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黎
摘要:藝術教育有不同于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單純的藝術知識傳授與藝術技能培養(yǎng),而是一種提高學生智力和智慧,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品質,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高職教育由于自身的特點,更偏重于實踐性,因此,高職美術教育不能僅僅圍繞理論學習進行,還應該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多元化的教學。
關鍵詞:高職;美術教育;多元化
高職美術教育和本科美術教育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標上有很大的差異。因為培養(yǎng)的目標不同,高職美術教育更偏重于實踐性,因此,它不能和本科教育一樣注重理論的學習,還應該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多元化的教學。
一、高職美術課程多元化教學的現(xiàn)實條件
根據現(xiàn)代教育理念,高職教學應該以傳統(tǒng)教學為基礎引進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育水平。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討論法和講授法是較為主要的兩種方式,尤其是講授法,更是占據了主導位置,而且仍舊活躍在現(xiàn)代教育的前沿。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關鍵步驟、技巧和方法通過教師的娓娓道來而增強學生的理論修養(yǎng)與專業(yè)知識。講授法有其自身優(yōu)勢,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難以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亟需改革原有的形式,通過討論或漫談等師生間的互動或者學生間的討論,幫助學生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知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有效的高職美術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
1.啟發(fā)式教學。與其他學科不一樣,美術強調的是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個性,也就是說美術教育的教學目的不是培養(yǎng)出千篇一律的機械畫者,而是,鼓勵學生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創(chuàng)作。比如,在美術教學中,技法課占據了重要位置,它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審美情趣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還要通過一些符合學生個性的針對性訓練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靜物畫圖課上,教師不再限制學生的發(fā)展,不再局限于一個標準的模式下,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把握靜物圖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包括靜物的擺放、畫作的構思以及所蘊意的主題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樣就能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提升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介紹美術大師的畫作時,要將一些先進的理念介紹給學生,使他們更夠在與大師的對話中結合自身實踐收獲屬于自己的感受,這樣一來,學生的視角就能夠很大程度的拓寬,能夠及時的了解當下美術界的最新動態(tài),使學生處于一個能夠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平臺,指引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去比較。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情趣不僅得到了提升,而且綜合能力也在實踐中獲得了潛移默化的發(fā)展與進步。
2.互動式教學。目前國內高職的教育還大部分保留有教師完全主導課堂的現(xiàn)象,學生習慣了這種填壓式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但是,西方的教育卻很重視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在課堂上由教師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情境來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做出相應的判斷,由此鍛煉他們的思考和實踐能力。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教學大綱的內容,而且拓寬了自己的思維。例如,美術課上,對于作品的欣賞是最能體現(xiàn)見仁見智的目標的,但是教師往往忽略這種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是公布統(tǒng)一答案,這樣不僅造成學生的不理解,還導致課堂質量的下降。但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對知識的重新領悟和通過不同渠道獲知教學內容的能力。教師講授的美術作品,學生可能在課前就已經通過互聯(lián)網等手段進行了先期學習,了解了作品的產生背景、布局、造型、價值感等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就可以預先將要講述的作品提前告知學生,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有關資料的查閱,然后在課堂上與老師就作品的相關方面進行討論,從而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學生在與教師課堂上的互動后,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提升,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
3.交流式教學。教育不是將人們認定的理論以真理的方式告知給學生,而是將這個理論作為一個命題供學生進行批判。大多數教育者都同意適當的交流能夠幫助那些內向的學生逐漸克服恐懼感,并能幫助他們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表達模式。在西方,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進行討論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討論的時間甚至會達到課堂實踐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實際上,在一些概念比較模糊的理念下,學生通過互相的討論就能使之變得清晰,學生能夠在其中獲得很多的體驗。不僅是理論課,實踐課也應這樣。不過,這種模式的進行離不開教師根據內容設定的主題,離不開教師恰當的引導。比如,在水彩畫課堂上,一些同學只追求色彩的靚麗,而忽視作品的形態(tài)。對此,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主題,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討論,來使那部分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失誤,從而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美術觀得到健全的發(fā)展,學生也加強了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改善了課堂氛圍,師生間的距離拉近。在該模式的教育下,學生通過鍛煉,能夠梳理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也能夠尊重他人的意見,并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
三、小結
高職美術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審美能力的可靠手段和方法,“啟發(fā)式教學”“互動式教學”“交流式教學”等都是基于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結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應運而生的。此外,在信息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也是高職美術多元化教學可嘗試的重要方面,美術教學因其更注重視覺的培養(yǎng),因此,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美術教育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源源不斷地傳達給學生,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多元化教學還應注重有效的評價策略,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通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fā)展,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教師千萬不要用求全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用“干凈整齊”“像不像”來作為衡量的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chuàng)造意識。
參考文獻:
[1]郭浙蘭.淺談告知美術教育的多元化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 (12)
[2]鄢倩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31 (5)