停針,再向外出針0.2寸,行捻轉手法,留針,比教科書上的操作更容易,臨床效果好。
4.精心規(guī)劃實踐課。在實踐課教學方案的操作中,把握前繼后續(xù)課程內(nèi)容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注重知識的相互銜接和貫通。如:在刺灸法火針實踐課中,要求學生結合腧穴的特異性選擇腧穴,并結合火針的臨床適應癥,給出病例或從同學中尋找病例,模擬臨床真實場景的針灸治療,要求學生扮演角色,獨立完成辨證診斷、配穴、定位腧穴、針刺全過程,將《經(jīng)絡腧穴學》和《針灸治療學》融合到了《刺法灸法學》課程中[6]。
5.模塊化實踐教學內(nèi)容。在技能實訓中,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實踐技能訓練的內(nèi)容確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實訓模塊[7],毫針刺法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分部針刺的訓練模塊,分別從頭面部、胸背部、腰腹部、四肢部訓練毫針刺法的方向、深度、角度;而毫針補瀉手法的訓練,主要用針刺手法測定儀,結合簡單的病癥,如牙痛、頭痛、痛經(jīng)等,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辨證思維,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能處理身邊的病癥,通過獲得成就感而提升實踐興趣和積極性[8,9]。在學習完所有的刺灸技術后,則分為刺法、灸法、拔罐、其他四大模塊,結合臨床比較復雜的病例,進行綜合訓練。模塊訓練實踐教學項目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在實踐教學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6.實踐訓練細化,標準化。在實踐技能的訓練過程中,傳統(tǒng)的模式是教師示范后學生分組練習,教師進行指導?,F(xiàn)在我們依據(jù)臨床針灸崗位對醫(yī)師基本技能的要求和不同的針具、針法,將刺灸法的教學內(nèi)容分模塊,并進一步分解到進針手法、輔助手法、補瀉手法、出針手法、古代針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針法、皮膚針法、火針法、耳針法、頭針法、腕踝針、穴位貼敷、穴位注射和儀表儀態(tài)16個學習項目中,進一步細化,統(tǒng)一標準,使得學生對各項實踐操作的學習和訓練有章可循,對考核、掌握實踐技能也有益處。
7.考核形式多樣化。1)分站式考核。刺法灸法學期末實踐考核主要分為兩站[10],第一站為理論考核,占總分值的30%,主要選取的內(nèi)容為刺灸法中不能量化的內(nèi)容,學生隨機抽取試題,按照題目要求,相應做答。第二站為實踐考核,占總分值的70%??己朔譃槿梼?nèi)容,刺法、灸法、拔罐法,在每一項內(nèi)容中,根據(jù)訓練的細化項目,學生隨機抽取一項完成,依據(jù)操作要領,由教師、學生自評、互評給出成績。在實踐考核中,學生還可以加試自己熟練掌握的其他刺灸技術,給予1-10分的加分。2)儀器考核。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針刺手法測定儀,進行毫針補瀉手法的考核。補瀉手法在考核過程中,評分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利用針刺手法測定儀,結合各種參數(shù),可有效評價學生對毫針補瀉手法,尤其是提插捻轉補瀉手法的掌握。一般用在階段考核測試中。3)自評互評式考核。在考核過程中,采用自評互評式考試,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考核中教師為主體的模式,增加了學生自評、模特評價、其他同學互評等評價環(huán)節(jié),在考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使學生較好地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內(nèi)容和設置上豐富了實訓課考核體系,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8.實驗室開放,補充實踐課堂。實驗室的開放,突破了教學時數(shù)的限定,使得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的教學進程既同步,又延時異步,理論課程結束,實踐仍在繼續(xù)。一方面,在實踐訓練過程中沒有掌握的內(nèi)容,通過參加實驗室開放項目,進一步鞏固完善;另一方面,實驗面向全校開放,受益人群廣,學生能真正的處理“病人”,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醫(yī)患溝通和臨床思維能力。在實驗室的開放過程中,學生采用耳針、頭針等為學校教師服務,并收到老師的良好反饋,上交紙質(zhì)版帶圖片病例或視頻病例,亦可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計分1-10分不等。
總之,刺法灸法學實踐性強,其技能特點決定了實踐教學在本門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與經(jīng)絡腧穴、針灸治療共同構成針灸學的完整體系,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整體規(guī)劃,注重刺灸法與經(jīng)絡腧穴和針灸治療技能操作的相互銜接和延續(xù),遵循反復實踐觀,層層遞進,交融綜合,形成長線不間斷、貫穿于學習全過程的實訓體系。實踐課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知識綜合性、技術應用性和職業(yè)技能要求,形成以“臨床思維為主線,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一系列實踐訓練和考核項目。刺法灸法學的實踐教學是針灸學的重中之重,其教學改革、質(zhì)量保證是一個長期而又不斷探索更新的歷程,從教與學兩方面入手,培養(yǎng)理論基礎知識扎實、技能過硬、綜合素質(zhì)高的針灸推拿學畢業(yè)生,將是我們長期共同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方劍喬,王富春.刺法灸法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2]李仲平,張維西,王成梁.針灸教學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方法探索[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10,2(27):63-64.
[3]丁琳.教師期望效應在《中醫(yī)護理》毫針刺法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職教天地,2014,(7):39.
[4]董寶強,李春日,王樹東等.中醫(yī)針灸臨床技能實訓教學優(yōu)化與實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13)7:247-249.
[5]張波,陳日新,康明非.醫(yī)、教、研一體的針灸教學平臺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初探[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5(22):75-77.
[6]周靈通,黃泳.注重學生主體性的刺法灸法學習實踐[J].中醫(yī)藥導報,2015,18(5):126-127.
[7]胡蓉.《刺法灸法學》實踐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上海針灸雜志,2016,3(35):376-378.
[8]陳驥,吳曦,胡幼平,等.案例式教學在《刺法灸法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分析[J].中國針灸,2013,3(33):276-279.
[9]張梁.《刺法灸法學》教學中開展情景教學法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158-159.
[10]劉曉娜,王富春,洪杰,等.《刺法灸法學》“分站式考核”的研究與實踐[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5(29):94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